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斯转折点在中国城乡二元体制下的演进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7 03:28
【摘要】:刘易斯转折点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又往往产生新的问题。说它老,是因为自刘易斯1954年首次提出经典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以来,时至今日已有60年光阴;说它年轻,是因为国内每逢“民工荒”汹涌来袭,便引发关于中国刘易斯转折点研究的新一轮纷争。2014年3月16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对外公布,6年内1亿农业转移劳动力进城落户的问题更是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口红利式微,人口转移问题复杂严峻,城乡差距悬殊均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突破现有瓶颈约束,实现农业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及城市化发展战略,是亟需面对和解决的命题。其实,以上问题的起点是刘易斯转折点研究,当传统二元经济理论对于中国现实问题未能作出合理解释时,如何寻求新的突破,并能有效解释现实,正是选题设计的初衷。 本文围绕刘易斯转折点研究,设计出理论分析、实证检验及数值模拟三部分内容。理论部分首先对刘易斯转折点等核心概念进行清晰界定和重点分析,随后选择经典的二元经济模型为基础,对刘易斯转折点产生的假设前提、评判标准及运行机理进行了阐述和论证。研究表明,Minami法则的推导过程缜密、科学,是较为有效的检验标准。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刘易斯转折点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2004-2008年间中国经济已经迎来刘易斯第一转折点,第二转折点尚未发生,目前正处于刘易斯转折区间内。利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及中国1980-2011年间21个省市样本数据,重点论证了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的工资差距变化趋势及两者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1)部门间工资差异整体呈下降趋势,2004-2008年间降至历史最低,并趋于稳定;(2)农业部门的工资与其劳动边际生产力存在协整关系及Granger因果关系;(3)随着经济的发展,两者的相关性由弱变强,相关系数由0逐渐向1收敛;(4)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助于边际生产力提高,同时也带来实际工资逐步上涨,但变量之间非同步变化,还没有达到完全相关。 最后,运用一般均衡理论构建刘易斯转折点的演进路径模型,借助数值模拟技术对其运动轨迹进行预测。结果显示:(1)工业部门产出对刘易斯转折点的影响是正向的,现阶段及未来10年中国经济尚未形成真正意义的刘易斯转折点,工业部门产出的增加会加速转折点来临;(2)资本要素的影响类似于工业部门产出的影响,经济发展初期,物质资本影响较为显著,当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力资本效应开始显现;(3)两部门效率差异对转折点的产生负向影响。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对刘易斯转折点理论进行全面和系统梳理。从转折点运转机理入手,通过评判标准、实际验证、模拟预测等步骤,对中国刘易斯转折点进行一次系统剖析,拓宽了研究视野。第二,计量方法和指标选取的创新。选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农业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进行估算,充分考虑到非中性技术、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技术之间的影响作用,能够真实反映农业部门生产率及区域间的现实差异,增强结论的可靠性和说服力。第三,借助matlab软件模拟中国刘易斯转折点演进路径。将政策因素转化为参数变量,预测其发展轨迹,并对偏离原因给出合理解释及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4
本文编号:2580300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玲,胡浩志;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界定与计量[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4期
2 孙友然;江游;贾愚;;江苏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估量方法与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3 李月;;刘易斯转折点的跨越与挑战——对台湾20世纪60—70年代经济政策的分析及借鉴[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9期
4 姚先国,来君;二元社会结构中的工资决定模型与人口流动——当前“民工荒”现象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8期
5 伍山林;;刘易斯模型适用性考察[J];财经研究;2008年08期
6 夏兴园,赵明岚;农村潜在劳动力剩余标准及其就业出路[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高建昆;;中国人口转变与人口红利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04期
8 程新征;农民工——中国现代化的推动者[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3期
9 夏永祥;魏玮;;三重二元结构下的人口流动模型:对民工荒的一个新的研究框架[J];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01期
10 王卫,李秀彬;中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变化对土地生产力影响的定量研究[J];地理科学;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毅;刘易斯转折点的中国考证[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80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580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