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水源涵养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的生态补偿量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0 07:59
【摘要】:张家口作为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与首都北京有着不可忽视的生态共同体特征,具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性。但该地区存在水源涵养功能快速弱化、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长期矛盾日益突出、维持生计导致的生态退化仍在继续、可再生能源替代成本过高导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提升难度大、现行的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等等问题。目前生态环境受重视使得生态补偿主流化,党的十九大也提出要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而对张家口市这个同时兼具“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贫困地区”多重特性的地区,要通过补偿达到保障生态系统健康、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和实现社会发展的公平性,进行可量化的、有效的生态补偿是解决目前存在问题和应对环境挑战的重要途径。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生态补偿的瞄准效率,以及资金和政策的效率,必须要落实解决为什么补偿?由谁补偿?如何补偿?补偿多少?如何保障?五大问题。生态补偿具有综合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经济-生态系统健康与和谐,经济效率与区域公平一直是生态补偿中政府与学术界努力解决又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由于流域是联系张家口与首都北京最重要的纽带,流域的整体性、流动性和外部性作为一个纽带将各行政单元联成一个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系统中各行政单元因其所处生态位和经济位的不同而产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潜力等的不同,在流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也给解决以上五大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将功能区划的理念运用于流域之上,进行流域环境经济功能分区,并将流域环境经济功能区划与生态补偿结合起来。首先,在理论上,通过对流域环境经济功能分区、生态补偿等内容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与发展方向,综合与此相关的经济学、生态学、地理学、法学、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从不同学科角度和各学科理论成果角度为本文流域环境经济功能区及其生态补偿的理论架构提供支撑与验证;其次,在基础理论的支撑下,深入分析了张家口市流域范围内的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各主导影响因子的特征。从水源涵养重要性、生态支撑重要性和社会经济绿色发展三个方面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1个三级指标层、72个四级指标层和若干个具体指标,结合子流域划分对张家口市范围内海河流域进行了流域环境经济功能分区,为生态补偿中涉及重点区的补偿提供优先级方向。同时,在流域环境经济功能分区基础上,计算得到不同侧重点的补偿分配系数和综合补偿系数,为生态补偿的二次分配奠定了基础;再次,通过对各类生态补偿工程的核算,得到张家口市近期、中期、中远期生态补偿总缺口额和年度补偿缺口额,并提出了合理的补偿上下限:将各类生态补偿工程最低缺口作为生态补偿下限,生态服务系统价值作为生态补偿上限;最后,基于前文分析结果从生态补偿情景分析、补偿标准、方式、保障机制四大方面,综合回答以上五大问题。总结全文,论文主要有以下结论:(1)完成海河流域张家口市范围环境经济功能分区。环境经济功能区类型包括:水源涵养重点区、水土保持重点区、防风固沙重点区、重点开发建设区,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侧重社会经济绿色发展的补偿系数、侧重水源涵养的补偿系数、侧重生态支撑的补偿系数和综合补偿系数。(2)生态补偿每年的缺口值:在2025年之后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呈减少趋势,同时张家口自身的“造血”能力在逐步提升。在冬奥会2022年举办之前,即2018-2022年间,张家口市生态补偿工程总缺口为557.92亿元,其中2018-2020年生态补偿工程资金总缺口为334.75亿元,2021-2022年间生态补偿工程资金缺口为223.17亿元;2023-2025年生态补偿工程资金缺口为376.642亿元,在2026-2030年间生态补偿工程资金缺口为468.03亿元;从年度补偿缺口的补偿上下限来看,2018-2022年间,年度补偿资金缺口为111.59亿元,在2025、2030年间分别为125.55和93.61亿元。以2018、2020、2022、2025、2030年为例,补偿上限为生态服务补偿费,分别为217.94、257.26、274.48、281.54、292.92亿元;具体生态补偿工程项目依据现有资料可落实到各区县的资金缺口为仅为69.73亿元。(3)对生态补偿资金分配方式根据具体情况提供了6种可选方案,补偿资金≤补偿下限值时,有两种方式:一是补偿资金远远小于补偿下限值时,以综合补偿系数为分配依据;二是补偿资金等于或者很接近补偿下限值时,以核算得到的各区县补偿资金缺口为分配依据。当补偿下限值补偿资金≤补偿上限值时,有四种方式:一是侧重社会经济绿色发展时,以侧重社会经济绿色发展的补偿系数为分配依据;二是侧重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时,以侧重水源涵养的补偿系数为分配依据;三是侧重提高生态支撑能力时,以侧重生态支撑的补偿系数为分配依据;四是侧重张家口市绿色发展时,采用综合补偿系数为分配依据。(4)对生态补偿进行了量化研究,构建了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并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通过多渠道建立生态补偿基金,完善政府主导和推进多元化生态补偿方式,从加强组织协调管理、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制定各类优惠政策三方面针对生态补偿保障机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124.5
