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识出发:“特惠”视角下产业政策的关键问题
本文关键词: 特惠 产业政策 区域政策 反事实 可考核性 出处:《探索与争鸣》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期国内学界就产业政策展开了激烈讨论,但远未达成共识。为了厘清概念并做深入的政策比较,从"特惠"视角的分析框架来看,产业政策是针对特定产业、产品和企业的优惠政策,而区域政策则是针对特定地区的优惠政策。产业政策会扭曲要素的产业间配置,要求决策者对各产业的发展前景都有准确把握,而决策层级越高,难度越大。区域政策尽管会导致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但不会扭曲要素的产业间配置,故对决策者的信息要求较低。进一步,区域政策和地区层面的产业政策具有较好的替代性反事实,绩效比较容易考核,而中央层面的产业政策则难以考核。基于上述原因,区域政策和地方层面的产业政策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中央层面的产业政策却鲜见成功的案例,因此必须再认真深入研究。
[Abstract]:Recently the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s have launched the intense discussion on the industrial policy, but have not reached the consensus far.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concept and make the in-depth policy comparis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eferential" analysis framework, the industrial policy is aimed at the specific industry. Product and enterprise preferential policies, while regional policies are targeted at specific areas of preferential policies. Industrial policies will distort the inter-industry allocation of elements, requiring policymakers to have an accurate grasp of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each industry.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decision-making, the greater the difficulty. Although regional policy will lead to unbalanced development between regions, it will not distort the inter-industry allocation of elements, so the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 of decision-makers are lower. The regional policy and the industrial policy at the regional level have better alternative counterfactual, the performance is easier to assess, while the central level of the industrial policy is difficult to assess. Based on the above reasons. Regional policies and local industrial policie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le the central level of industrial policies have rarely seen successful cases, so we must study them carefully and deeply.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CCES);复旦大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FIND);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项目(14JJD7900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73050)
【分类号】:F120
【正文快照】: 近期,国内学界就产业政策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尤其受人关注的是所谓的“林张之争”。林毅夫指出,尽管绝大多数产业政策在实践中是失败的,但跨国比较却表明,尚未见国家不使用产业政策而取得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张维迎则对产业政策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在他看来,“产业政策就是穿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越拟订优惠产业政策[J];技术经济信息;1994年08期
2 ;产业政策简介[J];安徽决策咨询;2000年07期
3 ;国家将推出五类产业政策[J];勘察科学技术;2001年04期
4 志文;国家将推出五类产业政策[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1年04期
5 ;我国将推出5种类型产业政策[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1年02期
6 杨鹏;产业政策在中国的境遇——一位基层官员的实践体会[J];战略与管理;2001年02期
7 吕政;产业政策的制订与战略性产业的选择[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姚凤阁;;产业政策金融支持研究的新视角——评《产业政策的金融支持:机制、体系与政策》[J];学术交流;2008年03期
9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推动产业政策工作跨上新台阶[J];科技与经济画报;2008年01期
10 谢凤华;孙衍收;;“产业政策:反思与评价”研讨会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卢锋;;当前产业政策反思[A];西南汽车信息:2013年第7期(总第328期)[C];2013年
2 李蔚倩;;日本产业政策历程对对淄博产业发展的启示——基于金融危机的分析视角[A];“商业改革与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衡水老白干杯”征文颁奖活动论文集[C];2010年
3 陈少强;;全球经济形势及产业政策取向[A];第五届(2012)中国油脂化工行业年会论文集(补充)[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执笔 王元京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投资调控与产业政策课题组;产业政策并未过时[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2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 王元京;“扶老携幼”是日本产业政策的两大法宝[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北京商报记者 张慧敏;林毅夫:产业政策应符合潜在比较优势[N];北京商报;2013年
4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林毅夫;产业政策的好坏在于是否看准了比较优势[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5 记者 王国锋;研究落实国务院系列产业政策[N];浙江日报;2013年
6 黄小鹏;产业政策泛滥成灾何时休[N];证券时报;2013年
7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顾昕;产业政策易走火入魔[N];经济观察报;2014年
8 新华;我国现行产业政策的评估[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9 记者 杨晓平;五类产业政策促进结构调整[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10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导 陈钊;上海需要怎样的战略性产业政策[N];解放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韩小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李敬辉;新时期中国产业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3 陈韶华;战后日本产业政策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曼妮;实质性创新还是策略性创新?—宏观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6年
2 赵斯琪;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D];辽宁大学;2016年
3 童超群;产业政策、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4 李文娟;产业政策、市场竞争与企业创新[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5 包宁芳;分权治理下地方政府推进产业政策效果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7年
6 王磊;论中国产业政策的调整和转型[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7 孙姝;产业政策全方位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8 吴楠;俄罗斯产业政策及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9 李晨;日本产业政策的演变、特征及对中国的启示[D];延边大学;2014年
10 崔永植;韩国产业政策及其发展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64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464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