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福建省三大生态区域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1 22:06
  城镇化的发展区域差距显著,且发展进程和水平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以生态元素为切入点,划分福建省三大生态区域为一级研究单位,67个县级统计单元为二级单位,综合考虑涵括生态在内的各因素,测度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状况,比较分析城镇化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可以使地区城镇化差异大幅缩小,但不合理的产业和投资结构会对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从而制约区域城镇化协调发展进程;而在城镇化发展中后期,改善地区生态环境、促使产业体系绿色转型等环境友好方式则更能有效地促进区域城镇化协调发展。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核心
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机制
三、福建省三大生态区域的划分
四、福建省三大生态区域城镇化发展协调性分析
    (一) 三大生态区域内部发展不协调
        1. 中低山地生态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 城镇化开发受限制。
        2. 丘陵盆谷生态区———城乡区域协调性差, 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带动力弱。
        3. 沿海平原生态区———人口、经济、资源的空间协调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二) 三大生态区域间发展不协调
        1. 生态环境差异性大, 区域间城镇化呈现明显非均衡发展。
        2. 区域间生态协同治理进程缓慢, 制约全省城镇化总体可持续发展。
五、福建省三大生态区域城镇化发展不协调的原因分析
    (一) 人口和社会环境
    (二) 生态和自然环境
    (三) 工业化水平和产业结构
    (四) 区域发展政策
六、福建省三大生态区域城镇化协调发展对策
    (一) 三大生态区域内部协调发展
        1. 中低山地生态区。
        2. 丘陵盆谷生态区。
        3. 沿海平原生态区。
    (二) 三大生态区域间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吉林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J]. 谭俊涛,张平宇,李静,刘世薇.  应用生态学报. 2015(12)
[2]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J]. 于燕.  财经科学. 2015(02)
[3]人口流动视角下的城镇化分析[J]. 路琪,周洪霞.  宏观经济研究. 2014(12)
[4]中国城镇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效应分析[J]. 马孝先.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12)
[5]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为例[J]. 侯培,杨庆媛,何建,闵婕.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6]中国城镇化进程与区域生态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J]. 罗能生,李佳佳,罗富政.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11)
[7]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探析[J]. 荣宏庆.  改革与战略. 2013(09)
[8]中国人口城镇化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J]. 秦佳,李建民.  人口研究. 2013(02)
[9]中国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的解释——基于空间面板数据与夏普里值分解方法[J]. 姚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3(02)
[10]中国县域城镇化的空间特征与形成机理[J]. 刘彦随,杨忍.  地理学报. 2012(08)



本文编号:36754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6754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e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