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水谷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以西宁市为例
本文关键词:湟水谷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以西宁市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运用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采用净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荷率、能值密度、人均能值用量、能值产投比及可持续性指数、系统稳定性指数及优势度指数等重要能值指标对位于湟水谷地的西宁市1990-2008年间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结构作了深入地分析。结果表明:湟水谷地农业生态系统由1990-2004年的低效率开发阶段逐步转变为2005-2008年的高效率开发阶段;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总投入和经济反馈能值投入大致呈先逐步下降、后缓慢上升和再快速上升的三个阶段性变化。农业生产力投入虽然以工业辅助能为主要方面,但传统的可更新环境资源和劳力、畜力和有机肥等有机辅助能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工业辅助能投入的加大,农业能值利用强度逐渐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步入良好的发展阶段。但同时要注意工业辅助能投入的加大对系统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干扰。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能值分析 湟水谷地 农业生态系统 西宁市
【基金】:西北师范大学生态经济学重点学科资助项目
【分类号】:X171.1
【正文快照】: 自从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H.T.Odum创立了“能值理论〔1〕”以来,能值分析便作为一种生态技术手段被不断地用来对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进行研究,定量分析资源环境与经济活动的真实价值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值理论在实际应用中,以“太阳能”作为衡量某一能量的能值: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董孝斌,高旺盛,严茂超;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能值分析——以安塞县纸坊沟流域为例[J];地理学报;2004年02期
2 王德忠,孙永强;绿洲农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探讨[J];干旱区地理;2004年03期
3 杨德刚,阎新华,李秀萍;干旱区典型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以塔里木河中下游的尉犁县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3年04期
4 李秀萍,杨德刚,韩剑萍;应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划分新疆绿洲生态经济类型的初步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2年03期
5 张希彪;泾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年05期
6 张希彪;陇东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金柱;朱鸿杰;;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发展安徽省的有机农业[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2 唐宁;廖铁军;;基于能值分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3 黄斌;;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4 邵华木;;安徽省芜湖县石桥村农田系统能量投入与产出的初步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5 徐明,郑大伟,刘中丽,蔡涤华,,唐广;浦洼生态系统功能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6 陈丽萍,杨忠直;天津市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定量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李香芹,吴殿廷,宋金平;北京山区生态经济综合分区与发展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8 张军民;新疆绿洲的生态环境特点及区域开发规律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邓波,洪绂曾,高洪文;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草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J];草地学报;2004年03期
10 欧阳克蕙;王X;;南方丘陵地区人工草地和旱作农田能量物质利用率[J];草地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邹隆淼;林一玉;;建设市郊旅游园 生态环境新农村浅议昆明市城乡一体化[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2 卞丽丽;周敏;吴全雷;张伯权;;基于能值的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分析和可持续发展研究[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志华;邱凌;;生态家园建设环境效益评价方法研究[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陈秋计;刘昌华;王广军;;复垦区生态系统能值分析[A];第七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李栋;王如松;姚薇;;城市居住区能源代谢的生态评价——基于能值分析(EMA)方法的案例研究[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黄惠花;高晓梅;;围垦湿地生态保护与发展利用对策[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孝斌;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分析评价及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2 尚爱军;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3 杨世琦;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与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4 靳建明;土密实度瞬态振动测试的分析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王灵梅;火电厂生态工业园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6 吴全忠;北方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开发途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7 寇长林;华北平原集约化农作区不同种植体系施用氮肥对环境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8 郭春景;微生物肥料及其微生态效应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9 徐学荣;植保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与优化[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10 谭少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柳林;广西石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2 张春艳;公喇嘛乡农业生态系统功能分析与生产结构调整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年
3 胡立峰;河北坝上土壤风蚀监测与防治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4 高秀文;华北高产粮区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碳氮平衡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5 刘笑明;西安市观光农业发展与布局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6 王丽华;大连北三市发展生态农业的潜力、途径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娜;土壤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生物菌肥的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杨志坚;土默特左旗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9 徐春霞;内蒙古河套平原黄灌区农业生产结构分析及优化调整[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10 赵全超;我国三大经济圈城市群能级分布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东景,徐中民;干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地区为例[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2 严茂超,李海涛,程鸿,沈文清;中国农林牧渔业主要产品的能值分析与评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3 林慧龙,任继周,傅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值分析方法评介[J];草业学报;2005年04期
4 李镇清,任继周;能网自组织与生态系统耦合[J];草业学报;1995年02期
5 董孝斌,高旺盛,严茂超;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能值分析——以安塞县纸坊沟流域为例[J];地理学报;2004年02期
6 周华荣,潘伯荣,海热提·涂尔逊;新疆生态环境现状综合评价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1年01期
7 谢强,方创琳;河西走廊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情势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1年01期
8 左其亭,陈嘻,杨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调控对策定量研究方法[J];干旱区地理;2001年02期
9 王让会,叶新;中国西部干旱区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方略[J];干旱区地理;2001年02期
10 许涛,杨德刚,张秋菊;新疆农村经济地域类型划分与不发达类型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J];干旱区地理;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中才;徐俊艳;姬宇;;基于改进生态足迹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山东省长岛县为例[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1年03期
2 江勇;付梅臣;王增;汝婕;张中亚;张宏杰;;基于能值分析的武安市农业生态安全预警(英文)[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3 吕翠美;杜发兴;董晓华;;基于能值理论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4 赵桂慎;姜浩如;吴文良;;高产粮区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能值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5 付伟;蒋芳玲;刘洪文;吴震;;沛县蔬菜生态系统能值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年0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奇;秦明周;;河南省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2 李名升;佟连军;;吉林省经济系统生态效率动态变化与脱钩现象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国刚;杨德刚;;生态足迹模型及其改进模型在耕地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焦文婷;陈兴鹏;张子龙;逯承鹏;郭晓佳;;基于能值分析的县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代谢与可持续发展评价——以甘肃正宁县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胡兵辉;廖允成;李露;;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耦合生产力的演变规律及分析[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6 李俊莉;;基于能值分析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水平评价——以榆林实验区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陈兴鹏;胡晓芬;薛冰;;建国以来新疆社会经济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分析[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商华;工业园生态效率测度与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2 卢远;吉林西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及其生态效应[D];吉林大学;2005年
3 陈彬;流域水葫芦控制与利用生态工程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斯蔼;生态经济学模型支持下的松嫩平原可持续发展量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李海涛;绿洲水资源利用情景模拟与绿洲生态安全[D];北京大学;2008年
6 张雪花;SEE复杂系统技术与环境规划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任丽燕;湿地景观演化的驱动力、效应及分区管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王红红;黄土高原中南部农果复合生态系统功能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9 李秀花;西北干旱区LUCC与农业系统可持续性能值评价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婷芸;安徽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焦文婷;基于能值分析的庆阳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徐振发;电子废弃物处理系统生态绩效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杨丙山;能值分析理论及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孙洁斐;基于能值分析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6 刘晶;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吉林省生态安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程茉莉;基于能值分析的校园生态评价系统研究及应用[D];天津大学;2008年
8 刘一美;大连市金州区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肖文婷;生态工业园动态评价体系与产业链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毛静;构建资源LMS循环利用模式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湟水谷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以西宁市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33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63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