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行政”理念下的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
发布时间:2021-11-25 19:2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了,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复合行政”理念应运而生,从而为解决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经济的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用“复合行政”理念来指导当前中国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其必要性在于:“复合行政”理念不仅为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开拓了新的理论视野;而且有助于为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还能够为解决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过程的困境提供有效的制度路径。“复合行政”理念下的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同时也公民社会成长与发育的需要。从内容和体系来看,“复合行政”理念下中国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包括管理理念、组织体制和实施机制三个层面的制度创新。长株潭一体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制度变迁过程,而目前制约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关键因素来源于体制性障碍,因此,打破这一障碍的关键在于用“复合行政”理念来推进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以充分发挥科层制、市场机制和组织间网络三种机制的作用,使之形成一种合力,以共同解决长株潭城市群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有效推进长株潭...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导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基本框架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之处
第2章 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需要以“复合行政”理念为指导
2.1 “复合行政”理念概述
2.2 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行政学解释
2.3 用“复合行政”理念指导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第3章 “复合行政”理念下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基本原理
3.1 “复合行政”理念下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内涵
3.2 “复合行政”理念下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
3.3 “复合行政”理念下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意义
3.4 “复合行政”理念下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内容与体系
第4章 “复合行政”理念下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实证研究以长株潭一体化为例
4.1 长株潭一体化的历史与现状
4.2 长株潭一体化的经验与启示
4.3 长株潭一体化的问题与对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株潭一体化政府合作模式研究——基于府际管理和复合行政理论[J]. 傅永超,徐晓林. 软科学. 2006(06)
[2]新制度经济学的新发展:历史比较制度分析[J]. 卓越. 经济学家. 2006(06)
[3]复合行政:通往治理的渐进之路[J]. 刘生,邓春玲. 探索与争鸣. 2006(10)
[4]区域公共管理趋势的制度供求分析[J]. 金太军,沈承诚. 江海学刊. 2006(05)
[5]当代美国大都市区治理的争论与启示[J]. 张紧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4)
[6]长株潭城市群之惑[J]. 曹昌. 决策. 2006(07)
[7]多中心理论与长三角区域公共治理合作机制[J]. 臧乃康. 中国行政管理. 2006(05)
[8]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出路[J]. 来亚红. 职业圈.现代软科学. 2006(03)
[9]《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探索与实践[J]. 卢庆沙. 规划师. 2006(03)
[10]政府制度创新的支持性要素分析[J]. 章荣君.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6(01)
本文编号:3518637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导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基本框架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之处
第2章 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需要以“复合行政”理念为指导
2.1 “复合行政”理念概述
2.2 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行政学解释
2.3 用“复合行政”理念指导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第3章 “复合行政”理念下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基本原理
3.1 “复合行政”理念下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内涵
3.2 “复合行政”理念下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
3.3 “复合行政”理念下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意义
3.4 “复合行政”理念下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内容与体系
第4章 “复合行政”理念下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实证研究以长株潭一体化为例
4.1 长株潭一体化的历史与现状
4.2 长株潭一体化的经验与启示
4.3 长株潭一体化的问题与对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株潭一体化政府合作模式研究——基于府际管理和复合行政理论[J]. 傅永超,徐晓林. 软科学. 2006(06)
[2]新制度经济学的新发展:历史比较制度分析[J]. 卓越. 经济学家. 2006(06)
[3]复合行政:通往治理的渐进之路[J]. 刘生,邓春玲. 探索与争鸣. 2006(10)
[4]区域公共管理趋势的制度供求分析[J]. 金太军,沈承诚. 江海学刊. 2006(05)
[5]当代美国大都市区治理的争论与启示[J]. 张紧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4)
[6]长株潭城市群之惑[J]. 曹昌. 决策. 2006(07)
[7]多中心理论与长三角区域公共治理合作机制[J]. 臧乃康. 中国行政管理. 2006(05)
[8]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出路[J]. 来亚红. 职业圈.现代软科学. 2006(03)
[9]《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探索与实践[J]. 卢庆沙. 规划师. 2006(03)
[10]政府制度创新的支持性要素分析[J]. 章荣君.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6(01)
本文编号:3518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518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