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我国生态足迹区域差异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30 05:20
  基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作为两个子系统,以此为基础进行省际区域的分析。以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为基础,对典型省份,进行区域间的比较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从总体上看,近年来各个省份的生态足迹逐年增加,生态承载力是逐年减少,生态赤字不断增加,具有长期性的趋势。2003年之前,中国的整体仍处于生态盈余;自2003年以来,中国的生态赤字逐步增加。2010年的赤字达到每人0.44256公顷,通过均衡因子,产量因子和时间趋势,可以看到,近年来由于人类的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通过吉林省,广东省,甘肃省三个中国各省区域协调发展类别的代表,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地域范围的发展之间的比较并不乐观: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赤字,利用各类土地也不同,对整体生态环境差异的影响也呈现出各不相同的综合经济发展的态势,中国的整体生态效率逐年增加,每单位经济产出的生态痕迹也有所下降。但整体来看还是呈现出赤字的状态。从三省的比较看,最发达的广东省经济,生态效率是最高的,吉林省,甘肃省名列其后。其生态效益都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同时根据灰色关综合联度的分析可以看出自然增长率、产业结构指标等都对生态足迹有着很大...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生态足迹区域差异的比较研究


耦合协调度分类结果

生态赤字,吉林省,甘肃省,广东省


5.典型省份的生态足迹差异的比较5.1.典型省份生态足迹核算的结果比较从第四部分的计算结果看广东省、甘肃省、吉林省三个省份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盈余数据根据不同类别土地状况都有较大的差异。由于不同省份所侧重的不同,我们只将生态盈余或赤字进行比较。将不同类别土地的生态盈余或赤字绘制成图表,较为直观的进行比较。结果如下图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能源足迹改进方法及其在区域能源利用效益分析评价中的应用[J]. 方恺,董德明,沈万斌.  地理科学. 2010(05)
[2]中国低碳经济演进分析:基于能源强度的视角[J]. 王淑新,何元庆,王学定.  中国软科学. 2010(09)
[3]生态足迹理论在能源消费评价中的缺陷与改进探讨[J]. 方恺,董德明,沈万斌.  自然资源学报. 2010(06)
[4]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能力评价[J]. 白洁,王学恭,赵成章.  干旱区地理. 2010(01)
[5]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演变及其地区差异分析[J]. 李名升,李治,佟连军.  经济地理. 2009(10)
[6]基于宏观贸易调整方法的国家生态足迹模型[J]. 白钰,曾辉,李贵才,高启辉,魏建兵.  生态学报. 2009(09)
[7]基于能值-生命力指数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集对分析[J]. 苏美蓉,杨志峰,陈彬.  中国环境科学. 2009(08)
[8]中国单位畜牧产品生态足迹分析[J]. 谢鸿宇,陈贤生,杨木壮,招华庆,赵美婵.  生态学报. 2009(06)
[9]基于生态足迹的大学食堂餐具生态影响分析[J]. 谢鸿宇,林媚珍,陈妃端,赵美婵,招华庆.  生态学报. 2009(05)
[10]云南省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态势分析[J]. 李智国.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9(01)



本文编号:34152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4152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c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