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及生产要素趋海性移动损益分析与调控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6 09:00
人口和生产要素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地区多数分布温带地区的太平洋沿岸以及大西洋沿岸,沿海地区或沿江地区,那里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口、劳动力、资本及技术等生产要素,人口及生产要素的趋海性移动日益明显。在我国,是否也存在着人口和生产要素趋向沿海地区移动的特征,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对区域经济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未来各种要素趋海性的趋势是否会加剧,作为国家宏观层面应该怎样调控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既现实又有指导意义的。文章以地理学、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的相关要素理论作为基础,利用新中国近50年来的人口及生产要素的数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时间序列法,指数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我国人口及生产要素移动的趋势、影响、驱动因子与调控措施,最终得出以下结论:从1952年到2004年,我国人口、劳动力、资本及技术要素不同程度地存在向东部沿海地区移动的特征,并且在近期一段时间之内,这种趋势将继续加剧;各种生产要素的趋海性移动,促使东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四大城市群,产业专业化程度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催生新兴的海洋经济产业;同时也带...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重要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创新点
1.4 结构与内容
第二章 人口及生产要素流动的相关理论
2.1 生产要素的相关概念
2.2 人口及生产要素流动的相关理论简述
2.2.1 地理学中的人口及生产要素流动
2.2.2 国际贸易中的生产要素流动理论
2.2.3 区域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流动理论
2.2.4 经典国际经济学中的要素流动理论
2.3 生产要素区际流动效应的一般理论
第三章 我国人口及生产要素趋海性移动特征分析
3.1 我国人口及生产要素流动趋海性特征分析
引言
3.1.1 数据和指标选取
3.1.2 我国人口及生产要素在时间上的流动特征
3.1.3 我国人口及生产要素趋海性在空间上的表现
3.1.4 东部地区内部要素分布变化
3.1.5 小结
3.2 人口及生产要素流动引起的我国区域差异表现
3.2.1 研究概况
3.2.2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方法
3.2.3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间变化特征
3.2.4 我国三大地带经济差异在空间上的变化特征
第四章 我国人口及生产要素趋海性损益分析与驱动因子探究
4.1 我国人口及生产要素趋海性损益分析
4.1.1 人口及生产要素趋海性的利益分析
4.1.2 人口及生产要素趋海性的损害分析
4.1.3 人口及生产要素趋海性对中西部地区损益分析
4.2 我国人口与生产要素趋海性驱动因子探究
4.2.1 自然环境驱动因子
4.2.2 社会经济基础驱动因子
4.2.3 国家政策倾斜和体制差异驱动因子
4.2.4 意识观念驱动因子
4.2.5 增长极和产业集聚效应驱动因子
4.2.6 生产要素收益差异驱动因子
第五章 我国人口及生产要素趋海性移动的调控
5.1 趋海性移动调控原则
5.2 人口及生产要素趋海性移动调控措施
5.2.1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我国人口及生产要素趋海性移动的调控
5.2.2 因地制宜制定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
5.2.3 促进人口及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5.2.4 我国人口及生产要素趋海性移动利益扩大化调控措施
5.2.5 我国人口及生产要素趋海性移动损失缩小化调控措施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南中国海海岸湿地的保护和管理[J]. 兰竹虹,陈桂珠,常弘. 生态学杂志. 2006(07)
[2]中国地区差距的时空演变特点及启示[J]. 张宗益,邹畅. 当代经济科学. 2006(01)
[3]改善中国的投资环境[J]. 胡鞍钢. 理论前沿. 2006(01)
[4]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J]. 姚波,吴诣民,刘鹏飞. 统计研究. 2005(08)
