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9 22:07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空间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运用区域发展和空间结构的相关理论,通过对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和空间结构的分析,探讨福建省空间发展战略,期望能够为拓展福建省经济发展腹地,提升福建省整体竞争力,努力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做一点理论上的探讨。 本文运用较为详实的资料以县市为单位对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运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全省整体上来分析,结果表明,自1978年以来全省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而相对差异呈缓慢缩小趋势。其次,按1983、1990、1995、2002四个年份分别计算各县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并按各县市的综合经济实力绘制四个年份的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空间结构分布图,以揭示福建省空间结构演化特征,并分析了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最后阐述了福建省为了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进一步实施的扩大对外开放战略、发展对内联系战略、梯度发展战略,提出了空间结构优化的设想,即八大增长极的优化和“开”字形轴线的优化,来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建与形成。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 选题背景
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3 福建省基本情况简介
4 研究思路
5 主要研究方法
5.1 系统论
5.2 比较法
5.3 数量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1 区域发展理论
1.1 区域与区域发展的概念
1.1.1 区域概念
1.1.2 区域发展的概念
1.2 传统区域发展理论
1.2.1 发展阶段理论
1.2.2 均衡增长理论
1.2.3 非均衡增长理论
1.2.4 区域增长的一般理论模式
1.2.5 新马克思主义增长理论
1.3 区域发展理论的新进展
1.3.1 新产业区理论
1.3.2 跨国公司全球化与区域发展
1.3.3 知识创新与区域创新
1.3.4 新贸易理论
1.3.5 可持续发展理论
1.4 几种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模式
1.4.1 梯度推移模式
1.4.2 点-轴开发模式
1.4.3 “九大都市圈”模式
1.4.4 中心辐射战略
2 空间结构理论
2.1 空间结构的概念
2.2 具有代表性的空间结构理论
2.2.1 增长极理论
2.2.2 核心—边缘理论
2.2.3 点-轴理论
2.2.4 双核结构理论
2.2.5 圈层结构理论
2.2.6 网络结构理论
2.3 衡量区域空间结构合理的标准
2.4 区域空间结构优化
2.4.1 空间结构合理化
2.4.2 空间结构高度化
2.4.3 区域空间结构优化原则
2.5 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的关系
2.5.1 区域发展促使空间结构演化
2.5.2 空间结构优化促进区域的发展
第三章 福建省区域发展分析
1 福建省区域发展背景分析
1.1 政治歧异的障碍
1.2 区域空间结构组织的战略意图不明确
1.3 台海由冲突前沿向流动走廊转化
1.4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主义的成长
2 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2.1 福建省区域经济增长概述
2.1.1 国民经济恢复发展调整期(1949-1978年)
2.1.2 转轨起步调整提高期(1979-1991年)
2.1.3 1992年南巡以后经济高速发展期
2.2 福建省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
2.2.1 省际的对比研究
2.2.2 福建省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
2.3 福建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分析
2.3.1 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总体水平时间变化特征
2.3.2 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成因分析
2.4 区域发展趋势预测
2.5 区域差异所产生的正负面影响
第四章 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演化
1 福建省空间结构演化的指标体系
1.1 指标体系的建立
1.2 指标权重的确定
1.2.1 主成分分析方法的步骤
1.2.2 福建省各市县经济发展14个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1.2.3 确定权重
2 福建省区域空间演化
2.1 福建省各市县综合经济实力的计算模型
2.2 1983年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分布特征
2.2.1 1983年福建省各县市综合经济实力分析
2.2.2 1983年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分布
2.2.3 1983年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分布特征
2.3 1990年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分布特征
2.3.1 1990年福建省各县市综合经济实力分析
2.3.2 1990年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分布
2.3.3 1990年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分布特征
2.4 1995年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分布特征
2.4.1 1995年福建省各县市综合经济实力分析
2.4.2 1995年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分布
2.4.3 1995年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分布特征
2.5 2002年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分布特征
2.5.1 2002年福建省各县市综合经济实力分析
2.5.2 2002年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分布
2.5.3 2002年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分布特征
3 福建省空间结构演化的特征
3.1 经济重心逐渐向东南移、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梯度差
3.2 区域发展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地域性
3.3 全省经济增长中心和经济增长轴发生变化
3.4 台湾海峡西岸繁荣带正成为全省重要空间发展轴
4 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
4.1 区域发展战略的转移
4.2 生产力梯度力
4.3 产业集群发展差异
4.4 外资流向
4.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
第五章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建与福建省空间结构的优化
1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建
1.1 海峡西岸经济区概念
1.2 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选择
1.2.1 进一步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1.2.2 大力发展对内联系,积极拓展福建省发展空间
1.2.3 福建省梯度发展战略
2 福建省空间结构优化
2.1 福建省空间结构优化的必要性
2.1.1 福建省空间结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2 福建省拓展发展空间的必要性
2.2 福建省空间结构优化的设想
2.2.1 增长极的优化
2.2.2 轴线的优化——通道的建设
第六章 结论
1 福建省经济发展的变化
2 福建省经济发展所处阶段
3 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变化
4 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预测
5 福建省空间结构演化的特征
6 福建省空间结构优化的模式
参考文献:
中文详细摘要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东省县际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J]. 赵莹雪. 经济地理. 2003(04)
[2]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理论基础、动力机制及其实现[J]. 陈修颖. 经济地理. 2003(04)
[3]经济全球化下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研究评述[J]. 马丽,刘毅. 地球科学进展. 2003(02)
[4]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 陆大道. 地理科学. 2002(01)
