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中国高铁外交探析
本文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中国高铁外交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铁路至今在世界上已有近二百年的发展历史,但传统铁路的发展却逃不过被视为日渐衰落的“夕阳产业”这一命运。直到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日本新干线,这代表了陆上铁路技术一次质的飞跃,从速度、舒适度、安全性环保方面重新具备了不可比拟的优势。高速铁路肇始于日本,发展于欧洲,但是格局大变于中国。中国作为当前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最全、发展最快、运营里程最长、集成能力最强的国家,用实践经历将高速铁路打造成一种大众交通工具。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技术,中国高铁“走出去”已成为既定事实。作为传统陆上贸易强国,从历史时期以来,中国主要通过闻名遐迩的“古丝绸之路”来连接周边邻国。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重要贸易交通线。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这是中国连接亚欧与世界的新型贸易之路,在国际社会中被誉为“中国外交的新观念”。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中国铁路装备走向世界的起点区域是“一带一路”覆盖的主要区域。高铁是我国“一带一路”出口的核心产品,它是改变我国出口产业结构、实现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同时也能够满足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的高铁建设需求。当我们将对外分享高铁成果转化为一种外交工具时,它可以成为树立中国现代化新形象的“新法宝”,向全世界展现中国从“中国制造”升级转变为“中国智造”的良好新形象。本文界定的高铁外交概念主要由以下几点组成:(1)高铁外交是一种外交手段。中国在开展高铁“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对外宣传、政府谈判、政治风险等方面都需要高铁外交“打头炮”和做后盾。(2)高铁外交的发展基础是着眼于基础设施建设,落脚点是服务国民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的战略规划。(3)高铁外交旨在打造国内与国家间的高速交通网络,加强区域间互联互通,从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居民交流到促进世界或区域间的经贸发展和国际社会文化交流。我国高铁外交在发展方向上是以两条主线开展活动的:一是发展以中国为起点的跨境高铁外交,二是直接投资海外,建立走向国际市场的海外高铁外交。对比其他高铁技术拥有国,中国高铁有我国“一带一路”大战略作背景支撑,同时有中国高层领导人的强大助推力作后盾,在中国社会主义体制下能够集中优势资源进行创新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高铁外交。其中,与多国的友好关系是发展中国高铁外交的感情基础,而发展中国高铁外交也符合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外交宗旨。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大战略的纵深推进,中国高铁外交将得到更加长远的规划,获得长足发展,这将利于实证检验新时期我国开展高铁外交的科学性。首先,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规划下,中国高铁外交是对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国外交形式与内容的发展。它既是对我国经济外交、文化外交的理论与内容拓展,又体现了我国公共外交手段与形式的变革与升级。其次,对中国高铁外交发展进行梳理和研究,也是对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具体演绎和理论发展。两者的最终实现目标是一致的,共同达成战略与战术的双重统一。最后,交通运输从来都是一种战略资源,中国高铁的发展不仅可以为世界的陆地国家获取安全战略上的纵深发展,赢得相应陆权优势,同时能为中国海洋岛屿等争议缓解压力,大力支持中国发展海洋力量,最终使高铁发展成为平衡中国海权与陆权战略的支撑点。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进行中国高铁外交研究,能为当前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地缘政治、区域一体化和区域公共产品提供等问题提供思考路径,为国际关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打开新的视角。
【关键词】:战略 一带一路 高铁外交 互动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32;F12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9
- 一、选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11-12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2-17
- 三、论文的特色与框架17-19
- 第一章 “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高铁外交19-27
- 第一节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要义19-21
- 第二节 “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高铁外交的互动关系21-27
- (一) 高铁是“一带一路”出口的核心产品21-22
- (二) 高铁外交扩大和发展了“一带一路”的内涵22-24
- (三) 高铁外交是“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外交表现24-25
- (四) “一带一路”是中国高铁外交的战略支撑25
- (五) “一带一路”助力中国高铁外交的实践发展25-27
- 第二章 中国高铁外交的兴起、内容与特色27-42
- 第一节 中国高铁外交的兴起27-30
- (一) 高铁的概念与国内外发展概况27-29
- (二) 高铁外交的概念与兴起29-30
- 第二节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高铁外交的内容表现30-38
- (一) 经济外交:助力于经贸发展与能源合作30-33
- (二) 文化外交:强化地区的文化交流,展现中国科技魅力33-35
- (三) 公共外交:开启中国公共外交发展的新阶段和新时代35-38
- 第三节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高铁外交的发展特色38-42
- (一) 中国高层领导人是高铁走出去的“代言人”38
- (二) 国家大战略是中国高铁外交的政策支撑38-39
- (三) 与多国的友好关系是发展中国高铁外交的感情基础39-40
- (四) 先进的高铁技术是发展中国高铁外交的核心40
- (五) 中国高铁外交是架起“世界和平之桥”的新载体40-42
- 第三章 中国高铁外交的实践成果与发展方向42-59
- 第一节 中国高铁外交的发展历程与实践成果42-50
- (一) 2009年——2011年:中国高铁外交的初步展开期43-44
- (二) 2011年——2012年:中国高铁外交的停滞期44
- (三) 2013年以来:中国高铁外交的全面发展期44-50
- 第二节 中国高铁外交的两大发展方向50-59
- (一) 以中国为起点的跨境高铁外交50-53
- (二) 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海外高铁外交53-59
- 第四章 中国高铁外交面临的风险、措施、展望59-68
- 第一节 中国高铁外交面临的风险及措施59-65
- (一) 中国高铁外交面临的风险问题59-63
- (二) 中国高铁外交风险的应对措施63-65
- 第二节 中国高铁外交的国际走势与展望65-68
- 结束语68-69
- 参考文献69-77
- 后记77-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安光;;简析“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中亚战略“新常态”[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年04期
2 王义桅;吕楠;;热话题与冷思考——关于“一带一路”与中国外交的对话[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年04期
3 杨思灵;;“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治理及挑战[J];南亚研究;2015年02期
4 黄河;;公共产品视角下的“一带一路”[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06期
5 郭学堂;;“高铁外交”的地缘政治学解读[J];社会科学;2015年06期
6 张文木;;千里难寻是朋友 朋友多了路好走——谈谈“一带一路”的政治意义[J];太平洋学报;2015年05期
7 徐飞;;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主旨·方略·举措[J];中国工程科学;2015年04期
8 玛雅;;中国高铁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大智慧——专访西南交大中国高铁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高柏[J];决策与信息;2015年04期
9 陈安娜;;中国高铁对实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作用[J];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09期
10 潘晓明;;从墨西哥高铁投资受阻看中国对外基础设施投资的政治风险管控[J];国际经济合作;2015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亚平;;国际规则中国高铁开始说了算[N];广州日报;2014年
2 刘继森;;“高铁外交”: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3 欧阳波;;中国高铁将装备全球[N];中国证券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蒙;互联互通与中国对外战略[D];外交学院;2015年
2 南雪芹;中国“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探析[D];暨南大学;2015年
3 田丹丹;当代交通技术与中国新陆权[D];暨南大学;2014年
4 宗岩;中国高铁向境外延伸的地缘战略考量[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中国高铁外交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2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62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