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可再生能源环境收益及对区域经济影响研究 ——以潮汐能为例
发布时间:2022-07-22 15:35
进入21世纪,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化的问题。改善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的比例,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建设的主要任务。海洋可再生能源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的、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形式。但是,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期长,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影响了社会对可再生能源产品的经济性的判断,从而影响了投资者的行为和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增长点的选择。评估海洋可再生能源的环境价值,将货币化的环境价值放在社会大环境中(包括未来的经济环境)进行分析开发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项目社会经济可行性的技术前提,也为地方政府鼓励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潮汐能环境收益的内涵,探索评估技术方法,构建其对社会经济影响的评价体系,从而搭建可再生能源的环境价值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桥梁。论文结合乳山拟建潮汐电站的实际案例,通过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查找统计年鉴和文献参考等方法搜集基础数据,综合使用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的替代市场法和意愿调查法以及成果参照法,通过Tobit计量经济模型估算公众的支付意愿,系统地评估了该潮汐电站的环境收益,分析了乳山市潮汐电站建设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替代市场法下,潮...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意义
0.3 研究内容与创新
0.3.1 研究内容
0.3.2 可能的创新之处
0.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0.4.1 研究方法
0.4.2 技术路线
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1 对可再生能源的研究
1.1.1 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政策支持
1.1.2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增长
1.1.3 可再生能源开发的相关制度设计研究
1.1.4 可再生能源使用与温室气体减排
1.2 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能和潮汐能的相关研究
1.2.1 相关概念
1.2.2 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能相关研究
1.2.3 潮汐能的社会经济效益研究
2 海洋可再生能源环境收益评估的理论基础
2.1 自然资源价值理论
2.1.1 基于劳动价值论的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理论
2.1.2 基于效用价值论的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理论
2.1.3 基于福利经济学分析的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理论
2.1.4 基于存在价值论的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理论
2.2 自然资源价格理论
2.2.1 影子价格理论
2.2.2 李金昌定价理论
2.2.3 边际机会成本理论
2.2.4 市场估价理论
2.2.5 其他定价理论
3 潮汐能环境收益评估技术手段
3.1 潮汐电站资源环境影响分析
3.1.1 潮汐电站环境影响
3.1.2 潮汐电站资源环境影响筛选标准
3.2 潮汐能环境收益内涵
3.3 潮汐能环境收益评估方法
3.3.1 替代市场法
3.3.2 防护支出法
3.3.3 机会成本法
3.3.4 意愿调查法
3.3.5 成果参照法
4 乳山口 4 万千瓦级潮汐电站的环境收益评估
4.1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4.1.1 研究区域概况
4.1.2 数据来源
4.2 替代市场法估算的潮汐电站环境收益价值
4.2.1 替代煤炭的能源收益
4.2.2 污染物减排收益
4.2.3 温室气体减排收益
4.3 CVM 估算的潮汐电站环境收益
4.3.1 CVM 问卷设计
4.3.2 样本特征
4.3.3 公众对潮汐电站的认知与态度
4.3.4 支付意愿分布
4.3.5 支付意愿计算
4.3.6 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4.4 两种方法估算结果的差异分析
5 潮汐能发电对社会经济影响
5.1 潮汐能开发社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5.2 经济效应
5.2.1 区域经济增长效应
5.2.2 经济增长贡献度
5.2.3 产业关联效应
5.2.4 优化产业结构
5.2.5 经济可持续发展
5.3 社会效应
5.3.1 就业效益
5.3.2 增加电力供应
5.3.3 财政收入
5.3.4 技术扩散
6 结论及不足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1.1 潮汐能环境收益评估结果
6.1.2 潮汐能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影响分析结论
6.2 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洋能开发对社会经济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殷克东,张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2]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利益协调演化博弈分析[J]. 王晓天,薛惠锋,张强. 系统工程. 2012(04)
[3]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 高艳波,柴玉萍,李慧清,陈绍艳. 可再生能源. 2011(02)
[4]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法制建设思考[J]. 孙静雅. 法制与社会. 2010(35)
[5]海洋生态资本概念与属性界定[J]. 陈尚,任大川,李京梅,夏涛,王栋,杜国英,王其翔,柯淑云,王丽,王敏,赵志远. 生态学报. 2010(23)
[6]海洋能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 游亚戈,李伟,刘伟民,李晓英,吴峰.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14)
[7]基于能值理论的中国矿业城市发展程度分析[J]. 曹志国,赵怡晴,袁锋,李翠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03)
[8]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思路研究[J]. 熊焰,王海峰,崔琳,王鑫,苏新胜. 海洋技术. 2009(03)
[9]耕地保护的外部性及其测算——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J]. 牛海鹏,张安录. 资源科学. 2009(08)
[10]潮汐发电站址选择、开发方式及社会经济评价分析[J]. 吕朝阳,王东辉,陈金松.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9(07)
