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效率对产业空间布局的经济、生态均衡性影响
本文关键词:技术效率对产业空间布局的经济、生态均衡性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章构建了项目层面的产业空间布局调整模型,利用离散随机变量方法仿真产业产出、排放的空间分布,并借助环境基尼系数评估布局的经济、生态均衡性。结果表明,技术效率以产业结构为基础,通过技术效率的产业间差异、空间差异以及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影响产业空间布局的经济、生态均衡性;低、中、高能耗产业比例均衡且和对应的技术效率水平相协同的地区,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均衡性,更易出现高产出、低排放的结果;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能有效降低产业结构失衡所导致的区域经济、生态非均衡性。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
【关键词】: 产业布局优化 技术效率 经济、生态均衡性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我国产业生态经济系统优化及运行机制研究”(12&ZD2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产业—生态活动网络共生优化的迁移集群绿色重建与运行机制研究”(71273047)、“基于资源嵌入-流动-聚合网络重构的蜕变期企业转型研究”(71172044) 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项目:“面向蜕变期企业转型的活动网络建模与优化研究”(20120092110039)
【分类号】:F121.3
【正文快照】: 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是促进经济、生态均衡的一类重要政策措施,而产业特征是制定产业政策的重要参考因素。产业特征的内容丰富,如产业能耗、产业污染强度、产业经济效益等,这些特征都是产业技术效率的具体表现。分析技术效率对区域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的作用渠道和机制;探讨技术效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传旺;刘希颖;林静;;碳强度约束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收敛性研究[J];金融研究;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耀;吴仁海;廖瑞雪;;大气污染物总量分配公平性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9期
2 闫文林;王坚;高井祥;;基尼系数在GPS网形优化中的应用[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9年04期
3 刘蓓蓓;李凤英;俞钦钦;于洋;毕军;;长江三角洲城市间环境公平性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2期
4 孙耀华;仲伟周;庆东瑞;;基于 Theil 指数的中国省际间碳排放强度差异分析[J];财贸研究;2012年03期
5 孙倩;汤放华;;基于欧氏距离协调发展度聚类模型的区域协调发展状况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1期
6 杨骞;刘华军;;中国碳强度分布的地区差异与收敛性——基于1995-2009年省际数据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12年02期
7 孙才志;张蕾;;基于分形的中国地均农畜产品虚拟水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研究[J];地理科学;2009年03期
8 武翠芳;姚志春;李玉文;钟方雷;;环境公平研究进展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11期
9 陈友Pr;牟守国;;资源环境基尼系数测算下的绿色贡献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2年02期
10 王维国;马越越;;中国区域物流产业效率——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J];系统工程;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宏瑶;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董战峰;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3 侯建朝;中国能源与经济之间关系的模型及实证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4 孟召宜;文化经济协同演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5 王晓燕;基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青岛市结构减排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杨福霞;中国省际节能减排政策的技术进步效应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7 朱德进;基于技术差距的中国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李科;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的计量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周五七;碳排放约束的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及其影响因素[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张万玲;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经济途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丽;浙江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楚君;排污权水污染物(COD)初始分配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王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合理性测度[D];南昌大学;2010年
4 邹金伶;基于环境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怀化市绿色GDP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陶玲玲;环境公平对我国区域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6 李佩仪;中国区域污染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杏杏;惠州市水污染问题控制与分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吴丽君;重庆市“十二五”SO_2总量分配方法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赵娟;全国重点城市工业废水污染状况比较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10 谷石岩;区域二氧化硫总量分配模型及综合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俊;基尼系数四种估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J];商业研究;2003年23期
2 高帆;石磊;;中国各省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收敛性:1978~2006年[J];管理世界;2009年01期
3 林毅夫;张鹏飞;;适宜技术、技术选择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6年03期
4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5 彭国华;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9期
6 王兵;吴延瑞;颜鹏飞;;环境管制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APEC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7 王小鲁;樊纲;刘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8 刘生龙;王亚华;胡鞍钢;;西部大开发成效与中国区域经济收敛[J];经济研究;2009年09期
9 王锋;吴丽华;杨超;;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10 郭庆旺,赵志耘,贾俊雪;中国省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世界经济;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建国;李文溥;;电力行业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国际比较[J];中国经济问题;2003年06期
2 韩松;王稳;;几种技术效率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年04期
3 赵玻,王连;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4年12期
4 曹f
本文编号:489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489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