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东营市城市生态系统协同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7 18:52
  2016年,中国经济迎来了增速换挡期,单纯的追求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城市要素集聚也越来越深,与之俱来的则是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污染排放的高度集中,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以传统工业输出为经济支柱的城市。如今我们评价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并不单从经济角度来分析,而是评价这个城市各个子系统间是否达到了自我循环,自我调节,自我促进的发展。追求产量和经济发展而带来的环境破坏、资源枯竭、产业僵化、社会不和谐等已经成为限制外部输出型城市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如何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的新常态,实现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友好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协同发展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构建了外部输出型城市生态系统协同发展评价模型,并以东营市为例,对其2004-2013年的协同发展进行了评价研究。首先根据东营市的输出商品的类型、东营市的城市系统发展现状构建了相应的序参量指标体系,通过复合熵权法分别为4个城市子系统的26个序参量分配权重,利用有序度模型计算了东营市城市生态系统各子系统的有序度和发展水平,利用有序度值和协同度模型评价分析了东营市城市生态系统协同发展程度,构建了城...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东营市城市生态系统协同发展研究


东营市GDP变化趋势

东营市,产业结构,比例


图 3-1 东营市 GDP 变化趋势Fig3-1 GDP growth in Dongying City革开放,东营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就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第一产业占比较低,导致基数较小,即使增速快也无法很第二产业呈现支配性占比,而第三产业的份额也是近年来结构导致其僵化程度较高,产业调整和优化的效率偏低。产值、产业结构以及规模职能就业情况等指标来判断城市是指一三产业比重低于第二产业比重,而后期工业化则是于城市经济的支配地位,将第一产业压缩至极低的水平,业化的阶段,第二产业产值达到最高峰以后会有所下降,的资源依赖或者第三产业的崛起导致的。按照这一标准划结构为 3.6:69.5:26.9,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同比增长 知东营市工业化层次处于后期发展阶段。

有序度,序参量,总值,产值


第 5 章 东营市城市生态系统协同发展发展研究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总值(万元)(+) 0.0000 0.1161 0.2366 0.3276 0.4817 0.4947 0.6224 0.7566 0.8942总值(万元)(+) 0.0000 0.1166 0.2392 0.3295 0.4858 0.4963 0.6266 0.7582 0.9028产值占区域总产值例(%)(-)0.1196 0.0000 0.1247 0.4719 0.3772 0.6549 0.7602 0.8389 0.8932产业产值比去年长(%)(+)0.9213 1.0000 0.6918 0.3197 0.7417 0.0000 0.4310 0.4125 0.3903产值(万元)(+) 0.0000 0.0535 0.1260 0.1919 0.2746 0.2989 0.4536 0.6524 0.8414据经济子系统各序参量指标的权重,利用公式(4-2)进行线性加权系统 2004-2013 年的有序度,如表 5-5 所示:表 5-5 经济子系统有序度Table5-5 Order degrees of economic subsystem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系统 0.2730 0.3409 0.3209 0.2850 0.4752 0.2908 0.5147 0.6247 0.7306 表5-4 经济子系统指标层序参量有序度Table5-4 Order degrees of ec onomic subsyst emindex sequence p arameter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城市生态文明水平评价[J]. 张文晖,冯长春,王乾,王福良.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2]城市生态管理概念、模式与资源利用效率[J]. 张倩,邓祥征,周青.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06)
[3]基于哈肯模型的中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演化机制分析[J]. 张子龙,薛冰,陈兴鹏,鹿晨昱.  生态经济. 2015(01)
[4]中美城市生态系统长期监测的内容和方法[J]. 王效科,欧阳志云,任玉芬,张红星.  地球科学进展. 2014(05)
[5]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杜勇.  理论月刊. 2014(04)
[6]基于DEA的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发展评价[J]. 周凌云,周晶,穆东.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4(01)
[7]城市复合生态及生态空间管理[J]. 王如松,李锋,韩宝龙,黄和平,尹科.  生态学报. 2014(01)
[8]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现状、问题与展望[J]. 李锋,王如松,赵丹.  生态学报. 2014(01)
[9]生态整合与文明发展[J]. 王如松.  生态学报. 2013(01)
[10]现代工业型与传统资源型城市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对比分析——以无锡市与包头市为例[J]. 张维阳,段学军,于露,张伟,戚晓明.  经济地理. 2012(01)

硕士论文
[1]西安城市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研究[D]. 刘博.西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90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390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0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