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本文关键词:晋中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晋中市 驱动力 主成分分析
【摘要】:本文以晋中市作为研究区域,以《晋中市土地利用汇总资料》及《晋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等为数据基础,以区域经济分析和应用统计学为视角,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模型分析与系统分析相呼应,综合分析与分类比较相联系为处理方法,通过ENVI、GIS等软件对近年晋中市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制作分析,得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并结合数学模型以及近年晋中市人口、经济、文化和政策等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分析2014年晋中市土地利用现状,得出晋中市近年来无论在经济发展还是城市化建设中都在全省处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其中2014年晋中市GDP总量为1041.30亿元,虽然在全省范围内仅仅排名第7位,但是年6.8%的增速却远远超越同期全省4.9%的增长标准。(2)对晋中市2010年到2014年晋中市土地利用现状汇总资料进行整理并分类进行分析,分析后发现全市在此期间农用地占比不断减少,其中耕地利用程度减少最为突出,但是更多的未用地得到了开发和使用。(3)对晋中市2010年到2014年晋中市土地利用现状汇总资料进行整理并结合当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制作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进而对进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度计算并分析,得出晋中市总体土地利用变化度R2010-2014=0.03(R0)也就说明了在这个时期内晋中市土地利用总体状态处于稳步发展时期。(4)根据对2010年到2014年晋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报的经济指标整理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近年来晋中的土地利用重心由农用地利用不断向建设用地转移,第三产业用地增幅比例不断攀升。(5)分析土地资源利用驱动力时,首先通过定性分析影响其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的分析方法对这些因素进行量化处理并分析,结果表明引起这期间晋中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入口的增长、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利好的政策等因素。
【关键词】: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晋中市 驱动力 主成分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01.2
【目录】:
- 摘要7-8
- 1 导言8-14
- 1.1 引出问题8-9
- 1.2 研究背景9-10
- 1.2.1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9-10
- 1.2.2 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不高10
- 1.2.3 土地利用布局不尽合理10
- 1.2.4 土地生态环境相对脆弱10
-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10-11
- 1.4 总体研究方案11-14
-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11
- 1.4.2 研究的关键问题11-12
- 1.4.3 研究技术路线图12
- 1.4.4 本文结构与主要内容12-13
- 1.4.5 数据来源与主要研究方法13-14
- 1.4.5.1 数据来源13
- 1.4.5.2 主要研究方法13-14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14-19
- 2.1 国内外土地利用文献综述14-17
- 2.1.1 国外研究动态14-15
- 2.1.2 国内研究动态15-17
- 2.2 土地利用理论基础17-18
- 2.2.1 区位理论17
- 2.2.2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论17
- 2.2.3 土地利用可持续理论17-18
- 2.3 构建评论所选取指标原则18-19
- 2.3.1 因地制宜的原则18
- 2.3.2 动态性原则18
- 2.3.3 全面性原则18
- 2.3.4 科学性原则18-19
- 3 晋中市土地利用背景及现状分析19-25
- 3.1 晋中市土地利用背景分析19-20
- 3.1.1 地理区位19
- 3.1.2 自然条件19-20
- 3.1.3 经济社会条件20
- 3.2 晋中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0-25
- 3.2.1 土地利用现状特征20-23
- 3.2.1.1 土地资源数量分析20-21
- 3.2.1.2 农用地结构与布局分析21-22
- 3.2.1.3 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分析22-23
- 3.2.1.4 其他土地结构与布局分析23
- 3.2.2 土地利用特点23-25
- 4 晋中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25-35
- 4.1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分析25-28
- 4.1.1 农用地数量变化25-27
- 4.1.2 建设用地数量变化27-28
- 4.1.3 其它土地数量变化28
- 4.2 土地利用分析28-33
- 4.2.1 土地利用现状图28-29
- 4.2.2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29-33
- 4.3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析33-35
- 5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35-42
- 5.1 社会经济因素驱动力的定性分析35-36
- 5.2 社会经济因素驱动力的定量分析36-41
- 5.2.1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37-38
- 5.2.2 数据准备38-39
- 5.2.3 驱动力分析39-41
- 5.2.3.1 主成分因子变量相关系数矩阵39-40
- 5.2.3.2 主成分特征值贡献率及累积贡献率表分析40
- 5.2.3.3 主成份载荷矩阵分析40-41
- 5.3 驱动机制分析41-42
- 6 结论42-44
- 6.1 结论42-43
- 6.2 主要创新点43
- 6.3 本研究不足之处43-44
- 参考文献44-47
- Abstract47-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彦随;土地利用优化配置中系列模型的应用——以乐清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1期
2 朱会义,何书金,张明;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J];地理研究;2001年06期
3 张惠远,,赵昕奕,蔡运龙,殷静;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人类驱动机制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地理研究;1999年02期
4 吕妍;张树文;杨久春;;基于地名志的东北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吉林省镇赉县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5 葛全胜,戴君虎;20世纪前、中期中国农林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5年01期
6 王良健,刘伟,包浩生;梧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J];经济地理;1999年04期
7 张洁;陈星;;中国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的历史演变[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8 张凤荣,宋乃平,李超,徐艳,李保国;农牧交错区的荒漠化防治与土地持续利用途径探讨[J];水土保持学报;2003年01期
9 张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驱动因子的统计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1999年04期
10 摆万奇;深圳市土地利用动态趋势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敏;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54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65492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