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湖南资阳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度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6 08:08

  本文关键词:湖南资阳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度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以区域农业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构建了系统评价的协调度函数、协调等级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三个层次及系统层次上分析了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1995-2002年区域农业系统协调度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资阳区从1995-2002年区域农业系统处于低度失调与弱度失调状态,协调等级为4-5,协调度变化处于缓慢上升趋势。经济子系统的协调度表现较快增长趋势,协调等级从3上升到7;社会子系统协调度表现U型变化趋势,协调等级为4-3-4;生态子系统协调度表现较大的下滑趋势,协调等级从7级下降到4级,经济子系统在系统的协调度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资阳区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加强环境建设和重视社会建设,以推动区域农业系统的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生态经济社会系统 协调度 协调等级 资阳区
【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508B24)。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简称EES系统)协调发展一直是区域农业与区域发展关注的重要课题,是区域农业与区域持续高效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在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研究中,协调度评价是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系统协调度评价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协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晓东,池天河;90年代中国省级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1年04期

2 吴跃明,张翼,王勤耕,朗东锋;论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7年01期

3 孟庆松,韩文秀;复合系统整体协调度模型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4 宋松柏,蔡焕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Bossel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J];水利学报;2004年06期

5 周国富;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J];中国岩溶;2004年01期

6 李植斌;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J];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向阳 ,陈忠暖 ,陈基纯;珠港澳可持续发展协调度评估[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年05期

2 许素芳;周寅康;;开发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及实践研究——以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3 欧雄;冯长春;沈青云;;协调度模型在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评价中的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1期

4 刘传明;李伯华;曾菊新;;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方法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3期

5 王长征,刘毅;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6 李鹤;张平宇;刘文新;;1990年以来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度评价[J];地理科学;2007年04期

7 袁雯,杨凯;上海城市环境经济系统发展过程的数量分析[J];地理研究;2002年01期

8 吴玉萍,董锁成,宋键峰;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2期

9 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3年02期

10 王黎明,冯仁国,杨燕风;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及降维模型研究——以中国省级区域为例[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培东;潮汐汊道系统及环境响应[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宋戈;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3 宋松柏;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4 李涛;城市土地市场运行与政策控管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5 黄思光;区域环境治理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6 欧阳婷萍;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7 黄海峰;珠三角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及GIS技术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8 费宇红;京津以南河北平原地下水演变与涵养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宋泽海;基于协同论的冶金企业技术创新整合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王海平;湖南省常德市洞庭湖洪涝灾害区土地利用结构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亚男;区域创新环境的理论初探与实践[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绍峰;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宏;现代城市生态系统的分析、评价与优化[D];河南大学;2002年

4 张辉鑫;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唐海丹;物流运作中协同问题的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6 白雪华;城市土地整理规划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攸频;工程项目控制系统的协调及优化[D];河北工业大学;2003年

8 陈广洲;水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9 尹海伟;山东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时空变动及区域调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曹颖;天津市滨海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与区域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玉仙,黄义星,王丽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2年01期

2 李春晖,杨勤业;环境代际公平判别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3期

3 杨士弘;广州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预测及调控研究[J];地理科学;1994年02期

4 杨勤业,张军涛,李春晖;可持续发展代际公平的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2000年02期

5 毛汉英;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1996年04期

6 陈守煜;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理论模型与方法[J];中国工程科学;2001年02期

7 胡宝清;区域水环境质量的区间可拓评价方法及应用[J];中国工程科学;2001年06期

8 吴跃明,张翼,王勤耕,朗东锋;论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7年01期

9 王浣尘;可持续发展与系统集成方法论[J];科学管理研究;1997年01期

10 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松柏;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建玲;王青;;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度测定——以陕西省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侯增周;;山东省东营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3 邓旋;杨青;;我国省域两型社会协调发展演化规律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8期

4 周晓平;吴宏;;县域科技与经济协调性评价研究——以江苏省泗阳县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4期

5 颜颖;欧阳高奇;;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分层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2007年06期

6 刘睿R

本文编号:370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70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7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