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估计:基于随机系数模型

发布时间:2018-01-25 20:07

  本文关键词: 代际收入流动 控制函数 随机系数模型 出处:《南方经济》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利用1989-2011年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对中国的代际收入流动进行了分析。在充分控制生命周期偏误的前提下,文章通过构建随机系数模型进一步修正了模型设定偏误对估计结果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全国总体的代际收入弹性为0.6左右,农村内部为0.7左右,城市内部为0.5左右。我们发现,生命周期偏误倾向于导致低估代际收入弹性,但模型设定偏误对估计结果的影响方向并不确定。由于解决生命周期偏误的措施无法解决模型设定偏误,以住的研究有可能低估农村的代际流动,高估城市的代际流动。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CHNSS) from 1989 to 2011,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flow in China, with the premise of fully controlling the life cycle bias. The paper further corrects the influence of the model setting bias on the estimation results by constructing the stochastic coefficient model.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elasticity of the whole country is about 0.6 and that of the rural interior is about 0.7. Within the city is about 0.5. We found that life cycle bias tends to lead to the underestimation of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elasticity. However, the impact of model setting bias on the estimation results is uncertain. Because the measures to solve the life cycle bias can not solve the model setting errors, the living research may underestimate the intergenerational flow of rural areas. Overestimates the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of cities.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收入差距的机会不平等测度与对策研究”(编号:15CJL01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124.7
【正文快照】: 一、引言 收入流动是反映收入分布特征的重要方面,包括代内(intragenerational)和代际(intergenerational)的收入流动(1)。代际收入流动反映的是父辈的永久收入对子辈永久收入的影响。与收入差距所反映的静态收入分布特征不同,代际收入流动揭示出收入分布的动态演变过程,代际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石军;黄桂田;;中国社会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趋势:2000~2009[J];金融研究;2013年02期

2 舒基元,姜学民;资源代际管理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年01期

3 周兴;王芳;;城乡居民家庭代际收入流动的比较研究[J];人口学刊;2014年02期

4 卢利林;;社会转型时期消费代际冲突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01期

5 郭朝阳;陈畅;;代际影响在消费者社会化中的作用——以我国城市母女消费者为例[J];经济管理;2007年08期

6 汪燕敏;龙莹;;我国居民代际贫困的实证研究[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胡洪曙;亓寿伟;;中国居民家庭收入分配的收入代际流动性[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8 胡永远;;代际收入传递性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11年02期

9 徐英;;我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评述[J];时代金融;2013年11期

10 储成兵;李平;;基于非正式制度视角下的三期代际交叠模型[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琳;;中国代际流动性:基于食品消费与收入视角的研究[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李翔;增强代际收入流动 改善长期分配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张守营;世界观的转变存在代际滞后[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3 ;阶层分配与代际分配的正义[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4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商学院教授 美国华裔教授学者协会(南加州)秘书长 孙涤;经济发展中的代际抱团[N];上海证券报;2013年

5 陕西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 苏振锋;人类亟待摆正自己的位置[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6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苏振锋;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消费观[N];中国民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杰;代际收入流动性、传递机制与收入不平等[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2 韩军辉;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方鸣;中国城乡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胜男;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2 尹秀;代际收入流动的职业传递效应分析[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3 王君;收入代际流动性的区域开放性差异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4 王宇;中国城镇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5 施正政;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与传递机制[D];暨南大学;2016年

6 李梦真;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7 赵占东;河南省代际收入流动性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6年

8 刘佳帅;人口质量偏好差距与代际收入流动性[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彭蕊;我国代际收入流动机制分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10 黄林峰;基于金融性资产的我国居民代际收入传递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63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463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4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