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ISM模型的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改进ISM模型的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ISM模型 弹性理论 区域物流 协同发展 影响因素
【摘要】:应用经济学弹性理论对ISM模型进行了改进,并以东部地区为例,对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层次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直接影响因素是公路运营里程、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和经济结构,根本影响因素是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邮政业务总量、地区生产总值。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ISM模型 弹性理论 区域物流 协同发展 影响因素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2YJA630031)
【分类号】:F259.27;F127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限泽;;金融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J];商;2015年05期
2 王美萃;闫瑞华;;基于ISM模型的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流失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4年04期
3 桑红莉;谭旭红;王博;王春梅;;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模型构建——基于黑龙江省煤炭行业[J];煤炭经济研究;2014年04期
4 李琳;吴珊;;基于DEA的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动态评价与比较[J];华东经济管理;2014年01期
5 李中秋;;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中国商贸;2011年32期
6 沈玉芳;刘曙华;张婧;王能洲;;长三角地区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协同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0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瑞君;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红莉;王春梅;马紫薇;;基于协同度模型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研究——以黑龙江省煤炭企业为例[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03期
2 陶源;;中原经济区经济协同程度评价[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3 傅为忠;李孟雨;;基于改进ISM模型的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现代化;2016年03期
4 祝勇;钟昌宝;;长江经济带战略下的江苏沿江港口发展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6年06期
5 窦红宾;李朋林;;煤炭企业协同创新网络模型构建[J];企业经济;2016年03期
6 付正义;涂建军;李小敏;哈琳;;我国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分析[J];经济地理;2016年02期
7 张邦俊;崔大树;;城市群制造业空间分异与结构演变的相关性分析——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分析[J];商;2016年08期
8 黄玉兴;陈忠暖;陈婷;;地理学视角下中国城市群研究综述[J];城市观察;2016年01期
9 刘帅帅;;长三角港口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借鉴[J];商场现代化;2016年05期
10 李郎;;基于ISM模型的销售人员流失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6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锋;区域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毅飞;;技术与资本耦合下的金融产业支持技术创新策略研究[J];商业时代;2014年04期
2 韩丽娜;;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构建[J];商业时代;2013年29期
3 吕青;唐秋生;;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水运工程;2012年04期
4 张春杰;;金融生态视角下我国金融产业的结构特征及其调整[J];经济导刊;2011年06期
5 刘仁伍;;加快金融产业培育,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助推浙江经济转[J];浙江金融;2011年01期
6 曹东;;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郑红玲;鲁丽丽;;关于河北省物流业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思考[J];商业时代;2010年27期
8 涂智寿;;重庆邮政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04期
9 鞠雷;李宇兵;;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我国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林敏;;产业群与城市群的耦合机制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9年1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峰,张丽立,安进;怎样认识区域物流[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年10期
2 李佳;;区域物流需求分析[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7年07期
3 张旭;;区域物流协同促进产业平衡发展[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7年07期
4 毛太田;;网络环境下区域物流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2期
5 谢晓燕;吕琳娜;;国内外区域物流研究述评[J];物流科技;2012年01期
6 王玉君,宋戈平;区域物流市场与市场竞争博弈[J];技术经济;2003年06期
7 华蕊;浅析我国区域物流体系[J];物流科技;2004年08期
8 朱玲玲;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物流[J];物流技术;2005年06期
9 陈洁,李引珍;区域物流运作战略与平台规划[J];甘肃科技;2005年09期
10 路万涛;;区域物流的理论分析与问题研究[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兴中;陈宪忠;;提升区域物流能力 促进承接产业转移[A];北部湾国际商贸物流发展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商贸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蓝永耀;;发展跨区域物流 促进大西南经济[A];北部湾国际商贸物流发展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商贸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崔世华;王劲恺;钱红波;;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推进策略研究[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韩作生;李锡良;;基于AHP的山东省区域物流研究及对策建议[A];'2007现代物流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张凤荣;金俊武;;基于改进的灰色BP神经网络的区域物流成本预测[A];’2004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吴向东;鄂着力建设武汉泛区域物流市场[N];中国水运报;2006年
2 余小玲;时代呼唤现代区域物流业[N];光华时报;2006年
3 汪鸣;开局之年区域物流的展望[N];国际商报;2006年
4 胡睿;在竞合中做大区域物流[N];现代物流报;2006年
5 李子俊;共促南京区域物流合作与港口互动发展[N];中国水运报;2007年
6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徐文静;跨区域物流[N];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
7 本报首席记者 蔡立军 通讯员 蔡双双;明确“标准”定位 构建区域物流航母[N];中国冶金报;2012年
8 蔡圣发 张金霞;合肥争雄中部区域物流市场[N];市场报;2006年
9 记者 李志峰;我市启动建设长江上游区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N];重庆日报;2009年
10 通讯员 李晓方 余汶滨;珠海邮政发展区域物流业绩斐然[N];人民邮电;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光华;区域物流网络结构的演化机理与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金凤花;区域物流场的场效应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郑斌;区域物流网络中心选址及线路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周凌云;区域物流多主体系统的演化与协同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黄虎;基于区域经济的区域物流需求分析及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6 崔晓迪;区域物流供需耦合系统的协同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李丽萍;区域物流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8 周泰;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9 谈贵军;区域物流成本统计与预测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王岳峰;不确定信息环境下区域物流能力柔性规划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朋飞;基于灰色理论的成都市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宋明珍;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刘海静;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孙战旗;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厦漳泉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5 杨蕾;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6 邱伟杰;闽浙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杨莉群;基于SD分析的吉安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8 苑永军;大庆市“网状交织”型区域物流发展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9 黄文娟;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预测及效率分析[D];武汉轻工大学;2015年
10 邵宁荃;基于轴辐网络构建的区域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66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966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