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中等收入转型概率与动力因素:基于生存模型分析

发布时间:2019-01-19 17:04
【摘要】:研究目标:探索中等收入经济体转型概率一般特征及转型动力因素。研究方法:基于K-M估计量估计中等收入阶段停留时间和转型概率,采用生存模型探讨中等收入转型的动力因素。研究发现:中等收入经济体在中等收入阶段的平均停留时间为38年,转型概率呈双峰型分布,即前25年逐年上升,其间的25~40年间下降,40年后提高。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出口结构对中等收入转型概率有显著影响,尤其是中等人力资本。一个经济体从中低收入向中高收入阶段转变过程中,技术进步的重要性逐渐提高,人力资本和出口结构的重要性逐渐减弱。此外,1950~1985年间中等收入转型主要依赖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1985~2015年间中等收入转型主要依赖技术进步和出口结构的专业化。研究创新:首次基于转型概率视角概括中等收入转型一般规律,使用生存分析研究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中等收入转型的动力因素,并区分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研究价值:拓展中等收入转型研究视角,延伸生存分析方法适用范围,研究结论对丰富中等收入阶段的经济学分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对中等收入国家制定转型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ition probability and the dynamic factors of the transition in middle-income economies. Methods: based on K-M estimator to estimate the residence time and transition probability of the middle income stage, the survival model was used to study the dynamic factors of the middle income transi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average residence time of middle-income economies is 38 years, and the transition probability is a bimodal distribution, that is, the first 25 years increase year by year, during 2540 years it decreases, and then increases 40 years later. Human capital,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export structure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probability of middle income transition, especially on middle human capital. During the transition of an economy from middle and middle income to high income, the importanc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capital and export structure has gradually weakened. In addition, the middle income transition mainly depended on human capital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during the period of 1950-1985, and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specialization of export structure from 1985 to 2015. Research innov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ition probability, we generalize the general law of middle income transition, use survival analysis to study the dynamic factors of middle income transi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different stages, and distinguish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each factor. Research value: expand the perspective of middle-income transition research, extend the scope of survival analysis methods, The conclusions are of great academic value to enrich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middle income stage and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middle income countries to formulate the transition strategy.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研究”(10JZD0016) 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中等收入阶段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的资助
【分类号】:F124.7;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社科院 经济可持续发展需加快中等收入人群的形成[J];中国科技产业;2007年07期

2 李迎生;;让住房保障惠及城市中等收入层[J];学习与实践;2007年09期

3 陆佳路;;你迈入中等收入行列了吗[J];金融经济;2007年21期

4 谭禹;;住房新政背景下我国中等收入人群住房问题探析[J];现代商业;2010年14期

5 曾正德;;发达国家高中等收入阶段生态环境困境及其特征[J];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6 刘伟;;经济失衡的变化与宏观政策的调控[J];经济学动态;2011年02期

7 王首元;孔淑红;;中等收入省份城镇居民效用水平的测算与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8 李伟;;如何管理好城镇化[J];新经济导刊;2014年06期

9 陈菊;;60%的购房忧虑[J];房地产导刊;2002年17期

10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极为重要[J];政工研究动态;2005年2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振斌(作者单位:劳动保障部工资研究所);努力扩大中等收入人群[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

2 如一;中等收入的尴尬[N];经济参考报;2008年

3 王立伟 赵刘记;我国中等收入人群正在崛起[N];消费日报;2006年

4 钟华;房价高压深圳中等收入人群回老家买房[N];经理日报;2007年

5 彭勇邋蔡国兆;中等收入人群期待政策关怀[N];中国建设报;2007年

6 童大焕;住房保障不应忽视中等收入人群[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田享华;农民工的“中等收入”路线图[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8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童大焕;住房保障不应忽视中等收入人群[N];东方早报;2007年

9 记者 陈磊;中国可持续幸福发展能力怎样?[N];科技日报;2014年

10 朱晓光;中等收入不是保障对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乔伟丽;我国中等收入人群发展与房价的关联性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王力;新阶段下政府行为选择的分析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徐晓莉;中等收入阶段中国工业技术进步方向及其对TFP增长率的作用效应检验[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11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411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5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