[5]21世纪初增强福建经济发展后劲研究[J]. 厦门大学经济系课题组.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2002(02)
[6]20世纪90年代福建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对策研究[J]. 张辉鑫,汤小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
[7]福建省城市化可持续推进的思路与对策[J]. 汤小华. 福建地理. 2001(03)
[8]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现状分析[J]. 李娟文,王启仿. 经济地理. 2000(04)
[9]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 庞娟. 理论与改革. 2000(03)
[10]区域发展理论:回顾与展望[J]. 苗长虹. 地理科学进展. 1999(04)
本文编号:3689437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 选题背景
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3 福建省基本情况简介
4 研究思路
5 主要研究方法
5.1 系统论
5.2 比较法
5.3 数量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1 区域发展理论
1.1 区域与区域发展的概念
1.1.1 区域概念
1.1.2 区域发展的概念
1.2 传统区域发展理论
1.2.1 发展阶段理论
1.2.2 均衡增长理论
1.2.3 非均衡增长理论
1.2.4 区域增长的一般理论模式
1.2.5 新马克思主义增长理论
1.3 区域发展理论的新进展
1.3.1 新产业区理论
1.3.2 跨国公司全球化与区域发展
1.3.3 知识创新与区域创新
1.3.4 新贸易理论
1.3.5 可持续发展理论
1.4 几种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模式
1.4.1 梯度推移模式
1.4.2 点-轴开发模式
1.4.3 “九大都市圈”模式
1.4.4 中心辐射战略
2 空间结构理论
2.1 空间结构的概念
2.2 具有代表性的空间结构理论
2.2.1 增长极理论
2.2.2 核心—边缘理论
2.2.3 点-轴理论
2.2.4 双核结构理论
2.2.5 圈层结构理论
2.2.6 网络结构理论
2.3 衡量区域空间结构合理的标准
2.4 区域空间结构优化
2.4.1 空间结构合理化
2.4.2 空间结构高度化
2.4.3 区域空间结构优化原则
2.5 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的关系
2.5.1 区域发展促使空间结构演化
2.5.2 空间结构优化促进区域的发展
第三章 福建省区域发展分析
1 福建省区域发展背景分析
1.1 政治歧异的障碍
1.2 区域空间结构组织的战略意图不明确
1.3 台海由冲突前沿向流动走廊转化
1.4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主义的成长
2 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2.1 福建省区域经济增长概述
2.1.1 国民经济恢复发展调整期(1949-1978年)
2.1.2 转轨起步调整提高期(1979-1991年)
2.1.3 1992年南巡以后经济高速发展期
2.2 福建省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
2.2.1 省际的对比研究
2.2.2 福建省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
2.3 福建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分析
2.3.1 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总体水平时间变化特征
2.3.2 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成因分析
2.4 区域发展趋势预测
2.5 区域差异所产生的正负面影响
第四章 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演化
1 福建省空间结构演化的指标体系
1.1 指标体系的建立
1.2 指标权重的确定
1.2.1 主成分分析方法的步骤
1.2.2 福建省各市县经济发展14个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1.2.3 确定权重
2 福建省区域空间演化
2.1 福建省各市县综合经济实力的计算模型
2.2 1983年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分布特征
2.2.1 1983年福建省各县市综合经济实力分析
2.2.2 1983年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分布
2.2.3 1983年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分布特征
2.3 1990年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分布特征
2.3.1 1990年福建省各县市综合经济实力分析
2.3.2 1990年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分布
2.3.3 1990年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分布特征
2.4 1995年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分布特征
2.4.1 1995年福建省各县市综合经济实力分析
2.4.2 1995年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分布
2.4.3 1995年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分布特征
2.5 2002年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分布特征
2.5.1 2002年福建省各县市综合经济实力分析
2.5.2 2002年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分布
2.5.3 2002年福建省区域空间结构分布特征
3 福建省空间结构演化的特征
3.1 经济重心逐渐向东南移、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梯度差
3.2 区域发展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地域性
3.3 全省经济增长中心和经济增长轴发生变化
3.4 台湾海峡西岸繁荣带正成为全省重要空间发展轴
4 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
4.1 区域发展战略的转移
4.2 生产力梯度力
4.3 产业集群发展差异
4.4 外资流向
4.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
第五章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建与福建省空间结构的优化
1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建
1.1 海峡西岸经济区概念
1.2 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选择
1.2.1 进一步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1.2.2 大力发展对内联系,积极拓展福建省发展空间
1.2.3 福建省梯度发展战略
2 福建省空间结构优化
2.1 福建省空间结构优化的必要性
2.1.1 福建省空间结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2 福建省拓展发展空间的必要性
2.2 福建省空间结构优化的设想
2.2.1 增长极的优化
2.2.2 轴线的优化——通道的建设
第六章 结论
1 福建省经济发展的变化
2 福建省经济发展所处阶段
3 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变化
4 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预测
5 福建省空间结构演化的特征
6 福建省空间结构优化的模式
参考文献:
中文详细摘要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东省县际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J]. 赵莹雪. 经济地理. 2003(04)
[2]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理论基础、动力机制及其实现[J]. 陈修颖. 经济地理. 2003(04)
[3]经济全球化下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研究评述[J]. 马丽,刘毅. 地球科学进展. 2003(02)
[4]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 陆大道. 地理科学. 2002(01)
[5]21世纪初增强福建经济发展后劲研究[J]. 厦门大学经济系课题组.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2002(02)
[6]20世纪90年代福建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对策研究[J]. 张辉鑫,汤小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
[7]福建省城市化可持续推进的思路与对策[J]. 汤小华. 福建地理. 2001(03)
[8]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现状分析[J]. 李娟文,王启仿. 经济地理. 2000(04)
[9]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 庞娟. 理论与改革. 2000(03)
[10]区域发展理论:回顾与展望[J]. 苗长虹. 地理科学进展. 1999(04)
本文编号:3689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689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