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公共品供给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8 03:30
公共品按地域和受益范围可分为全国性公共品和地方公共品。在现实生活中,公共品多为地方公共品。1998年中国建立起了公共财政框架,明确地方公共品的供给应由地方政府承担起来,以便更有效率地为所在地区的居民服务。由于中国现行财政分权制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地方政府承担了过多的支出任务而无法有效行使其提供地方公共品的职能。与此同时,在政治集中的政绩考核体系下,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的片面追求可能使过多的资源被投入到在官员任期内能够直接带来GDP增长的领域,而地方政府作为公共品主要提供者的角色常常被忽视了。当前,一些地区公共品的缺失给政府政策的执行带来了重重困难,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难题。因此,针对我国地方公共品供给的困境,研究如何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为研究背景,运用公共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博弈论等理论,研究和分析地方公共品供给中政府的多种经济行为,初步建立起了政府行为与地方公共品供给的研究理论分析框架。在微观层面上,对地方公共品供给中的政府融资行为、规制行为以及影响政府供给效率的因素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在宏...
【文章页数】:19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选题意义
1.2 本文的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2.1 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对文中几个概念的说明
1.3.1 公共品及其供给
1.3.2 地方公共品的界定
1.3.3 政府、地方政府与政府行为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2. 地方公共品供给的经济学分析
2.1 地方公共品及其相关研究的理论回顾
2.1.1 国内外对地方公共品的研究
2.1.2 简要的评论
2.2 地方公共品的相关概念
2.2.1 公共品的分类与受益范围
2.2.2 地方公共品的特征
2.2.3 地方公共品的拥挤性
2.2.4 地方公共品的均衡条件
2.3 地方公共品的有效供给理论
2.3.1 地方公共品有效供给主体的确立
2.3.2 地方辖区最佳规模与"俱乐部理论"
2.3.3 蒂布特的"以脚投票理论"
2.4 小结
3. 地方公共品供给中的政府行为理论:微观层面
3.1 地方公共品供给中政府的融资行为分析
3.1.1 地方公共品供给中的直接融资
3.1.2 地方公共品供给中的间接融资
3.2 地方公共品供给中政府的规制行为分析
3.2.1 政府规制及其目标
3.2.2 政府规制的方式
3.2.3 规制失灵与放松规制
3.3 政府地方公共品供给效率分析
3.3.1 影响政府效率的理论假说
3.3.2 政府效率评价的方法与实践
3.4 小结
4. 地方公共品供给中的政府行为理论:宏观层面
4.1 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对地方公共品供给的影响
4.1.1 财政集权与财政分权
4.1.2 政府间职责分工和事权划分
4.2 地方政府间竞争对公共品供给的双重效应
4.2.1 竞争对地方公共品供给的积极作用
4.2.2 竞争对地方公共品供给的消极作用
4.3 我国地方公共品供给中政府行为的理论分析
4.3.1 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与行为约束
4.3.2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委托—代理模型关系分析
4.3.3 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分析
4.4 小结
5. 我国地方公共品供给及政府行为的实证研究
5.1 地方公共品供给的现状分析
5.1.1 总量分析
5.1.2 结构分析
5.1.3 地方公共品供给中政府行为表现
5.2 地方公共品供给中影响政府行为的制度因素分析
5.2.1 财政分权制度
5.2.2 转移支付制度
5.2.3 干部考核制度
5.2.4 地方公共品供给机制
5.3 地方公共品供给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5.3.1 指标选择与数据说明
5.3.2 计量模型及检验结果
5.4 小结
6. 政府行为转变与地方公共品有效供给的研究
6.1 国外地方公共品供给的发展趋势
6.1.1 地方治理理论与政府行为的转变
6.1.2 国外地方公共品供给的方式
6.1.3 国外地方公共品供给的经验与启示
6.2 我国政府转型与地方公共品多元供给的实践
6.2.1 我国政府转型与地方公共品多元供给的现实条件
6.2.2 我国地方公共品多元供给的实践
6.3 我国地方公共品多元供给的制度约束和可能风险
6.3.1 地方公共品多元供给的制度约束
6.3.2 地方公共品多元供给的可能风险
6.3.3 地方公共品多元供给与政府责任
6.4 小结
7. 结论、建议与展望
7.1 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完善现行财政分权制度
7.2.2 规范地方政府行为
7.2.3 健全地方公共品的供给机制
7.3 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贾鸿. 经济纵横. 2008(12)
[2]政府偏好、公共品供给与转型中的财政分权[J]. 丁菊红,邓可斌. 经济研究. 2008(07)
[3]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悖论:高绩效下的政治安全隐患[J]. 尚虎平. 管理世界. 2008(04)
[4]论和谐地方政府间关系的构建:基于府际治理的新视角[J]. 张明军,汪伟全. 中国行政管理. 2007(11)
[5]宿迁医改的普遍意义[J]. 周其仁. 决策探索(上半月). 2007(10)
[6]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 周黎安. 经济研究. 2007(07)
[7]测度政府效率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J]. 唐天伟,邓久根. 经济管理. 2007(10)
