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基础设施识别的南溪湿地生态旅游区游憩空间网络构建
发布时间:2021-08-28 20:12
生态旅游自20世纪90年代正式引入我国以来迅速在全国普及,成为旅游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一支。然而,二十多年来过分追求门票经济、竭泽而渔式的无序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生态旅游区的游憩组织与空间规划方面存在着对生态格局认识不清、功能区划分不科学、游憩类型强度控制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生态与游憩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发展战略的今天,生态旅游面临着更高的发展要求,急需一种全面、系统的绿色发展理论支撑。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GI)是一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它主张构建相互连接的绿色空间网络,强调绿色空间生态服务功能和人文服务功能的实现,注重生态效益与游憩活动有机结合,是协调现阶段生态旅游中生态与游憩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从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出发,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生态与游憩间的矛盾问题,并引入绿色基础设施发展理念;其次,在分析绿色基础设施两大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明确了其重要的生态游憩价值,并分析了现阶段所面临的应用困境,提出绿色基础设施的识别是其应用切入点;然后,在绿色基础设施识别的基础上,基于生态游憩目标对其空间进行优化调整,并...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论文研究框架图
图 2. 1 绿色基础设施结构模式图Fig2.1 The structural pattern of Green Infrastructu图片来源:Green infrastructure,2006础设施的基本结构模式是 Hub(网络中心)-Links(
绿色基础设施工作流程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生态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J]. 钟林生,马向远,曾瑜皙. 地理科学进展. 2016(06)
[2]水网乡村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规划——以黎里镇西片区为例[J]. 丁金华,王梦雨. 中国园林. 2016(01)
[3]新型城镇化下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研究[J]. 贾铠针,洪再生.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03)
[4]对生态旅游概念的评析[J]. 谭莉. 中国市场. 2015(13)
[5]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张惠华. 开发研究. 2014(04)
[6]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游憩机会谱的构建[J]. 方世明,易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4(02)
[7]青海与北京生态旅游比较探究[J]. 林佳平,刘静. 科技视界. 2013(28)
[8]多功能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以海淀区为例[J]. 刘孟媛,范金梅,宇振荣. 中国园林. 2013(07)
[9]基于MSPA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规划——以深圳市为例[J]. 邱瑶,常青,王静. 中国园林. 2013(05)
[10]绿色基础设施:连续而多功能的风景园林[J]. 毕雪婷,王静文. 北京农业. 2013(12)
博士论文
[1]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平原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 张云路.北京林业大学 2013
[2]基于园林生态效益的圆明园公园游憩机会谱构建研究[D]. 王忠君.北京林业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构建研究[D]. 刘鹤.浙江农林大学 2014
[2]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可实施途径与策略[D]. 童世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3]社区尺度的绿色基础设施的近自然设计方法研究[D]. 张晓鹃.华中科技大学 2012
[4]河流廊道规划理论与应用研究[D]. 强盼盼.大连理工大学 2011
[5]旅游开发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D]. 梁红玲.湖南大学 2010
[6]河流游憩机会谱研究[D]. 刘明丽.北京林业大学 2008
[7]中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D]. 占婧.华中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69169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论文研究框架图
图 2. 1 绿色基础设施结构模式图Fig2.1 The structural pattern of Green Infrastructu图片来源:Green infrastructure,2006础设施的基本结构模式是 Hub(网络中心)-Links(
绿色基础设施工作流程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生态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J]. 钟林生,马向远,曾瑜皙. 地理科学进展. 2016(06)
[2]水网乡村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规划——以黎里镇西片区为例[J]. 丁金华,王梦雨. 中国园林. 2016(01)
[3]新型城镇化下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研究[J]. 贾铠针,洪再生.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03)
[4]对生态旅游概念的评析[J]. 谭莉. 中国市场. 2015(13)
[5]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张惠华. 开发研究. 2014(04)
[6]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游憩机会谱的构建[J]. 方世明,易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4(02)
[7]青海与北京生态旅游比较探究[J]. 林佳平,刘静. 科技视界. 2013(28)
[8]多功能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以海淀区为例[J]. 刘孟媛,范金梅,宇振荣. 中国园林. 2013(07)
[9]基于MSPA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规划——以深圳市为例[J]. 邱瑶,常青,王静. 中国园林. 2013(05)
[10]绿色基础设施:连续而多功能的风景园林[J]. 毕雪婷,王静文. 北京农业. 2013(12)
博士论文
[1]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平原村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 张云路.北京林业大学 2013
[2]基于园林生态效益的圆明园公园游憩机会谱构建研究[D]. 王忠君.北京林业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构建研究[D]. 刘鹤.浙江农林大学 2014
[2]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可实施途径与策略[D]. 童世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3]社区尺度的绿色基础设施的近自然设计方法研究[D]. 张晓鹃.华中科技大学 2012
[4]河流廊道规划理论与应用研究[D]. 强盼盼.大连理工大学 2011
[5]旅游开发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D]. 梁红玲.湖南大学 2010
[6]河流游憩机会谱研究[D]. 刘明丽.北京林业大学 2008
[7]中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D]. 占婧.华中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691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369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