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镇化建设研究 ——贫困地区生态城镇化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7 12:13
由于我国地域及政策的差异,地区发展极其不平衡,贫困地区广布[1]。根据调查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贫困地区多处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洪水调蓄等生态功能区或生态敏感区[2],处理该类地区脱贫致富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其发展经济的关键。目前,我国城镇化逐渐开始向中小城市及小城镇转移,贫困地区由于自然生态条件脆弱、基础建设薄弱,以及担负着特殊的生态功能使命,如何在新形势下脱贫致富是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认为,生态城镇化是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而建立一套针对贫困地区的生态城镇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对其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是推进贫困地区生态城镇化建设所要进行的基础工作。本研究进行的正是此基础工作。本论文通过对国内外贫困地区发展理论成果整理和对比分析,阐释了贫困地区生态城镇化的内涵及特点;并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及发展的框架目标,确定了指标体系的结构,建立了一套由经济增长、生态环境、社会生活、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功能保护等五部分构成的、适用于贫困地区生态城镇化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进一步对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进行研究,选择熵权法确定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贫困地区生态城镇...
【文章来源】: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第 3 章贫困地区生态城镇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 贫困地区生态城镇化发展框架及目标根据贫困地区生态城镇化内涵,经济增长和社会生活的稳定需民有着长期稳定的的经济收入,生态功能保护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地区的生态环境水平,同时,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相协调要区拥有高效的生态产业体系,社会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相协要求其为居民提供舒适的人居环境。三者稳定协调的增长,则需体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构建了贫困地区生态城镇化概念框发展目标,如图 3-1 所示。
town urbanization in poor area初选用文献查阅法,选取近五年生态城镇化领域研究相关],将其评价指标体系列表汇总,节选如下:表3-1 生态城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表[5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彭真怀:中央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路径[J]. 张万武. 中国经济信息. 2015(21)
[2]煤炭城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量化分析[J]. 赵倩楠,李世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09)
[3]生态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对策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 喻开志,赵东伟,刘琪.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5(04)
[4]河南省城镇化质量实证研究[J]. 雒海潮,李国梁.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5(03)
[5]中原经济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时空差异研究[J]. 李波,张吉献.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5(03)
[6]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基于全国31省市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J]. 王建康. 青海社会科学. 2015(03)
[7]熵权法在汽车动力传动系匹配中的应用[J]. 陈正江,刘军. 汽车实用技术. 2015(05)
[8]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J]. 酒二科,韩增林. 生产力研究. 2015(05)
[9]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测度及提升[J]. 蔡亚军,张高岭,吴欢欢,张宜龙. 商. 2015(12)
[10]论精准扶贫与国家扶贫治理体系建构[J]. 黄承伟,覃志敏.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5(01)
博士论文
[1]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技术研究[D]. 赵好战.北京林业大学 2014
[2]区域生态城镇化发展研究[D]. 崔照忠.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D]. 魏晓双.北京林业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洞庭湖区生态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与对策研究[D]. 段璐瑶.湖南师范大学 2014
[2]生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 姬换英.江西财经大学 2013
[3]生态城镇建设问题研究[D]. 丁元.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2013
[4]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D]. 余吉玲.兰州大学 2011
[5]湖南农村贫困问题与反贫困对策研究[D]. 罗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7
[6]泗阳县生态城镇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D]. 吴志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98701
【文章来源】: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第 3 章贫困地区生态城镇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 贫困地区生态城镇化发展框架及目标根据贫困地区生态城镇化内涵,经济增长和社会生活的稳定需民有着长期稳定的的经济收入,生态功能保护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地区的生态环境水平,同时,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相协调要区拥有高效的生态产业体系,社会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相协要求其为居民提供舒适的人居环境。三者稳定协调的增长,则需体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构建了贫困地区生态城镇化概念框发展目标,如图 3-1 所示。
town urbanization in poor area初选用文献查阅法,选取近五年生态城镇化领域研究相关],将其评价指标体系列表汇总,节选如下:表3-1 生态城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表[5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彭真怀:中央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路径[J]. 张万武. 中国经济信息. 2015(21)
[2]煤炭城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量化分析[J]. 赵倩楠,李世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09)
[3]生态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对策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 喻开志,赵东伟,刘琪.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5(04)
[4]河南省城镇化质量实证研究[J]. 雒海潮,李国梁.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5(03)
[5]中原经济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时空差异研究[J]. 李波,张吉献.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5(03)
[6]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基于全国31省市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J]. 王建康. 青海社会科学. 2015(03)
[7]熵权法在汽车动力传动系匹配中的应用[J]. 陈正江,刘军. 汽车实用技术. 2015(05)
[8]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J]. 酒二科,韩增林. 生产力研究. 2015(05)
[9]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测度及提升[J]. 蔡亚军,张高岭,吴欢欢,张宜龙. 商. 2015(12)
[10]论精准扶贫与国家扶贫治理体系建构[J]. 黄承伟,覃志敏.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5(01)
博士论文
[1]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技术研究[D]. 赵好战.北京林业大学 2014
[2]区域生态城镇化发展研究[D]. 崔照忠.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D]. 魏晓双.北京林业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洞庭湖区生态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与对策研究[D]. 段璐瑶.湖南师范大学 2014
[2]生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 姬换英.江西财经大学 2013
[3]生态城镇建设问题研究[D]. 丁元.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2013
[4]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D]. 余吉玲.兰州大学 2011
[5]湖南农村贫困问题与反贫困对策研究[D]. 罗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7
[6]泗阳县生态城镇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D]. 吴志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98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398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