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蜀道文化遗产线路的秦岭山地生态度假旅游发展与布局研究 ——以留坝县为例
发布时间:2025-07-26 12:59
我国进入休闲时代,兼具多元化和个性化,体现大自然对人类恩赐的山地生态度假旅游将会是旅游发展的关键,满足当前阶段我国的旅游发展需求,陕西地区秦岭山地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在休闲时代的这一大背景下,秦岭旅游业的发展应是开展区域合作,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强秦岭地区县域之间协调配合、重视区域规划对接,以建设生态度假旅游区,促进秦岭山地旅游业的发展。 本文借鉴国内外文化遗产线路开发的基础理论、山地生态度假基础理论及旅游空间结构理论,将文化遗产线路融入生态度假旅游,通过发挥优势,包装文化遗产旅游项目,提升生态旅游景区和产品品位,利用文化遗产的带动效应,积极引导生态度假旅游的发展,优化旅游发展空间结构。在分析秦岭山地生态度假旅游现状的基础上,选取留坝县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以秦岭蜀道文化遗产旅游为基础的山地生态度假旅游发展,并从旅游空间结构建构这个视角来阐述秦岭山区留坝县生态度假旅游的发展。 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回顾了文化遗产线路和旅游空间结构的国内外研究历程和最新进展,对本文有关关概念进行界定,阐释了支撑本文研究的指导理论,通过分析秦岭地区的旅游发展,提出了秦岭山地生态度假旅游存在的问...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技术路径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文化线路
2.1.2 文化遗产线路
2.1.3 度假旅游
2.1.4 生态旅游
2.1.5 山地生态度假旅游
2.1.6 旅游空间结构
2.2 国内外文化遗产线路的相关研究
2.2.1 国外研究进展
2.2.2 国内研究进展
2.3 国内外山地生态度假旅游发展相关研究
2.3.1 国外研究进展
2.3.2 国内研究进展
2.4 旅游空间结构
2.4.1 国外研究进展
2.4.2 国内研究进展
第三章 基于蜀道文化遗产的生态度假旅游发展的理论
3.1 文化遗产线路的相关理论
3.1.1 无形文化线路理论
3.1.2 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理论
3.2 生态度假旅游相关理论
3.2.1 生态度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3.2.2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3.3 旅游空间结构基础理论
3.3.1 旅游空间结构模型及构成要素
3.3.2 “点—轴”理论
3.3.3 “核心-边缘”理论
第四章 秦岭山地生态度假旅游开发现状
4.1 秦岭山地生态度假旅游发展条件
4.1.1 自然地理条件
4.1.2 社会环境条件
4.1.3 旅游资源条件
4.2 秦岭山地生态度假旅游发展研究
4.2.1 存在的问题
4.2.2 开发体系与开发模式
4.3 秦岭古蜀道文化遗产线路旅游(褒斜古道)
4.3.1 褒斜古道概述
4.3.2 褒斜古道文化线路旅游资源
4.3.3 褒斜古道的旅游开发意义
4.4 案例区选择
第五章 实证研究——以留坝县褒斜道为例
5.1 留坝县基于蜀道文化遗产的生态度假旅游发展现状及空间模式
5.1.1 留坝县基于蜀道文化遗产的生态度假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5.1.2 留坝县基于蜀道文化遗产的生态度假旅游空间结构模式
5.1.3 留坝县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5.2 留坝县基于蜀道文化遗产的生态度假旅游开发建议
5.2.1 对留坝生态度假旅游目的地科学规划,加强区域合作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5.2.2 将蜀道的旅游发展与文化遗产结合起来
5.2.3 保护蜀道文化线路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5.2.4 正确处理蜀道文化遗产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5.2.5 突出秦岭山地品牌,提升“留坝生态旅游度假区”形象
5.3 留坝县基于蜀道文化遗产的生态度假旅游开发途径及空间结构模式
5.3.1 提高留坝县蜀道文化遗产线路开发的一般途径
5.3.2 留坝县生态度假旅游开发空间结构模式
5.3.3 留坝基于蜀道文化遗产生态度假旅游保护性开发研究
5.4 褒斜古道线路旅游开发
5.4.1 开发路径
5.5.2 旅游线路设计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2.1 创新之处
6.2.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
致谢
本文编号:4058497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技术路径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文化线路
2.1.2 文化遗产线路
2.1.3 度假旅游
2.1.4 生态旅游
2.1.5 山地生态度假旅游
2.1.6 旅游空间结构
2.2 国内外文化遗产线路的相关研究
2.2.1 国外研究进展
2.2.2 国内研究进展
2.3 国内外山地生态度假旅游发展相关研究
2.3.1 国外研究进展
2.3.2 国内研究进展
2.4 旅游空间结构
2.4.1 国外研究进展
2.4.2 国内研究进展
第三章 基于蜀道文化遗产的生态度假旅游发展的理论
3.1 文化遗产线路的相关理论
3.1.1 无形文化线路理论
3.1.2 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理论
3.2 生态度假旅游相关理论
3.2.1 生态度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3.2.2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3.3 旅游空间结构基础理论
3.3.1 旅游空间结构模型及构成要素
3.3.2 “点—轴”理论
3.3.3 “核心-边缘”理论
第四章 秦岭山地生态度假旅游开发现状
4.1 秦岭山地生态度假旅游发展条件
4.1.1 自然地理条件
4.1.2 社会环境条件
4.1.3 旅游资源条件
4.2 秦岭山地生态度假旅游发展研究
4.2.1 存在的问题
4.2.2 开发体系与开发模式
4.3 秦岭古蜀道文化遗产线路旅游(褒斜古道)
4.3.1 褒斜古道概述
4.3.2 褒斜古道文化线路旅游资源
4.3.3 褒斜古道的旅游开发意义
4.4 案例区选择
第五章 实证研究——以留坝县褒斜道为例
5.1 留坝县基于蜀道文化遗产的生态度假旅游发展现状及空间模式
5.1.1 留坝县基于蜀道文化遗产的生态度假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5.1.2 留坝县基于蜀道文化遗产的生态度假旅游空间结构模式
5.1.3 留坝县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5.2 留坝县基于蜀道文化遗产的生态度假旅游开发建议
5.2.1 对留坝生态度假旅游目的地科学规划,加强区域合作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5.2.2 将蜀道的旅游发展与文化遗产结合起来
5.2.3 保护蜀道文化线路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5.2.4 正确处理蜀道文化遗产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5.2.5 突出秦岭山地品牌,提升“留坝生态旅游度假区”形象
5.3 留坝县基于蜀道文化遗产的生态度假旅游开发途径及空间结构模式
5.3.1 提高留坝县蜀道文化遗产线路开发的一般途径
5.3.2 留坝县生态度假旅游开发空间结构模式
5.3.3 留坝基于蜀道文化遗产生态度假旅游保护性开发研究
5.4 褒斜古道线路旅游开发
5.4.1 开发路径
5.5.2 旅游线路设计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2.1 创新之处
6.2.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
致谢
本文编号:40584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4058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