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评克鲁格曼理论对区域经济学的新贡献 ——兼论区域经济学的回归

发布时间:2021-11-25 19:53
  在20世纪50年代适应国际与各国内部地域分工的深化,从经济学和生产布局学中脱胎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区域经济学,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坚定的研究方向和巨大研究潜力的成熟的经济学科之一”。韦伯、迈达尔、赫什曼、艾萨德、屠能、克里斯塔勒、廖什……这些人的名字紧密地和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然而,有一位长期以来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区域经济学的国际经济学家,我们同样也不该将他遗忘,他就是保罗·克鲁格曼。 本文总结了他对区域理论发展的贡献,系统地梳理了克氏区域经济的理论源头和理论基础,上升到从方法论上理解主流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在分析工具上的差异,导致区域经济学学科长期游离于主流经济学之外的根本原因的分析。 本文行文的基本架构是:第一部分回顾了克鲁格曼的经济学研究历程,其中介绍了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主要著作以及主要创新。第二部分介绍了克鲁格曼对五大传统区域经济理论的审视,第三部分重点研究克鲁格曼理论对区域经济学的贡献并评述了其现实意义。第四部分分析了克鲁格曼区域经济研究的方法、工具与范式。最后论及了区域经济学学科边缘化问题。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保罗.克鲁格曼的经济学历程
    第一节 保罗.克鲁格曼的研究历程
    第二节 保罗.克鲁格曼的主要研究领域
        一、 国际经济学
        二、 区域经济学
    第三节 保罗.克鲁格曼的主要著作
        一、 关于《地理和贸易》
        二、 关于《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
    第四节 保罗.克鲁格曼的主要创新
        一、 产业内贸易
        二、 战略性贸易政策
        三、 其它
第二章 克鲁格曼对传统区域经济理论的审视
    第一节 德国区位论
    第二节 社会物理学
    第三节 累积因果理论
    第四节 地方外部经济
    第五节 地租和土地利用理论
第三章 克鲁格曼对区域经济学理论的贡献
    第一节 新贸易理论
        一、 相似条件下的贸易理论
        二、 贸易与经济活动区位
        三、 结论
    第二节 空间经济模型理论
        一、 理论背景
        二、 克鲁格曼关于多中心城市结构的空间自组织模型原理
        三、 计算机模拟试验分析
        四、 结论
    第三节 中心-外围理论
        一、 理论原理
        二、 模型分析
        三、 结论及对中国西部发展的启示
第四章 克鲁格曼区域经济研究的方法、工具与范式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对生产方式的侧重
    第三节 对生产网络的关注
第五章 区域经济学边缘化问题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迷失
    第二节 空间经济学:两次失败的努力
        一、 沃尔特.艾萨德
        二、 新城市经济学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早期制造业集中的转变及其对中国西部开发的启示[J]. 范剑勇,杨丙见.  经济研究. 2002(08)
[2]克鲁格曼的多中心城市空间自组织模型评析[J]. 刘安国,杨开忠.  地理科学. 2001(04)
[3]克鲁格曼的主要经济地理学观点分析[J]. 李小建,李庆春.  地理科学进展. 1999(02)
[4]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及研究特点[J]. 李小建.  人文地理. 1998(04)
[5]保罗·克鲁格曼及其经济理论——1991届约翰·贝茨·克拉克奖获得者评介[J]. 刘向民.  经济学动态. 1997(02)



本文编号:35186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5186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f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