再探我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模式
发布时间:2021-11-25 17:15
笔者在全球最大电子制造企业的进出口供应链工作实践中,参与和主导过相关保税物流设施的调研和实际运作,有感与目前保税区等功能的不完善而不能完全助力区域经济和企业的发展,特做此方面的研究和论文。中国保税区是中国海关监管的特殊区域,其本身并不具备自由贸易区和自由港所拥有的海关治外法权,而所谓海关治外法权是自由贸易区和自由港必须具备的基本特色.目前中国海关总署对其辖下的保税区并没有在管理实施中真正做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而是把保税区当作一个规模巨大的保税仓库而已,实际上以管理保税仓库的办法来管理保税区。因为中国海关总暑并没有对其保税区进行区域性管理,而是直接管理保税区内的每一家企业。通关不畅,优势弱化等问题,已经成为中国保税区发展的瓶颈。快速、稳健的转型为自由贸易区,如此才能保证中国保税区这一个特殊经济区域的持续健康发展。保税区的发展要求必须在通关、物流、外汇等方面采取更加灵活和开放的政策措施.2005年与200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组曾两度赴深调研保税区转型课题,并建议在深圳的保税区内设立自由贸易区。目前,深圳拥有沙头角保税区、福田保税区和盐田港保税区三个保税区,面积2.4平方公里,...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母域及毗邻地区经济持续增长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深圳福田保税区率先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探索[J]. 肖苑生. 特区经济. 2006(01)
[2]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机理和对策研究[J]. 张世坤. 管理世界. 2005(10)
[3]我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若干问题评述[J]. 王莉,陈宁. 港口经济. 2005(04)
[4]区港联动提高口岸物流国际竞争力[J]. 刘恩专. 港口经济. 2005(03)
[5]从区港联动试点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实践与探索[J]. 陈贞新. 港口经济. 2005(03)
[6]发挥区港联动优势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J]. 仲伟林. 港口经济. 2005(03)
[7]我国自由贸易港区的近期发展与远景展望[J]. 张岸元. 中国港口. 2005(05)
[8]对我国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发展的认识与建议[J]. 董维忠. 宏观经济研究. 2005(05)
[9]保税区外汇管理研究[J]. 王春晓. 浙江金融. 2005(03)
[10]放大区港联动效应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J]. 苟利军. 港口经济. 2005(02)
本文编号:3518577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母域及毗邻地区经济持续增长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深圳福田保税区率先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探索[J]. 肖苑生. 特区经济. 2006(01)
[2]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机理和对策研究[J]. 张世坤. 管理世界. 2005(10)
[3]我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若干问题评述[J]. 王莉,陈宁. 港口经济. 2005(04)
[4]区港联动提高口岸物流国际竞争力[J]. 刘恩专. 港口经济. 2005(03)
[5]从区港联动试点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实践与探索[J]. 陈贞新. 港口经济. 2005(03)
[6]发挥区港联动优势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J]. 仲伟林. 港口经济. 2005(03)
[7]我国自由贸易港区的近期发展与远景展望[J]. 张岸元. 中国港口. 2005(05)
[8]对我国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发展的认识与建议[J]. 董维忠. 宏观经济研究. 2005(05)
[9]保税区外汇管理研究[J]. 王春晓. 浙江金融. 2005(03)
[10]放大区港联动效应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J]. 苟利军. 港口经济. 2005(02)
本文编号:3518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518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