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冷战后中国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
发布时间:2022-07-15 15:51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大趋势下,经济区域性合作趋势明显增强。积极参与和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这既顺应了世界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在中国已经参加的多层次的、区域、次区域和跨区域的经济合作中,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是中国整个区域经济合作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问题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在这些研究基础之上,运用归纳、分析等方法,系统的论述了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取得的成果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诸多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具体措施。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冷战后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及意义。自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区域合作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潮流,然而本应成为区域合作亮点的东北亚区域合作却不尽如人意。我国为了适应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势,开始了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这些区域经济合作的开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但从总体水平上看,与...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
(一) 冷战后东北亚地区政治环境明显改善
(二) 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
(三) 中国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
二、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历程与成就
(一) 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历程
(二) 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就
三、制约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因素
(一) 制约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内部因素
(二) 制约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外部因素
四、中国进一步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
(一) 营造有利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政治环境
(二) 建立以图们江区域开发为核心的国际性区域经济合作体系
(三) 建立以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为核心的东北亚区域国际经济联合体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WTO框架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考[J]. 胡剑波. 消费导刊. 2007(02)
[2]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要点与契机[J]. 苑基荣. 经济视角. 2006(11)
[3]冷战后韩国的东北亚安全战略构想[J]. 李华. 东北亚论坛. 2006(04)
[4]积极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J]. 杨泽军.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6(03)
[5]朝鲜核问题与东北亚安全格局[J]. 夏安凌. 太平洋学报. 2006(01)
[6]制度安排与东北亚地区贸易发展[J]. 侯明,李淑艳. 东北师大学报. 2005(06)
[7]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佳路径选择[J]. 耿丽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8]新地区主义与欧盟-地中海自由贸易区[J]. 张华.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5(04)
[9]普京政府的俄罗斯东北亚政策特点及影响[J]. 王晓泉. 当代亚太. 2005(04)
[10]“六方会谈”机制化:东北亚安全合作的努力方向[J]. 石源华. 国际观察. 2005(02)
本文编号:3662358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
(一) 冷战后东北亚地区政治环境明显改善
(二) 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
(三) 中国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
二、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历程与成就
(一) 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历程
(二) 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就
三、制约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因素
(一) 制约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内部因素
(二) 制约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外部因素
四、中国进一步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
(一) 营造有利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政治环境
(二) 建立以图们江区域开发为核心的国际性区域经济合作体系
(三) 建立以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为核心的东北亚区域国际经济联合体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WTO框架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考[J]. 胡剑波. 消费导刊. 2007(02)
[2]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要点与契机[J]. 苑基荣. 经济视角. 2006(11)
[3]冷战后韩国的东北亚安全战略构想[J]. 李华. 东北亚论坛. 2006(04)
[4]积极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J]. 杨泽军.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6(03)
[5]朝鲜核问题与东北亚安全格局[J]. 夏安凌. 太平洋学报. 2006(01)
[6]制度安排与东北亚地区贸易发展[J]. 侯明,李淑艳. 东北师大学报. 2005(06)
[7]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佳路径选择[J]. 耿丽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8]新地区主义与欧盟-地中海自由贸易区[J]. 张华.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5(04)
[9]普京政府的俄罗斯东北亚政策特点及影响[J]. 王晓泉. 当代亚太. 2005(04)
[10]“六方会谈”机制化:东北亚安全合作的努力方向[J]. 石源华. 国际观察. 2005(02)
本文编号:36623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662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