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保护耦合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4 13:19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历史发展的必要过程。对于贵州来说,发展与生态的两条底线不能突破,新型城镇化与生态保护是紧密联系的。虽然贵州省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由于贵州省自然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的差异以及历史等原因,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全国及发达地区的差距依然较大,新型城镇化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因此,对于研究贵州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以达到二者耦合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比较了传统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与生态保护的区别,以及二者的交互关系,并基于人地系统理论、环境承载力理论、区域整体发展理论、可持续性发展理论来进行分析,为贵州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保护耦合协调发展奠定理论基础,通过采用定性分析、比较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贵州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保护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其次,根据贵州省2002-2016年的新型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保护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计算模型,并给出系统耦合发展类型的分类标准,从而划分了耦合发展类型,进行了结果分析,结果显示:贵州省新型城... 

【文章来源】:贵州财经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贵州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保护耦合研究


002-2016年贵州省人均GDP与全国对比示意图

变化曲线,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曲线


图 3.2 2002-2016 年贵州省三次产业构成情况示意图3.2.3 社会城镇化1.人均可支配收入分析随着贵州省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不管是城镇还是乡村其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从贵州省统计年鉴相关指标了解到,贵州省 2002 年城镇居民与农村人均可配收入分别为 5944.02 万元和 1489.91 元,城镇居民收入将近是农村的 4 倍,其地区收入差距悬殊,2002 年到 2005 年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但从 2005 年开始一直到 2016 年,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有进一步缩小的趋势,到2016 年城乡居民收入差异为 38.85%,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大体呈现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城乡收入结构有进一步优化的趋势,统筹城乡发展有较明显的成效。

示意图,贵州省,三次产业,示意图


图 3.2 2002-2016 年贵州省三次产业构成情况示意图3.2.3 社会城镇化1.人均可支配收入分析随着贵州省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不管是城镇还是乡村其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从贵州省统计年鉴相关指标了解到,贵州省 2002 年城镇居民与农村人均可配收入分别为 5944.02 万元和 1489.91 元,城镇居民收入将近是农村的 4 倍,其地区收入差距悬殊,2002 年到 2005 年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但从 2005 年开始一直到 2016 年,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有进一步缩小的趋势,到2016 年城乡居民收入差异为 38.85%,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大体呈现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城乡收入结构有进一步优化的趋势,统筹城乡发展有较明显的成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经济带水流生态保护补偿研究[J]. 李建,徐建锋.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18(03)
[2]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以贵州省为例[J]. 曾茜.  改革与战略. 2018(04)
[3]我国绿色发展中的生态效益问题研究——基于生态足迹的绿色发展评价模型改进[J]. 吴朝阳,周瓅.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7(11)
[4]新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时空区域差异评价研究[J]. 帕孜丽娅木·木力提江,孜比布拉·司马义,颉渊,郑丽.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7(09)
[5]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 王会芝.  经济与管理. 2017(05)
[6]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维耦合分析[J]. 王家明.  甘肃科学学报. 2017(04)
[7]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绿色建筑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J]. 杨璐源,王建廷.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17(03)
[8]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分析[J]. 张引,杨庆媛,闵婕.  地理学报. 2016(05)
[9]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度测度研究——基于全国各省份的数据[J]. 熊曦,张闻,尹少华,蔡珍贵.  生态经济. 2016(03)
[10]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研究[J]. 徐素云,马友华,张贵友,王强,蒋旭东.  环境与发展. 2015(04)

博士论文
[1]城市生态系统诊断预警研究[D]. 陈军飞.河海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 石海波.河南大学 2016
[2]金州新区人口城镇化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梁昱.大连理工大学 2015
[3]贵州省脆弱生态环境与贫困耦合关系研究[D]. 白兰.贵州大学 2015
[4]青岛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 范洪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5
[5]农村灾后重建组织耦合度研究[D]. 张龚.重庆大学 2014
[6]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变研究[D]. 孙方.河南大学 2014
[7]山西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分析[D]. 张晓天.山西师范大学 2013
[8]实现生态城市的规划途径[D]. 吴斐琼.同济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42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342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3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