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1 22:30
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是我国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成都是西部地区经济最发达、聚集能力最强、市场容量最大的中心城市之一、四川省唯一的超大城市。近十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成都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和空间形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同时,区域空间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中心城区“城市病”严重、“摊大饼”式扩张的趋势难以有效遏制、中心城区与郊区发展的差距日益扩大等问题,相继出现,不仅影响了成都市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全省空间结构的优化。为此,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把明确市域功能分区、优化区域空间结构,作为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成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本文以科学发展观和空间均衡理念为指导,借鉴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等基本理论,运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成都市区域空间结构的现状、特征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成都市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对策思路。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区域空间结构相关概念和理论回顾”,对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回顾了西方区域空间结构相关...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0.2 研究思路和内容
0.2.1 研究思路
0.2.2 结构与内容
0.3 主要观点及力图创新之处
1. 区域空间结构相关概念和理论回顾
1.1 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
1.2 区域空间结构相关理论
1.2.1 古典区位论
1.2.2 现代空间结构理论
1.3 我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
1.3.1 传统发展观下区域空间结构研究
1.3.2 科学发展观下区域空间结构研究
2. 成都市区域特征与空间开发历程
2.1 成都市经济区域的特征
2.1.1 中心地位突出,积聚功能明显
2.1.2 城镇体系较为完备
2.1.3 交通网络发达
2.2 成都市区域经济的特征
2.3 成都市区域空间开发的自然历史基础和历程
2.3.1 空间开发的自然和历史基础
2.3.2 产业空间布局回顾
2.3.3 交通网络建设的历程
3. 成都市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
3.1 成都市自然地理特征
3.2 成都市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3.2.1 土地资源总量的空间分布
3.2.2 人均土地的空间分异
3.2.3 耕地总量在区市县的空间分布
3.2.4 人均耕地的空间分异
3.2.5 小结
3.3 成都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3.3.1 河流分布概况
3.3.2 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4. 成都市人口、经济与产业的空间分布
4.1 成都市人口的空间分布
4.1.1 总人口的空间分布
4.1.2 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异
4.1.3 人口密度空间分异
4.2 成都市经济总量的空间分布
4.2.1 经济总量空间分布
4.2.2 经济密度的空间分异
4.3 三次产业的空间分布
4.3.1 第一产业的空间分布
4.3.2 第二产业的空间分布
4.3.3 第三产业的空间分布
4.3.4 小结
5. 成都市人民生活水平的空间分异
5.1 收入水平的空间分异
5.1.1 农村居民收入的空间分异
5.1.2 职工收入的空间分异
5.2 消费水平的空间分异
5.3 公共服务水平的空间分异
5.3.1 教育公共服务的空间分异
5.3.2 卫生公共服务的空间分异
5.3.3 文教卫财政人均支出空间差异
5.4 人民生活水平空间分异综合评价
6. 科学发展观下成都市区域空间结构的特征及优化思路
6.1 成都市区域空间结构的特征
6.1.1 多元复杂性
6.1.2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均衡性
6.1.3 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空间均衡与非均衡并存
6.1.4 三次产业增加值呈现三种不同的圈层分布态势
6.1.5 产业梯度明显,二圈层产业多元化
6.1.6 经济呈圈层分布
6.2 成都市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思路
6.2.1 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6.2.2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缓解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6.2.3 结合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空间分异的特征,实施差别化政策
6.2.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经济发展需要
6.2.5 推动市域内区域合作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学习成果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成都城市空间格局的思考[J]. 张樵,曾九利. 规划师. 2006(11)
[2]中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比较分析[J]. 覃成林,周二黑,吕化霞. 学习与实践. 2006(09)
[3]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 孟姝瑱.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06(03)
[4]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与政府调控[J]. 朴贞子,李凌汉. 行政论坛. 2006(03)
[5]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对成都市区域空间非均衡的新认识[J]. 黄勤. 天府新论. 2006(02)
[6]四川省城市体系空间布局的演变探析[J]. 廖婴露,焦翔. 天府新论. 2005(S2)
[7]四川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研究[J]. 陈钊.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
