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28 02:16

  本文关键词: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信息产业市场竞争不断加强,但是,广受关注的东部地区仍然处于国内信息产业竞争的优势地位,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在技术水平和产业组织结构上相对比东部发达地区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对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系统性研究,提出适合西部地区实际情况的信息产业发展对策建议,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业已成为当前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首先,本文对信息产业进行了界定,本文认为,信息产业是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的飞速发展,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处理、存储、流通、使用等信息服务业以及信息设备制造行业的产业集合。整理了信息产业发展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产业关联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接着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的梳理,分析了信息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其次,从要素和特征两个方面分析了西部地区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其中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的要素分析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发展环境、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发展和信息人才发展五个方面。再次,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的角度通过统计软件,结合2001-2012年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和经济发展数据对西部地区信息产业促进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面板回归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进行了实证论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直接作用效果明显;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对传统产业具有较强的渗透作用,产业关联作用效应较强,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显著间接促进作用;区域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经济新常态下促进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建议,并对西部地区信息产业的发展做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西部地区 信息产业 经济增长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9;F127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1 导论10-17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意义11-13
  • 1.3 技术路线图与基本框架13-14
  •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4-17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17-23
  • 2.1 相关理论基础17-20
  • 2.2 国外研究综述20-21
  • 2.3 国内研究综述21-23
  • 3 信息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23-26
  • 3.1 信息产业的收益递增机制23-24
  • 3.2 信息产业的规模经济机制24
  • 3.3 信息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发展的机制24
  • 3.4 信息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24-26
  • 4 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6-36
  • 4.1 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要素分析26-32
  • 4.2 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特征分析32-36
  • 5 西部地区信息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36-46
  • 5.1 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分析36-38
  • 5.2 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38-43
  • 5.3 西部地区信息产业的产业关联分析43-45
  • 5.4 小结45-46
  • 6 总结、建议与研究展望46-49
  • 6.1 总结46-47
  • 6.2 政策建议47-48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48-49
  • 参考文献49-51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51-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明;;中国信息产业大发展需要新思路[J];电子设计技术;2000年03期

2 陈向军;发展我国信息产业市场的策略探讨[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1年02期

3 阎建国;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01年01期

4 ;信息产业部确定今年手机调控目标[J];通讯世界;2001年04期

5 ;陕西信息产业在调整中良性发展[J];中国数据通讯;2001年02期

6 ;我国信息产业市场规模预计10年翻两番[J];中国数据通信;2001年05期

7 张桂刚;论我国的信息产业政策[J];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8 ;中国信息产业总规模排名世界第三[J];无线电工程;2001年09期

9 谭祖谊;发展信息产业 促进西部开发[J];现代企业;2001年05期

10 李萍;自主创新与中国信息产业[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莹;;浅议发展锦州信息产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吴基传;;面向21世纪的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李军;;知识经济与知识信息产业布局[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4 杨明庆;;安阳市信息产业现状及“十五”期间发展思路[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唐晓华;马晓萍;杨小青;;知识经济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6 张华荣;;发展信息产业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7 孙志恒;张宁波;张_g;赵建刚;;山东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战略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8 张淑芳;袁安存;;美国主要信息产业的发展回顾[A];大连海事大学校庆暨中国高等航海教育90周年论文集(船舶通信与导航分册)[C];1999年

9 张锦周;;试论知识经济与信息产业的发展[A];文献·信息·网络——福建省社科信息学会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0年

10 刘霜桂;;信息产业与我们的社会责任[A];文献·信息·网络——福建省社科信息学会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创联万网国际信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张向宁;实现因特网价值[N];计算机世界;2000年

2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姜媛;信息产业不仅要做大而且要做强[N];深圳特区报;2005年

3 郑萱 杨渊 耿联;加强政策扶持 发展信息产业[N];新华日报;2002年

4 张晖 史红军;云南信息产业怎样跃上新台阶[N];云南日报;2003年

5 高浩荣;韩国跻身十大信息产业国[N];浙江日报;2000年

6 记者 张朝辉;把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推向深入[N];保定日报;2006年

7 记者 徐飞鹏;市政府与国信办信息产业部签署信息化建设合作协议[N];北京日报;2006年

8 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 陈伟;务实推进信息化 促进信息产业科技创新[N];中国电子报;2006年

9 信息产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指导意见[N];中国电子报;2006年

10 暴福锁;本报评出2006年信息产业十件大事[N];中国电子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欣;信息产业发展机理及测度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屈超;信息产业核算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安;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4 谢强;提升成都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5 冷昕;“金砖五国”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黎苑楚;信息产业演进规律与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董新建;山东省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及信息化推广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柯玲;信息化测度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张显龙;基于模糊多属性决策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10 王雷;上海信息产业中的FDI技术转移效应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爱丽;黑龙江省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2 孙华良;河北省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3 王鹏飞;信息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D];山东大学;2006年

4 许华芳;论信息产业发展中政府的作用[D];同济大学;2006年

5 郭辉;日美信息产业发展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焦秀玲;江苏省信息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策略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吴倩倩;日本信息产业发展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8 蒋李娜;中印信息产业政策及绩效比较[D];海南大学;2013年

9 谷峰;四川省信息产业综合评价研究[D];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5年

10 姬曼姝;论内蒙古信息产业发展现状的测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21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4921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a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