[8]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J]. 傅勇,张晏. 管理世界. 2007(03)
[9]准公共物品民营化的风险分析[J]. 谢煜,李建华. 行政论坛. 2006(06)
[10]增长失衡与政府责任——基于社会性支出角度的分析[J].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张平,刘霞辉,张晓晶,汪红驹,常欣. 经济研究. 2006(10)
博士论文
[1]双重属性框架下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研究[D]. 刘强.厦门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13458
【文章页数】:19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选题意义
1.2 本文的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2.1 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对文中几个概念的说明
1.3.1 公共品及其供给
1.3.2 地方公共品的界定
1.3.3 政府、地方政府与政府行为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2. 地方公共品供给的经济学分析
2.1 地方公共品及其相关研究的理论回顾
2.1.1 国内外对地方公共品的研究
2.1.2 简要的评论
2.2 地方公共品的相关概念
2.2.1 公共品的分类与受益范围
2.2.2 地方公共品的特征
2.2.3 地方公共品的拥挤性
2.2.4 地方公共品的均衡条件
2.3 地方公共品的有效供给理论
2.3.1 地方公共品有效供给主体的确立
2.3.2 地方辖区最佳规模与"俱乐部理论"
2.3.3 蒂布特的"以脚投票理论"
2.4 小结
3. 地方公共品供给中的政府行为理论:微观层面
3.1 地方公共品供给中政府的融资行为分析
3.1.1 地方公共品供给中的直接融资
3.1.2 地方公共品供给中的间接融资
3.2 地方公共品供给中政府的规制行为分析
3.2.1 政府规制及其目标
3.2.2 政府规制的方式
3.2.3 规制失灵与放松规制
3.3 政府地方公共品供给效率分析
3.3.1 影响政府效率的理论假说
3.3.2 政府效率评价的方法与实践
3.4 小结
4. 地方公共品供给中的政府行为理论:宏观层面
4.1 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对地方公共品供给的影响
4.1.1 财政集权与财政分权
4.1.2 政府间职责分工和事权划分
4.2 地方政府间竞争对公共品供给的双重效应
4.2.1 竞争对地方公共品供给的积极作用
4.2.2 竞争对地方公共品供给的消极作用
4.3 我国地方公共品供给中政府行为的理论分析
4.3.1 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与行为约束
4.3.2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委托—代理模型关系分析
4.3.3 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分析
4.4 小结
5. 我国地方公共品供给及政府行为的实证研究
5.1 地方公共品供给的现状分析
5.1.1 总量分析
5.1.2 结构分析
5.1.3 地方公共品供给中政府行为表现
5.2 地方公共品供给中影响政府行为的制度因素分析
5.2.1 财政分权制度
5.2.2 转移支付制度
5.2.3 干部考核制度
5.2.4 地方公共品供给机制
5.3 地方公共品供给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5.3.1 指标选择与数据说明
5.3.2 计量模型及检验结果
5.4 小结
6. 政府行为转变与地方公共品有效供给的研究
6.1 国外地方公共品供给的发展趋势
6.1.1 地方治理理论与政府行为的转变
6.1.2 国外地方公共品供给的方式
6.1.3 国外地方公共品供给的经验与启示
6.2 我国政府转型与地方公共品多元供给的实践
6.2.1 我国政府转型与地方公共品多元供给的现实条件
6.2.2 我国地方公共品多元供给的实践
6.3 我国地方公共品多元供给的制度约束和可能风险
6.3.1 地方公共品多元供给的制度约束
6.3.2 地方公共品多元供给的可能风险
6.3.3 地方公共品多元供给与政府责任
6.4 小结
7. 结论、建议与展望
7.1 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完善现行财政分权制度
7.2.2 规范地方政府行为
7.2.3 健全地方公共品的供给机制
7.3 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贾鸿. 经济纵横. 2008(12)
[2]政府偏好、公共品供给与转型中的财政分权[J]. 丁菊红,邓可斌. 经济研究. 2008(07)
[3]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悖论:高绩效下的政治安全隐患[J]. 尚虎平. 管理世界. 2008(04)
[4]论和谐地方政府间关系的构建:基于府际治理的新视角[J]. 张明军,汪伟全. 中国行政管理. 2007(11)
[5]宿迁医改的普遍意义[J]. 周其仁. 决策探索(上半月). 2007(10)
[6]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 周黎安. 经济研究. 2007(07)
[7]测度政府效率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J]. 唐天伟,邓久根. 经济管理. 2007(10)
[8]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J]. 傅勇,张晏. 管理世界. 2007(03)
[9]准公共物品民营化的风险分析[J]. 谢煜,李建华. 行政论坛. 2006(06)
[10]增长失衡与政府责任——基于社会性支出角度的分析[J].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张平,刘霞辉,张晓晶,汪红驹,常欣. 经济研究. 2006(10)
博士论文
[1]双重属性框架下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研究[D]. 刘强.厦门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134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37134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