[8]我国现阶段统筹区域发展的结构和模式[J]. 崔大树,张国平.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2004(06)
[9]四川城市体系合理化的设想[J]. 陈天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10]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干预问题[J]. 彭子美.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4(04)
硕士论文
[1]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研究[D]. 李亚军.山东大学 2005
[2]成德绵城市带战略规划研究[D]. 吴丽丽.西南交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75515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0.2 研究思路和内容
0.2.1 研究思路
0.2.2 结构与内容
0.3 主要观点及力图创新之处
1. 区域空间结构相关概念和理论回顾
1.1 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
1.2 区域空间结构相关理论
1.2.1 古典区位论
1.2.2 现代空间结构理论
1.3 我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
1.3.1 传统发展观下区域空间结构研究
1.3.2 科学发展观下区域空间结构研究
2. 成都市区域特征与空间开发历程
2.1 成都市经济区域的特征
2.1.1 中心地位突出,积聚功能明显
2.1.2 城镇体系较为完备
2.1.3 交通网络发达
2.2 成都市区域经济的特征
2.3 成都市区域空间开发的自然历史基础和历程
2.3.1 空间开发的自然和历史基础
2.3.2 产业空间布局回顾
2.3.3 交通网络建设的历程
3. 成都市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
3.1 成都市自然地理特征
3.2 成都市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3.2.1 土地资源总量的空间分布
3.2.2 人均土地的空间分异
3.2.3 耕地总量在区市县的空间分布
3.2.4 人均耕地的空间分异
3.2.5 小结
3.3 成都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3.3.1 河流分布概况
3.3.2 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4. 成都市人口、经济与产业的空间分布
4.1 成都市人口的空间分布
4.1.1 总人口的空间分布
4.1.2 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异
4.1.3 人口密度空间分异
4.2 成都市经济总量的空间分布
4.2.1 经济总量空间分布
4.2.2 经济密度的空间分异
4.3 三次产业的空间分布
4.3.1 第一产业的空间分布
4.3.2 第二产业的空间分布
4.3.3 第三产业的空间分布
4.3.4 小结
5. 成都市人民生活水平的空间分异
5.1 收入水平的空间分异
5.1.1 农村居民收入的空间分异
5.1.2 职工收入的空间分异
5.2 消费水平的空间分异
5.3 公共服务水平的空间分异
5.3.1 教育公共服务的空间分异
5.3.2 卫生公共服务的空间分异
5.3.3 文教卫财政人均支出空间差异
5.4 人民生活水平空间分异综合评价
6. 科学发展观下成都市区域空间结构的特征及优化思路
6.1 成都市区域空间结构的特征
6.1.1 多元复杂性
6.1.2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均衡性
6.1.3 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空间均衡与非均衡并存
6.1.4 三次产业增加值呈现三种不同的圈层分布态势
6.1.5 产业梯度明显,二圈层产业多元化
6.1.6 经济呈圈层分布
6.2 成都市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思路
6.2.1 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6.2.2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缓解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6.2.3 结合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空间分异的特征,实施差别化政策
6.2.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经济发展需要
6.2.5 推动市域内区域合作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学习成果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成都城市空间格局的思考[J]. 张樵,曾九利. 规划师. 2006(11)
[2]中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比较分析[J]. 覃成林,周二黑,吕化霞. 学习与实践. 2006(09)
[3]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 孟姝瑱.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06(03)
[4]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与政府调控[J]. 朴贞子,李凌汉. 行政论坛. 2006(03)
[5]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对成都市区域空间非均衡的新认识[J]. 黄勤. 天府新论. 2006(02)
[6]四川省城市体系空间布局的演变探析[J]. 廖婴露,焦翔. 天府新论. 2005(S2)
[7]四川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研究[J]. 陈钊.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
[8]我国现阶段统筹区域发展的结构和模式[J]. 崔大树,张国平.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2004(06)
[9]四川城市体系合理化的设想[J]. 陈天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10]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干预问题[J]. 彭子美.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4(04)
硕士论文
[1]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研究[D]. 李亚军.山东大学 2005
[2]成德绵城市带战略规划研究[D]. 吴丽丽.西南交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75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675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