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产业政策有效性分析框架与中国实践

发布时间:2018-07-04 17:53

  本文选题:产业政策 + 有效性条件 ; 参考:《中国流通经济》2017年10期


【摘要】:从本质上看,产业政策是一种宏观经济政策,具有干预性和制度性双重属性,并在时间、空间、产业、政府四个维度上存在政策干预或制度构建的有效性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的多层次产业政策架构模式,使得我国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分别呈现出对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调节作用和对空间异质性的产业空间布局作用,并受到产业要素配置结构、产业关联性、多层级政府执行效果的影响。立足政策演化逻辑,为进一步明确产业政策的导向性与促进竞争功能,未来我国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当以政策对象的精准识别为基础,协调处理好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区域政策的关系,着重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调与监督机制等保障产业政策有效组织实施的环境。
[Abstract]:In essence, industrial policy is a kind of macroeconomic policy, which has the dual attributes of interventionism and institution, and there are some effective conditions of policy intervention or institution construction in four dimensions: time, space, industry and governmen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multi-level industrial policy framework model has mad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dustrial policy in our country show the medium- and long-term adjustment to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industrial heterogeneity. It is influenced by the configuration structure of industrial elements, industrial relevance and the effect of multi-level government execution. Based on the policy evolution logic, in order to further clarify the orientation of industrial policy and promote competition function, the futur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dustrial policy in China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recise identification of policy object, and coordinate and deal with fiscal policy and financial polic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policies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sharing among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society, communication, coordination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dustrial policy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2016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2015000380) 中央在京高校重大成果转化项目“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发展研究”(2015010017)
【分类号】:F12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越拟订优惠产业政策[J];技术经济信息;1994年08期

2 ;产业政策简介[J];安徽决策咨询;2000年07期

3 ;国家将推出五类产业政策[J];勘察科学技术;2001年04期

4 志文;国家将推出五类产业政策[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1年04期

5 ;我国将推出5种类型产业政策[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1年02期

6 杨鹏;产业政策在中国的境遇——一位基层官员的实践体会[J];战略与管理;2001年02期

7 吕政;产业政策的制订与战略性产业的选择[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姚凤阁;;产业政策金融支持研究的新视角——评《产业政策的金融支持:机制、体系与政策》[J];学术交流;2008年03期

9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推动产业政策工作跨上新台阶[J];科技与经济画报;2008年01期

10 谢凤华;孙衍收;;“产业政策:反思与评价”研讨会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卢锋;;当前产业政策反思[A];西南汽车信息:2013年第7期(总第328期)[C];2013年

2 李蔚倩;;日本产业政策历程对对淄博产业发展的启示——基于金融危机的分析视角[A];“商业改革与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衡水老白干杯”征文颁奖活动论文集[C];2010年

3 陈少强;;全球经济形势及产业政策取向[A];第五届(2012)中国油脂化工行业年会论文集(补充)[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执笔 王元京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投资调控与产业政策课题组;产业政策并未过时[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2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 王元京;“扶老携幼”是日本产业政策的两大法宝[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北京商报记者 张慧敏;林毅夫:产业政策应符合潜在比较优势[N];北京商报;2013年

4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林毅夫;产业政策的好坏在于是否看准了比较优势[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5 记者 王国锋;研究落实国务院系列产业政策[N];浙江日报;2013年

6 黄小鹏;产业政策泛滥成灾何时休[N];证券时报;2013年

7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顾昕;产业政策易走火入魔[N];经济观察报;2014年

8 新华;我国现行产业政策的评估[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9 记者 杨晓平;五类产业政策促进结构调整[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10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导 陈钊;上海需要怎样的战略性产业政策[N];解放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韩小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李敬辉;新时期中国产业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3 陈韶华;战后日本产业政策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曼妮;实质性创新还是策略性创新?—宏观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6年

2 赵斯琪;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D];辽宁大学;2016年

3 童超群;产业政策、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4 李文娟;产业政策、市场竞争与企业创新[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5 包宁芳;分权治理下地方政府推进产业政策效果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7年

6 王磊;论中国产业政策的调整和转型[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7 孙姝;产业政策全方位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8 吴楠;俄罗斯产业政策及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9 李晨;日本产业政策的演变、特征及对中国的启示[D];延边大学;2014年

10 崔永植;韩国产业政策及其发展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968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0968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b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