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中国金融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03 17:46
【摘要】: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的三十余年以来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增长,不仅从总量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福利的进步。但是就近几年我国的经济现状来讲,结构较为单一,发展不均衡是首当其冲的问题,加之国土面积大、人口比例不均衡等因素,造成了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的现实局面。金融作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在国家发展的道路进程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配置的合理性自然也决定了经济发展的动向,一旦金融资源出现了错配现象,则会影响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继而影响经济增长。所以在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深化经济制度改革的道路上必须要发挥好金融资源配置的关键作用,而研究金融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对于揭示出金融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有着十足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则是基于金融错配在我国普遍存在的事实,利用2000-2014年31个省份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结合大量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着重探讨了金融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另外还研究了金融错配出现的根本原因,最后得到了一系列相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为后续改善金融错配现象、深入理解经济增长以及促进我国各地区协调统一发展打下了基础。
[Abstract]:As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China has achieved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past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not only to improve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people in terms of the total amount, but also t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social welfare to a certain extent.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 economic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is relatively simple, the development is not balanced is the first problem, in addition to the land area, population proportion imbalance and other factors, resulting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slowed down the reality of the situation. As the core of economic growth, finance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course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The rationality of its allocation naturally determines the tre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nce the mismatch of financial resources appears, It will affect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our country and then affect the economic growth. Therefore, we must play a key role in the allocat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 on the road of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our economic structure and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our economic system.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mismatch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ha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revealing the mechanism of financial resource allocation to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fact that financial mismatch is prevalent in China, using panel data of 31 provinc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from 2000 to 2014, combining with a large number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mismatch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addition, the paper also studies the root causes of financial mismatch, finally obtains a series of relevant conclusion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henomenon of financial mismatch in the future.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promotion of coordinated and unified development in various regions of China laid the foundation.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832;F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宏杰;追市交易可避免资产错配(111)[J];股市动态分析;2005年29期

2 王刚;;小额农贷期限管理中存在的期限错配现象值得关注[J];西安金融;2006年10期

3 杨文斌;;期限错配 刚性兑付现危机[J];卓越理财;2013年08期

4 王淼薇;郝前进;;初始规模、生产率与企业生存发展——基于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12年07期

5 王树林;;劳动的社会生产率与劳动的自然生产率——关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一点意见[J];经济研究;1982年03期

6 肖牧;计算生产率指标的方法[J];管理科学文摘;1995年07期

7 崔世娟,魏刚,陈良猷;中国生产率初步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李连发;;上市公司多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6年02期

9 龙飞;戴昌钧;原道谋;;论生产力的生产率测评制度缺陷与改进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6年09期

10 毛梓权;韩波;;信贷“错配”动因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觅;余淼杰;;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2 孟令杰;顾焕章;;中国农业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其构成分析[A];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思路与对策——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施晓丽;石爱虎;;福建省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演变及分解[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星星;;中国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的测度及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5 王玲;涂勤;;中国制造业外资生产率溢出的条件性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1期[C];2007年

6 刘振娥;单传宝;;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成因分析——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李晓萍;;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与地区生产率差距: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8 章大鹏;吕美玲;陈芝兰;李国民;汪海林;;E.coli MutS蛋白与错配DNA相互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10 韩中;;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性分析——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丹江;人才错配也是大材小用[N];中国化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王继高;金融资源出现错配 防风险仍将延续[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3 银河证券;金融资源错配阻碍经济转型[N];中国证券报;2013年

4 银河期货首席宏观经济顾问 付鹏;化解资产和债务错配 引导资金去它该去的地方[N];证券日报;2013年

5 李现实;用市场化改革化解金融资源错配[N];经济日报;2013年

6 赵文龙;保险产品与消费者错配风险亟待解决[N];中国保险报;2011年

7 记者 孟扬;中小银行存贷期限错配进一步凸显[N];金融时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张敏;资源错配滋生“天价学区房”[N];中国证券报;2013年

9 记者 何安;“乌龙指”或致资金错配 市场平复还需时间[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10 邮储银行金融同业部 周琼;银行理财期限错配的原因探解[N];中国邮政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萍;异质性企业的出口生产率悖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刘建森;中国制造业企业IT投资对生产率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3 郭悦;产业集聚对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巩崇一;我国人力资本不平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5 戴小勇;要素错配、企业研发决策与全要素生产率损失[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6 陈永伟;资源错配:问题、成因和对策[D];北京大学;2013年

7 周天欢;产业生产率与国际竞争优势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8 刘丹鹭;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9 张佩;中国的资源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D];清华大学;2014年

10 黄苹;基于溢出源视角的R&D溢出对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中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期限错配风险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2 朱烈;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源错配的实证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3 张茜;现代汉语状语错配问题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4 曹婉;混合错配安排下的反避税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年

5 刘震虹;股份制商业银行期限错配风险与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赵勤勤;非血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研究供受者间HLA-DQA1等位基因错配比例及对移植预后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6年

7 廖妃;地位与财富的反转:市场机制对人力资源错配的校正[D];山东大学;2016年

8 白塔林夫;金融危机对我国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程度不同的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9 袁s,

本文编号:2162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162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d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