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ze whethe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hina support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from a dynamic perspectiv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Network DEA-Malmquist index method to establish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ical efficiency improvement and efficiency change in each stage. The empirical results of provincial data in China show that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the first stage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change of efficiency in the first stage, and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improvement in the second stage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change in the efficiency in the second st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support role is low. The difference of efficiency in the second stag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the main reason lea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the east and the middle, and the same is true for the east and the west. Only Shanghai, Tianjin, Jiangsu, Beijing and Guangdong showed positive growth in TFP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two stages showed a trend of "strong with the strong and weak with the weak". The new research method opens up the black box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which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pertinence of policy.
【作者单位】: 湖南商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编号:17BJL119)
【分类号】:F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楚;沈满洪;;工业绩效、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04年浙江省经济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2 李少华;徐琼;;金融发展对我国区域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09年07期
3 郭艳秋;路世昌;;辽宁省技术效率的趋同性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11期
4 王思薇;安树伟;;中国市场化改革对区域技术效率的贡献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12期
5 许俊斌;;基于人力资本的技术效率分解测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7期
6 钟鸣长;;自主创新能力与地区技术效率提升的关联机制及实证分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师萍;宋文飞;韩先锋;张炳南;;我国区域研发技术效率的空间相关性与收敛性分析[J];管理学报;2011年07期
8 李猛;;欠发达地区技术效率变迁机制研究——以贵州为例证[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年05期
9 郭艳秋;;产业结构对辽宁省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年16期
10 石风光;;中国地区环境技术效率的测算及随机收敛性检验[J];系统工程;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义;徐康宁;;环境技术效率、污染治理与环境绩效 基于1998-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朱承亮;岳宏志;;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技术效率——基于1985~2007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证据[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炳炎;蔡锋伟;;技术效率差异实证分析及其对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王兵;颜鹏飞;;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东亚的经济增长——基于APEC视角的实证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陶长琪;齐亚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的影响因素——技术效率与要素积累视角[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1卷)[C];2010年
6 靳卫东;吴向鹏;;实现技术进步型经济增长的路径和策略研究[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7 华萍;;不同教育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来自中国省份的实证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1期(总第19期)[C];2005年
8 张建华;;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9 付强;;地区行政垄断、技术进步与粗放型经济增长——基于我国1978——2006年技术进步的实证测算[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陈宗胜;顾颉;;技术进步与劳动密集技术的选择[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打造中国科技创新“升级版”[N];科技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陶世安;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增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3 张军;中国经济跨越“效率台阶”[N];文汇报;2004年
4 涂正革;产权改革:中国持续增长的动力[N];中国财经报;2006年
5 余定诚;中国科技创新景气指数(深圳南山指数)发布[N];科技日报;2012年
6 陈建;中国科技创新红利惠及全球[N];经济日报;2013年
7 蔡肖兵;技术进步的代价[N];人民日报;2013年
8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章玉贵;内生性技术进步才是中国经济源动力[N];上海证券报;2013年
9 汪洋;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更加重视技术进步[N];经济日报;2001年
10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章玉贵;内生性技术进步将是新一轮增长的源动力[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比较及增长源泉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田刚;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其地区差异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5 张雄辉;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何暑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7 赵利;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郭建万;中国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理论和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吴军;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绩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红芳;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技术进步[D];西北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玲;FDI对我国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2 李晓清;国际贸易、人力资本对技术效率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3 刘培;产业升级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4 白龙;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技术效率时空演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5 秦俏寒;经济开放度对中国技术效率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6年
6 王静;西部地区科技投入产出的技术效率评价与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7 齐智;技术效率测算方法探讨[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8 夏雨霏;区域经济增长技术效率的实证分析[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9 周材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境技术效率的测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10 张炼;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动力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187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218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