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两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7 10:46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30年的快速迅猛发展,综合实力和经济总量都迈上了新的台阶,进入了新的阶段。但与此同时,城乡经济发展逐渐失调,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扩大,各区域发展不断失衡的现象也伴随而生,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桎梏和社会稳定和谐的最大制约因素。 因此,在2007年6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成渝两地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成渝两地“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两市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但成渝两地的基本市情,历史基础,以及在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均有所差异,所以两市各自改革的重点和方向也不同。 本文基于对城乡居民差距已有研究基础的归纳总结,以成渝两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成渝两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趋势发展和影响因素以及各自改革注重点,对成渝两地统筹城乡改革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全文共分为5部分。 第1章,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分析了二元经济结构、倒U理论和人力资本差异等相关理论基础,归纳总结了城乡差距问题的已有研究基础。 第2章,成渝两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比较。对成渝两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进行描述,对变化过程进行阶段性分析,运用计量方法对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并对成渝两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异同进行比较研究。 第3章,成渝两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影响因素。对影响成渝两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一般性因素和特殊性因素进行了描述性分析。一般性因素有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化进程和人力资本差异,特殊性因素主要就是“统筹城乡”的制度改革。 第4章,成渝两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回归计量方法,根据影响程度轻重对两地收入差距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统筹城乡改革过程中,成都市的改革重点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庆市的改革重点是加大财政支农比率。 第5章,成渝两地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分别针对成都市和重庆市在统筹城乡改革过程中改革重点和方向提出了对策建议。
【图文】:
第 2 章 成渝两地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比较1997年 6018.7 2427 3591.7 2.4798928721998年 6446.4 2631 3815.4 2.4501710381999年 7098 2783 4315 2.5504850882000年 7649.1 3016 4633.1 2.536173742001年 8128.4 3178 4950.4 2.5577092512002年 8971.9 3377 5594.9 2.6567663612003年 9641 3655 5986 2.6377564982004年 10394.1 4072 6322.1 2.5525785852005年 11359 4485 6874 2.5326644372006年 12789 4905 7884 2.607339452007年 14849 5642 9207 2.6318681322008年 16943 6481 10462 2.6142570592009年 18659 7129 11530 2.6173376352010年 20835 8205 12630 2.5393053022011年 23932 9895.5 14036.5 2.4184730432012年 26590 11300.6 15289.4 2.352972408资料来源:表格数据均来源于 1985-2012 年《中国统计年鉴》
图 2-2 成都市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资料来源:根据 1985-2012 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所得由 2-2 可知,1985 年至 2012 年间,成都市城乡居民收入比呈反复震荡趋势呈扩大-缩小-扩大-缩小-再扩大-再缩小的“一波三折”型发展态势。1985 年到1995 年,成都市城乡居民收入比增长幅度最大,从 1985 年的 1.90 增长到 199年的 3.06,为 1985-2012 年间的最大值。之后开始大幅度缩小,,到 1998 年比缩小到 2.45。接着比值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到 2002 年,比值为 2.66,涨幅较小2002 年到 2005 年,比值呈小幅度下降趋势,缩小到 2.53,2005 年到 2007 年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 2.53 再次增长到 2.63。1999 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比虽然浮动不定,但基本都是小范围波动,浮动程度可以忽略。自 2007 年设立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比值呈明显稳步下降趋势。2.1.2 成都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阶段性分析第一阶段:1985 年-1994 年期间为成都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阶段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4.7
本文编号:2542669
【图文】:
第 2 章 成渝两地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比较1997年 6018.7 2427 3591.7 2.4798928721998年 6446.4 2631 3815.4 2.4501710381999年 7098 2783 4315 2.5504850882000年 7649.1 3016 4633.1 2.536173742001年 8128.4 3178 4950.4 2.5577092512002年 8971.9 3377 5594.9 2.6567663612003年 9641 3655 5986 2.6377564982004年 10394.1 4072 6322.1 2.5525785852005年 11359 4485 6874 2.5326644372006年 12789 4905 7884 2.607339452007年 14849 5642 9207 2.6318681322008年 16943 6481 10462 2.6142570592009年 18659 7129 11530 2.6173376352010年 20835 8205 12630 2.5393053022011年 23932 9895.5 14036.5 2.4184730432012年 26590 11300.6 15289.4 2.352972408资料来源:表格数据均来源于 1985-2012 年《中国统计年鉴》
图 2-2 成都市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资料来源:根据 1985-2012 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所得由 2-2 可知,1985 年至 2012 年间,成都市城乡居民收入比呈反复震荡趋势呈扩大-缩小-扩大-缩小-再扩大-再缩小的“一波三折”型发展态势。1985 年到1995 年,成都市城乡居民收入比增长幅度最大,从 1985 年的 1.90 增长到 199年的 3.06,为 1985-2012 年间的最大值。之后开始大幅度缩小,,到 1998 年比缩小到 2.45。接着比值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到 2002 年,比值为 2.66,涨幅较小2002 年到 2005 年,比值呈小幅度下降趋势,缩小到 2.53,2005 年到 2007 年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 2.53 再次增长到 2.63。1999 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比虽然浮动不定,但基本都是小范围波动,浮动程度可以忽略。自 2007 年设立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比值呈明显稳步下降趋势。2.1.2 成都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阶段性分析第一阶段:1985 年-1994 年期间为成都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阶段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盈盈;蓝红星;;成都与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2 徐建中;于士元;;基于回归分析的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J];北方论丛;2006年02期
3 齐福全;;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实证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4 李实;岳希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J];理论参考;2005年04期
5 张渝,任玉珑;论成渝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竞争与合作[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魏景;;社会保障率与社会保障强度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J];消费导刊;2009年19期
7 贾舒;;改革与突破:重庆、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8 李涛;;农民视角下的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以重庆和成都若干乡镇调研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6期
9 魏浩;杨穗;;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经纬;2011年05期
10 王涛;杜征征;;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与对策选择[J];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25426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542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