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推动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关键环节。因此,正确认识与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发展经济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寻求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经济建设的生态化,已经成为我国当前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通过运用文献研究、系统论与整体论研究等方法,首先,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建设的载体和动力来源,经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保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二者的内在一致性;同时,论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主要经历了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阶段”到“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阶段”再到“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阶段”的演变过程。其次,详细地阐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提出经济发展理念和原则的生态化、经济发展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生态化以及城乡建设的生态化。第三,重点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的有利条件,即党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认识的深化、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准确判断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机制的不断完善。同时也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包括生态环境总体形势严峻、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发展不协调、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政绩考核制度不健全、企业缺乏绿色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公众生态保护意识薄弱等六个方面。最后,从政府、企业和公众三个角度总结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的保障措施,提出强化政府责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的顶层设计;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培育社会组织和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的过程。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建设 融入 保障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4.5;X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绪论11-20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11-13
- (一)研究目的11
- (二)研究意义11-13
- 二、研究综述13-18
- (一)国内研究综述13-16
- (二)国外研究综述16-18
- 三、研究方法18
- 四、研究创新点18-20
- 第1章 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联20-31
- 1.1 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20
- 1.2 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20-23
- 1.2.1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21-22
- 1.2.2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内在一致性22-23
- 1.3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演变23-27
- 1.3.1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阶段23-24
- 1.3.2 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阶段24-25
- 1.3.3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阶段25-27
- 1.4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的意义27-31
- 1.4.1 是充分认识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成果27-28
- 1.4.2 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28
- 1.4.3 是破解我国资源环境瓶颈的必然选择28-29
- 1.4.4 是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生动诠释29-30
- 1.4.5 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保证30-31
- 第2章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31-41
- 2.1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的理念和原则31-34
- 2.1.1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的理念31
- 2.1.2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的原则31-34
- 2.2 生产方式的生态化34-37
- 2.2.1 发展低碳经济34-35
- 2.2.2 发展循环经济35-36
- 2.2.3 发展绿色经济36-37
- 2.3 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生态化37-39
- 2.3.1 生活方式的生态化38
- 2.3.2 消费模式的生态化38-39
- 2.4 城乡建设的生态化39-41
- 2.4.1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和功能分区39-40
- 2.4.2 统筹城乡资源配置40
- 2.4.3 统筹城乡生态建设40-41
- 第3章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的有利条件与面临挑战41-50
- 3.1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的有利条件41-43
- 3.1.1 党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认识深化41-42
- 3.1.2 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准确判断42
- 3.1.3 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机制的不断完善42-43
- 3.2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的面临挑战43-50
- 3.2.1 生态环境总体形势严峻43-46
- 3.2.2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发展不协调46-47
- 3.2.3 缺乏一体化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政策体系47-48
- 3.2.4 政绩考核制度不健全48-49
- 3.2.5 企业缺乏绿色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49
- 3.2.6 公民生态保护意识薄弱49-50
- 第4章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的保障措施50-62
- 4.1 强化政府顶层设计50-56
- 4.1.1 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50-51
- 4.1.2 建立决策与协调机制51-54
- 4.1.3 建立综合评价机制54-56
- 4.2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56-59
- 4.2.1 构建企业生态责任体系56
- 4.2.2 推行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56-57
- 4.2.3 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57-58
- 4.2.4 推动建立生态型企业58-59
- 4.3 发挥公众的参与作用59-62
- 4.3.1 完善社会公众环境参与制度59-60
- 4.3.2 推动环境社会组织的发展60
- 4.3.3 加强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和普及60-62
- 结语62-63
- 参考文献63-67
- 致谢67-6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培育;走向人类文明的新境界──读《生态文明论》[J];求索;2000年02期
2 廖福霖;建设生态文明,永葆地球青春常驻[J];生态经济;2001年08期
3 徐春;“生态文明与价值观”高级研讨会召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陈志尚;在“生态文明与价值观”高级研讨会上的致辞[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生态宣言:走向生态文明[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朱孔来;;论生态文明[J];管理科学文摘;2004年10期
7 姬振海;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牛生霞;和谐社会离不开生态文明[J];协商论坛;2005年05期
9 孔云峰;;生态文明建设初探[J];重庆行政;2005年04期
10 王玉芹;刘磊;胡爱荣;;浅谈生态文明蕴涵的价值[J];江苏环境科技;2005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建丽;于爱春;徐婷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刘芳;佟维;;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3 王虹;;生态文明视域中的政府职能转变[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周秀芸;;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贺庆棠;;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井文涌;;生态文明的理念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指导思想[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曾凤括;;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初探[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文桢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层次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田富;;生态文明建设刍议[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10 邱成;;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浅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才金;生态文明不可或缺[N];湖北日报;2003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 罗国杰;从生态伦理到生态文明[N];科技日报;2000年
3 常绍舜;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最高形式[N];社会科学报;2000年
4 张国光;简评《生态文明论》[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种筱娜;生态文明村带旺生态旅游经济[N];珠海特区报;2006年
6 记者 乔宇 欧春坪;五年内生态文明村百分之百[N];珠海特区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乔宇;一村一策建特色生态文明村[N];珠海特区报;2006年
8 潘广杰;生态文明重在建设[N];本溪日报;2007年
9 蔡永飞;建设生态文明的几个认识误区[N];中国工业报;2007年
10 黄慧诚;科学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N];中国环境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包双叶;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生态文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悦;基于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4 宁芳;露天煤矿污染源分布特征及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汪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吴巨培;马克思生态思想中国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7 张剑;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8 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刁尚东;我国特大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洋;中国共产党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谢龙;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范式转换”关系的探讨[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张中卫;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4 鲁长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0年
5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涛;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7 高蕾;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研究[D];聊城大学;2014年
8 吴菲琼;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郭秋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徐元莉;贵阳市生态文明评价与实施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2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72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