[5]海平面上升的灾害效应及其研究现状[J]. 李加林,张殿发,杨晓平,童亿勤,张忍顺. 灾害学. 2005(02)
[6]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 柳国海. 琼州大学学报. 2005(02)
[7]论东中部地区城市群带[J]. 郭盛晖,王彬. 求索. 2005(03)
[8]中国海洋经济省际空间差异与海洋经济强省建设[J]. 张耀光,魏东岚,王国力,肇博,宋欣茹,王圣云. 地理研究. 2005(01)
[9]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J]. 徐建华,鲁凤,苏方林,卢艳. 地理研究. 2005(01)
[10]要素区际流动影响及对策初探——以产业结构为例[J]. 肖文韬,刘淑娟. 科技管理研究. 2005(02)
博士论文
[1]论区域要素流动[D]. 义旭东.四川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703220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重要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创新点
1.4 结构与内容
第二章 人口及生产要素流动的相关理论
2.1 生产要素的相关概念
2.2 人口及生产要素流动的相关理论简述
2.2.1 地理学中的人口及生产要素流动
2.2.2 国际贸易中的生产要素流动理论
2.2.3 区域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流动理论
2.2.4 经典国际经济学中的要素流动理论
2.3 生产要素区际流动效应的一般理论
第三章 我国人口及生产要素趋海性移动特征分析
3.1 我国人口及生产要素流动趋海性特征分析
引言
3.1.1 数据和指标选取
3.1.2 我国人口及生产要素在时间上的流动特征
3.1.3 我国人口及生产要素趋海性在空间上的表现
3.1.4 东部地区内部要素分布变化
3.1.5 小结
3.2 人口及生产要素流动引起的我国区域差异表现
3.2.1 研究概况
3.2.2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方法
3.2.3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间变化特征
3.2.4 我国三大地带经济差异在空间上的变化特征
第四章 我国人口及生产要素趋海性损益分析与驱动因子探究
4.1 我国人口及生产要素趋海性损益分析
4.1.1 人口及生产要素趋海性的利益分析
4.1.2 人口及生产要素趋海性的损害分析
4.1.3 人口及生产要素趋海性对中西部地区损益分析
4.2 我国人口与生产要素趋海性驱动因子探究
4.2.1 自然环境驱动因子
4.2.2 社会经济基础驱动因子
4.2.3 国家政策倾斜和体制差异驱动因子
4.2.4 意识观念驱动因子
4.2.5 增长极和产业集聚效应驱动因子
4.2.6 生产要素收益差异驱动因子
第五章 我国人口及生产要素趋海性移动的调控
5.1 趋海性移动调控原则
5.2 人口及生产要素趋海性移动调控措施
5.2.1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我国人口及生产要素趋海性移动的调控
5.2.2 因地制宜制定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
5.2.3 促进人口及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5.2.4 我国人口及生产要素趋海性移动利益扩大化调控措施
5.2.5 我国人口及生产要素趋海性移动损失缩小化调控措施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南中国海海岸湿地的保护和管理[J]. 兰竹虹,陈桂珠,常弘. 生态学杂志. 2006(07)
[2]中国地区差距的时空演变特点及启示[J]. 张宗益,邹畅. 当代经济科学. 2006(01)
[3]改善中国的投资环境[J]. 胡鞍钢. 理论前沿. 2006(01)
[4]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J]. 姚波,吴诣民,刘鹏飞. 统计研究. 2005(08)
[5]海平面上升的灾害效应及其研究现状[J]. 李加林,张殿发,杨晓平,童亿勤,张忍顺. 灾害学. 2005(02)
[6]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 柳国海. 琼州大学学报. 2005(02)
[7]论东中部地区城市群带[J]. 郭盛晖,王彬. 求索. 2005(03)
[8]中国海洋经济省际空间差异与海洋经济强省建设[J]. 张耀光,魏东岚,王国力,肇博,宋欣茹,王圣云. 地理研究. 2005(01)
[9]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J]. 徐建华,鲁凤,苏方林,卢艳. 地理研究. 2005(01)
[10]要素区际流动影响及对策初探——以产业结构为例[J]. 肖文韬,刘淑娟. 科技管理研究. 2005(02)
博士论文
[1]论区域要素流动[D]. 义旭东.四川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703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703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