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地区一体化背景下重庆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1 11:32
现代经济增长本质上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具有相互依赖的关系。“区域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地位日益增强,区域经济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劣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 在长江上游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的演进、合理布局,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全面、系统的区域产业结构理论入手,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和分工与专业化理论的背景下,将重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数据实证分析其在一体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现状,通过四省(市)的对比分析以及三次产业内部构成对比分析,探讨重庆产业结构目前存在的问题:第一,加工工业和基础工业的比例失调;第二,重工业与轻工业的比例失调;第三,在企业组织结构上,专业化、协作化、联合化水平低;第四,在企业技术结构上,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少,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第五,第三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依然维持在高密度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高品质的产业缺乏。据此从产业功能定位、产业重点定位、产业梯度定位三个角度讨论重庆产业结构的优化方向,并提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的相关对策建议。 本文以一个欠发达地...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概念界定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的背景范围界定
1.4 结构安排
第二章 理论框架
2.1 区域经济一体化
2.1.1 概念、形式与机制
2.1.2 研究现状及趋势
2.2 区域产业结构
2.2.1 概念
2.2.2 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2.2.3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2.2.4 研究现状及趋势
2.3 区域经济一体化视角下的产业结构优化
第三章 长江上游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1 各省(市)概况
3.2 客观必然性分析
3.2.1 必要性分析
3.2.2 可行性分析
3.3 制约因素
3.4 小结
第四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四省(市)产业结构分析
4.1 长江上游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
4.1.1 长江上游地区四省(市)经济发展现状
4.1.2 长江上游地区产业分工协作现状
4.1.3 长江上游地区一体化的总体特征
4.2 长江上游地区产业结构总体状况比较分析
4.2.1 工业化阶段分析
4.2.2 产业结构效益比较
4.2.3 产业结构的总体判断
4.3 重庆与其他省(市)三次产业对比分析
4.3.1 第一产业
4.3.2 工业
4.3.3 第三产业
4.4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重庆产业结构问题
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重庆产业结构的优化方向和对策建议
5.1 战略定位
5.2 重庆产业结构优化方向
5.2.1 产业功能定位
5.2.2 产业重点定位
5.2.3 产业梯度定位
5.3 优化重庆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5.3.1 加强重庆自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5.3.2 加强重庆与长江上游地区其他省份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5.3.3 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5.3.4 建立多层面且强有力的协调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之处
6.3 不足之处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本文所运用的原始数据资料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上游地区地方政府之间跨区域合作研究[J]. 饶光明. 经济体制改革. 2006(03)
[2]区域经济一体化动因理论研究脉络及进展综述[J]. 范兆斌,苏晓艳. 江苏商论. 2006(05)
[3]论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J]. 马波,王双. 经济纵横. 2005(07)
[4]西方区域一体化理论述评[J]. 焦玉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5]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研究[J]. 彭劲松. 经济前沿. 2005(Z1)
[6]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地方政府的利益机制——以长三角为例的研究[J]. 许庆明,杨琦. 嘉兴学院学报. 2005(01)
[7]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的启示[J]. 陈秀莲,李立民.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10)
[8]实现区域一体化与政府职能转变[J]. 金晔,刘增凡. 北方经贸. 2003(09)
[9]重庆工业发展状况分析[J]. 周萍. 重庆社会科学. 2003(04)
[10]加快重庆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的思路[J]. 杨庆育. 经济研究参考. 2003(53)
本文编号:3695549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概念界定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的背景范围界定
1.4 结构安排
第二章 理论框架
2.1 区域经济一体化
2.1.1 概念、形式与机制
2.1.2 研究现状及趋势
2.2 区域产业结构
2.2.1 概念
2.2.2 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2.2.3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2.2.4 研究现状及趋势
2.3 区域经济一体化视角下的产业结构优化
第三章 长江上游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1 各省(市)概况
3.2 客观必然性分析
3.2.1 必要性分析
3.2.2 可行性分析
3.3 制约因素
3.4 小结
第四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四省(市)产业结构分析
4.1 长江上游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
4.1.1 长江上游地区四省(市)经济发展现状
4.1.2 长江上游地区产业分工协作现状
4.1.3 长江上游地区一体化的总体特征
4.2 长江上游地区产业结构总体状况比较分析
4.2.1 工业化阶段分析
4.2.2 产业结构效益比较
4.2.3 产业结构的总体判断
4.3 重庆与其他省(市)三次产业对比分析
4.3.1 第一产业
4.3.2 工业
4.3.3 第三产业
4.4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重庆产业结构问题
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重庆产业结构的优化方向和对策建议
5.1 战略定位
5.2 重庆产业结构优化方向
5.2.1 产业功能定位
5.2.2 产业重点定位
5.2.3 产业梯度定位
5.3 优化重庆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5.3.1 加强重庆自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5.3.2 加强重庆与长江上游地区其他省份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5.3.3 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5.3.4 建立多层面且强有力的协调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之处
6.3 不足之处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本文所运用的原始数据资料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上游地区地方政府之间跨区域合作研究[J]. 饶光明. 经济体制改革. 2006(03)
[2]区域经济一体化动因理论研究脉络及进展综述[J]. 范兆斌,苏晓艳. 江苏商论. 2006(05)
[3]论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J]. 马波,王双. 经济纵横. 2005(07)
[4]西方区域一体化理论述评[J]. 焦玉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5]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研究[J]. 彭劲松. 经济前沿. 2005(Z1)
[6]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地方政府的利益机制——以长三角为例的研究[J]. 许庆明,杨琦. 嘉兴学院学报. 2005(01)
[7]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的启示[J]. 陈秀莲,李立民.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10)
[8]实现区域一体化与政府职能转变[J]. 金晔,刘增凡. 北方经贸. 2003(09)
[9]重庆工业发展状况分析[J]. 周萍. 重庆社会科学. 2003(04)
[10]加快重庆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的思路[J]. 杨庆育. 经济研究参考. 2003(53)
本文编号:36955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695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