硕士论文
[1]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研究[D]. 熊璐.湖北工业大学 2011
[2]不同国家可再生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 李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1
[3]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 余力.复旦大学 2010
[4]区域能源选择问题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研究[D]. 段昊.中国海洋大学 2009
[5]CDM及TGC机制在我国可再生能源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 沈彧.上海交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64876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意义
0.3 研究内容与创新
0.3.1 研究内容
0.3.2 可能的创新之处
0.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0.4.1 研究方法
0.4.2 技术路线
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1 对可再生能源的研究
1.1.1 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政策支持
1.1.2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增长
1.1.3 可再生能源开发的相关制度设计研究
1.1.4 可再生能源使用与温室气体减排
1.2 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能和潮汐能的相关研究
1.2.1 相关概念
1.2.2 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能相关研究
1.2.3 潮汐能的社会经济效益研究
2 海洋可再生能源环境收益评估的理论基础
2.1 自然资源价值理论
2.1.1 基于劳动价值论的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理论
2.1.2 基于效用价值论的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理论
2.1.3 基于福利经济学分析的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理论
2.1.4 基于存在价值论的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理论
2.2 自然资源价格理论
2.2.1 影子价格理论
2.2.2 李金昌定价理论
2.2.3 边际机会成本理论
2.2.4 市场估价理论
2.2.5 其他定价理论
3 潮汐能环境收益评估技术手段
3.1 潮汐电站资源环境影响分析
3.1.1 潮汐电站环境影响
3.1.2 潮汐电站资源环境影响筛选标准
3.2 潮汐能环境收益内涵
3.3 潮汐能环境收益评估方法
3.3.1 替代市场法
3.3.2 防护支出法
3.3.3 机会成本法
3.3.4 意愿调查法
3.3.5 成果参照法
4 乳山口 4 万千瓦级潮汐电站的环境收益评估
4.1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4.1.1 研究区域概况
4.1.2 数据来源
4.2 替代市场法估算的潮汐电站环境收益价值
4.2.1 替代煤炭的能源收益
4.2.2 污染物减排收益
4.2.3 温室气体减排收益
4.3 CVM 估算的潮汐电站环境收益
4.3.1 CVM 问卷设计
4.3.2 样本特征
4.3.3 公众对潮汐电站的认知与态度
4.3.4 支付意愿分布
4.3.5 支付意愿计算
4.3.6 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4.4 两种方法估算结果的差异分析
5 潮汐能发电对社会经济影响
5.1 潮汐能开发社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5.2 经济效应
5.2.1 区域经济增长效应
5.2.2 经济增长贡献度
5.2.3 产业关联效应
5.2.4 优化产业结构
5.2.5 经济可持续发展
5.3 社会效应
5.3.1 就业效益
5.3.2 增加电力供应
5.3.3 财政收入
5.3.4 技术扩散
6 结论及不足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1.1 潮汐能环境收益评估结果
6.1.2 潮汐能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影响分析结论
6.2 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洋能开发对社会经济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殷克东,张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2]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利益协调演化博弈分析[J]. 王晓天,薛惠锋,张强. 系统工程. 2012(04)
[3]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 高艳波,柴玉萍,李慧清,陈绍艳. 可再生能源. 2011(02)
[4]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法制建设思考[J]. 孙静雅. 法制与社会. 2010(35)
[5]海洋生态资本概念与属性界定[J]. 陈尚,任大川,李京梅,夏涛,王栋,杜国英,王其翔,柯淑云,王丽,王敏,赵志远. 生态学报. 2010(23)
[6]海洋能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 游亚戈,李伟,刘伟民,李晓英,吴峰.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14)
[7]基于能值理论的中国矿业城市发展程度分析[J]. 曹志国,赵怡晴,袁锋,李翠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03)
[8]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思路研究[J]. 熊焰,王海峰,崔琳,王鑫,苏新胜. 海洋技术. 2009(03)
[9]耕地保护的外部性及其测算——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J]. 牛海鹏,张安录. 资源科学. 2009(08)
[10]潮汐发电站址选择、开发方式及社会经济评价分析[J]. 吕朝阳,王东辉,陈金松.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9(07)
硕士论文
[1]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研究[D]. 熊璐.湖北工业大学 2011
[2]不同国家可再生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 李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1
[3]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 余力.复旦大学 2010
[4]区域能源选择问题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研究[D]. 段昊.中国海洋大学 2009
[5]CDM及TGC机制在我国可再生能源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 沈彧.上海交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648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664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