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巴里坤草原文化变迁与经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9 10:08
【摘要】: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孕育了以草原牧业为基本特征的草原经济和以哈萨克族为主体的草原民族。建国后,巴里坤草原在社会主义制度、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下,以草原经济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游牧经济稳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作用下,传统游牧经济的现代化步伐加快,草原经济的多样性得到充分发挥,巴里坤草原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也在发生巨大变化。在游牧向定居转变的过程中,伴随生活方式的变化,族群之间的交流增加,传统的哈萨克族文化呈现出新的特征。综合考察这一过程,巴里坤草原经济和草原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完成了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传统经济在文化变迁过程中迸发出新的活力,传统文化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呈现出新的气象。巴里坤草原的经济转型和文化变迁研究,对梳理经济和文化的相互关系,探讨经济和文化的相互影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我们做深入的理论思考。本文以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为依据,从变迁角度探讨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同时强调,通过文化促进经济发展,通过经济发展引导文化变迁,实现文化与经济发展互动应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明确文化变迁对巴里坤草原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经济发展对巴里坤草原文化的影响,有利于把握文化与经济互动发展的规律,可以为巴里坤草原文化与经济互动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绪论部分论述了选题背景以及选题的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作出述评,并论述了论文的特点、创新和研究思路方法等。第一章分析巴里坤草原特殊的地理环境。研究认为,巴里坤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决定了以游牧为基本特征的草原畜牧业在这里的发展,孕育了具有典型游牧特征的哈萨克族文化,也决定了“西域古牧国,汉韵巴里坤”的客观性。第二章分析巴里坤草原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以改革开放为时间轴,详细分析了建国以来巴里坤草原牧业的发展轨迹,概括了巴里坤草原经济发展的多元化态势。第三章分析巴里坤草原文化的变迁。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等角度研究了该地区的文化变迁,描述了巴里坤草原哈萨克族文化的当代特征。第四章分析巴里坤草原文化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经济意识、经济行为和习俗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巴里坤草原文化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在巴里坤草原文化变迁过程中,文化变迁促成了经济意识、经济行为、经济制度的变化。第五章分析经济发展对巴里坤草原文化变迁的影响。从经济发展对巴里坤草原文化的解构和重构两方面阐明了经济发展对巴里坤草原文化的影响。结论部分指出,巴里坤草原经济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显著特征:一是在特殊的自然资源基础和历史发展轨迹作用下,游牧文化在与农耕文化多元并存中独立发展;二是文化变迁与经济发展在历史与现实上,都表现出同辐共振特征;三是从目前现状和发展展望来看,文化多样性与经济多元化表现出共生演化的特征。
【图文】:

地形图,巴里坤,草原,地形图


一定地方、在一定生产力的基础上所产生的生产关要条件就是这种地理环境的特性。①”他还指出: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决定着经济关系以及在经济。②”自然环境不仅决定着人类社会在一定地区存着社会发展的形式和速率。巴里坤草原的地形地貌自然地理特征决定了以游牧为基本特征的草原畜牧然地理环境也孕育出了具有巴里坤草原畜牧业特型的地形特征是“三山夹两盆”,三塘湖盆地与巴尔断块山、莫钦乌拉山以及巴里坤山即此处的“三。山上牧草丰美,形成众多天然牧场,历来为牧业雪融水经流巴里坤盆地和三塘湖盆地,使得盆地周溉方便,也因此适合农业种植业的发展。

传统服饰,哈萨克族,巴里坤


巴里坤草原文化变迁与经济发展研究着他们的传统服饰。图 3-2 是他们现在的穿着,只看他们的衣服,不看帽子和头巾经分辨不出他们是哪个民族。哈萨克族妇女穿着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款式上,,材质却太大变化。以前的时候,他们喜欢穿裙子,现在为了工作、做家务方便,开始逐渐裤装,或者是着裙装加裤装。在外上学的孩子,则是跟着时代的潮流选择他们的穿着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127;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朝举;李迎旭;;地域文化影响经济发展的内生机制研究——基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J];宜春学院学报;2016年07期

2 付再学;;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对新疆哈萨克文化变迁的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3 艾孜孜古丽·库尔班;;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当代畜牧;2016年11期

4 韩成福;;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6年06期

5 王书明;郭蓬蓬;;海洋族群的经济基础、文化特性与社会变迁——国内京族社会与文化研究进展[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6 范长风;;青藏地区冬虫夏草的经济形态和文化变迁[J];民俗研究;2016年01期

7 杨发鹏;赵旭国;;清代新疆文化变迁中的经济因素探析[J];兰台世界;2015年34期

8 李敏;郭继荣;;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的困境与路径选择——基于湖南瑶族实证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5年11期

9 熊仲卿;;亚洲香料贸易与印尼马鲁古群岛的社会文化变迁[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10 张霞;;从历史脉络梳理我国文化经济的区位变迁[J];商业时代;2014年2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凤喜;论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现代化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2 侯兴华;泰国傈僳族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整体研究与个案调查[D];云南大学;2010年

3 乌日陶克套胡;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合帕·吾拉拦汗;哈萨克族民俗对牧区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2 张蒲香;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3 玉玺;论草原文化在内蒙古特色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380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5380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a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