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应对封锁禁运到建设“一带一路”——历史启示与现实实践
本文选题:“一带一路” 切入点:封锁禁运 出处:《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13年9月,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2013年10月,习近平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由此公布于世,它既有引进来的客观需要,也有走出去的现实条件,并且是构建中国主导、多方共赢的新经济秩序的重要途径。在新形势下,回顾半个多世纪之前我国应对封锁禁运开辟洲际道路的历程,可以得到丰富的启示。历史表明了我国对"一带一路"的弥久需求,开辟洲际道路必须通过国际合作,合作必须互利、各自发挥比较优势、互通有无,需要多方协商投资。人类历史上对世界有所贡献的大国,必是在思想和理论上不步别人后尘、筚路蓝缕、另辟蹊径。回顾从应对封锁禁运到建设"一带一路"的历史进程,有助于我们开扩视野,深入认识自己与世界。
[Abstract]:On September 2013, when Xi Jinping visited Kazakhstan, he put forward the initiative of jointly constructing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In October 2013, Xi Jinping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c idea of jointly building the "Maritime Silk Road" on 21th century. Thus,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 was published in the world. It has both objective needs to be brought in and realistic conditions for going abroad, and it is also the leading construction of China. An important way of a win-win new economic order.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course of China's intercontinental road to the blockade and embargo was reviewed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ago. History shows that China needs "Belt and Road" for a long time. To open up an intercontinental road must be based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cooperation must be mutually beneficial, their respectiv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should be brought into play and their needs exchanged. The major countries that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world in the history of mankind must not follow others in thought and theory and have pioneered a new path. Look back at the historical process from dealing with the blockade embargo to building "Belt and Road," It is helpful for us to broaden our horizons and understand ourselves and the world in depth.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分类号】:F1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茹平;;辉煌中国60年的历史启示[J];消费导刊;2009年23期
2 汤洪高;中国共产党科技创新80年的历史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12期
3 肖斌;;中塔关系二十年的影响因素及历史启示[J];新疆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4 程才实;;唐山大地震后重建的历史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3期
5 侯德邻;;建国初期克服经济困难的历史启示[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6 黄贻修;;“洪商”行业经营特点的历史启示[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张彤玉;资本社会化发展过程的历史启示[J];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09期
8 赵凌云;;深入研究和把握改革的历史经验与历史启示[J];教学与研究;2006年07期
9 杨志勇;孔祥毅;;票号晚期的“保守”误区及历史启示[J];中国市场;2014年08期
10 经纬;;公平与效率:美国金融体系协调发展的历史启示——评《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历史渊源》[J];苏州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奚义生;;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两次曲折的历史启示[A];“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未来”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秦利;朱尾声;;毛泽东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探索追求与历史启示[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3 罗克祥;;执政初期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历史启示[A];纪念建党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吉娜;;美国开端教育四十年发展历程的历史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王恩宝;;浅论陈云在领导接管沈阳中的重大贡献及其历史启示[A];陈云百周年纪念-全国陈云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6 陈肖沫;费迅;;中国共产党关于“两制关系”认识曲折发展的历史启示——兼论邓小平创新的社会主义观[A];浙江省暨华东六省一市党史系统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7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90年来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及历史启示——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上的讲话[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上册)[C];2011年
8 曹前发;;瞿秋白的崇高精神及其历史启示[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9年
9 曹前发;;瞿秋白的崇高精神及其历史启示[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10 张淑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启示[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宁 刘娜;让历史启示明天[N];云南政协报;2014年
2 新华社评论员;牢记血与火的历史启示[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3 ;袁行霈: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文系教授,,《中华文明史》总主编 袁行霈;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5 厦门大学历史系 黄顺力 代祥;近现代以来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启示[N];福建日报;2014年
6 魏志中 邹芳 本报记者 王方圆;市政协召开专题学习报告会[N];抚州日报;2010年
7 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长征胜利的历史启示[N];人民日报;2006年
8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 博士生导师 祝彦;“寻路”的历史启示[N];北京日报;2013年
9 记者 施育玲;在新起点上推进科学发展[N];汕尾日报;2008年
10 傅璇琮;黄庭坚文化现象的历史启示[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Pr聪;对甲午战争的反思与历史启示[D];齐齐哈尔大学;2016年
2 刘贤礼;中外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及历史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邱丽平;当代中国发展观的演变与历史启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陆玲华;从西汉历史看商品经济的兴衰与法制[D];苏州大学;2006年
5 张强;朝鲜战争爆发前(1945-1950)中共对美国遏制政策的应对及其历史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单炜鸿;晚清三次变革与历史启示[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78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578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