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研究 ——以通辽科尔沁草原为例
发布时间:2021-12-02 13:47
目前,草原生态建设及对草原生态的补偿迫在眉睫,它是草原长期发展、“三牧”矛盾等问题解决的重中之重。由于这方面研究涉及范围广、各主体间综合性强、困难程度高,目前国内外关于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研究还属于初步探索阶段。本研究立足于公共物品理论、资源价值理论,借鉴目前现有的草原生态补偿经验,采取实证、比较、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对该研究展开系统性分析。本研究将草原生态补偿政策作为研究主体,查阅国内外关于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相关报告,调查目前内蒙古草原的生态补偿情况,利用大量实地调研数据,以通辽科尔沁草原为研究对象,在考量地区间、环境、市场的差异对农牧民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基础上,根据草原恢复时间的长短,制定出具备动态性、差异性的补偿标准。分析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现状,认为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具有扎实的政策基础。结合目前草原生态补偿政策执行现状,分析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带来的多方面效益: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好处及提升农牧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本文通过研究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政策在推行时遇到的阻碍以及不合理之处,提出目前现存的问题:执行措施、技术指标不一致、基础设施配置落后、资金注入力度不够、政策标准缺乏...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夏季牧草参数
第三章 通辽科尔沁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建立及现状从图 3-1 和图 3-2 科尔沁草原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夏营地或冬/春营地,草场牧草的长度长的数,说明了该政策的实行有利于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提升来看,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这也说明了改变生态环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促成的长期坚持不懈的进行。另外,目前所获得的成果甚微补奖政策实施后,理论上有利于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的不断提供奠定了基础。禁牧、休牧区以放牧为主的饲养方式正在向考饲半舍饲转变改变了牧区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快周转的饲养管理方式逐渐得到推广轮牧、休牧甚至舍饲圈养靠拢,而种植业也从广种薄收不断转变为精种高产图 3-1 夏季牧草参数图 3-2 冬季牧草参数2011 年开始实行以来草 、密度、种类不变或者减少的数大大低于其增。从生态效益的角度目前 ,后期也应该持续的加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00-2015年中国典型草原草地动态及其对管理政策的响应[J]. 杨勇,邓祥征,白羽萍,王国峰,贾斯琪. 资源科学. 2017(07)
[2]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及改进建议——以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为例[J]. 尹晓青. 生态经济. 2017(03)
[3]牧民视角下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草畜平衡及禁牧补奖标准研究——以锡林郭勒盟为例[J]. 祁晓慧,高博,王海春,周杰,乔光华.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05)
[4]禁牧草地补偿标准问题研究——基于最小数据方法在玛曲县的运用[J]. 韦惠兰,宗鑫. 自然资源学报. 2016(01)
[5]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 包晓斌. 改革与战略. 2015(06)
[6]草原生态四元补偿主体模型的构建与演进研究[J]. 巩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02)
[7]论生态补偿的概念——以《生态补偿条例》草案的立法解释为背景[J]. 汪劲.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8]国务院关于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2013年4月23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J]. 徐绍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3(03)
[9]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J]. 苏芳,尚海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02)
[10]内蒙古部分地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J]. 文明,图雅,额尔敦乌日图,韩成福.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本文编号:3528564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夏季牧草参数
第三章 通辽科尔沁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建立及现状从图 3-1 和图 3-2 科尔沁草原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夏营地或冬/春营地,草场牧草的长度长的数,说明了该政策的实行有利于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提升来看,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这也说明了改变生态环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促成的长期坚持不懈的进行。另外,目前所获得的成果甚微补奖政策实施后,理论上有利于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的不断提供奠定了基础。禁牧、休牧区以放牧为主的饲养方式正在向考饲半舍饲转变改变了牧区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快周转的饲养管理方式逐渐得到推广轮牧、休牧甚至舍饲圈养靠拢,而种植业也从广种薄收不断转变为精种高产图 3-1 夏季牧草参数图 3-2 冬季牧草参数2011 年开始实行以来草 、密度、种类不变或者减少的数大大低于其增。从生态效益的角度目前 ,后期也应该持续的加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00-2015年中国典型草原草地动态及其对管理政策的响应[J]. 杨勇,邓祥征,白羽萍,王国峰,贾斯琪. 资源科学. 2017(07)
[2]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及改进建议——以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为例[J]. 尹晓青. 生态经济. 2017(03)
[3]牧民视角下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草畜平衡及禁牧补奖标准研究——以锡林郭勒盟为例[J]. 祁晓慧,高博,王海春,周杰,乔光华.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05)
[4]禁牧草地补偿标准问题研究——基于最小数据方法在玛曲县的运用[J]. 韦惠兰,宗鑫. 自然资源学报. 2016(01)
[5]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 包晓斌. 改革与战略. 2015(06)
[6]草原生态四元补偿主体模型的构建与演进研究[J]. 巩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02)
[7]论生态补偿的概念——以《生态补偿条例》草案的立法解释为背景[J]. 汪劲.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8]国务院关于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2013年4月23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J]. 徐绍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3(03)
[9]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J]. 苏芳,尚海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02)
[10]内蒙古部分地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J]. 文明,图雅,额尔敦乌日图,韩成福.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本文编号:35285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528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