【图文】:
图 1. 2 中国生态补偿项目、资金及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情况数据来源:靳乐山等,2016.中国生态补偿:全领域探索与进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1021256137914751573180030037142348050962765729514815519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个)(亿元)中国生态补偿资金 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 中国生态补偿项目
以及谈判技巧和谈判诚意。图 2. 1 流域生态补偿帕累托理论分析图2.1.4 保障体系构建——法学观环境正义论是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重要法学理论支撑。该理论强调流域不同区域间环境权利与义务的公正分配和社会公平问题[32]。而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也正是环境正义论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实现环境正义的重要途径。生态补偿法学的核心是制度建设,构建生态补偿法律、政策保障体系是当务
图 3. 1 张家口区位及其地形地貌情况图片来源:张家口市规划局提供3.1.1.2 水生态系统张家口市的山川河流与北京是一个地表水、地下水、大气环流、物种分布等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作为首都的两重要水源地—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的上游地区,官厅水库 96%的水量和密云水库的 53%的水量均来自张家口上游的供给,水库的 40%面积在张家口境内。但张家口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值的 20%(399 立方米),属于低于国际警戒线的严重缺水地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近 60 年来水源涵养功能快速弱化。具体体现在:(1)近 60 年地表水和径流量大幅减少,向北京输水量锐减根据张家口市水务局和水文资源勘测局对张家口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数据(1956-2003)和河北省水资源年报中张家口市相关水资源数据(2004-2016)。从图 3.2 可知张家口市近 61 年来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 10.3 亿立方米,地表水资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124.5
【图文】:
图 1. 2 中国生态补偿项目、资金及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情况数据来源:靳乐山等,2016.中国生态补偿:全领域探索与进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1021256137914751573180030037142348050962765729514815519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个)(亿元)中国生态补偿资金 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 中国生态补偿项目
以及谈判技巧和谈判诚意。图 2. 1 流域生态补偿帕累托理论分析图2.1.4 保障体系构建——法学观环境正义论是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重要法学理论支撑。该理论强调流域不同区域间环境权利与义务的公正分配和社会公平问题[32]。而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也正是环境正义论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实现环境正义的重要途径。生态补偿法学的核心是制度建设,构建生态补偿法律、政策保障体系是当务
图 3. 1 张家口区位及其地形地貌情况图片来源:张家口市规划局提供3.1.1.2 水生态系统张家口市的山川河流与北京是一个地表水、地下水、大气环流、物种分布等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作为首都的两重要水源地—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的上游地区,官厅水库 96%的水量和密云水库的 53%的水量均来自张家口上游的供给,水库的 40%面积在张家口境内。但张家口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值的 20%(399 立方米),属于低于国际警戒线的严重缺水地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近 60 年来水源涵养功能快速弱化。具体体现在:(1)近 60 年地表水和径流量大幅减少,向北京输水量锐减根据张家口市水务局和水文资源勘测局对张家口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数据(1956-2003)和河北省水资源年报中张家口市相关水资源数据(2004-2016)。从图 3.2 可知张家口市近 61 年来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 10.3 亿立方米,地表水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高地;曹淑艳;鲁春霞;张昌顺;肖玉;;中国生态补偿的现状与趋势(英文)[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5年06期
2 孙新章;鲁春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英文)[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5年06期
3 鲁春霞;余付勤;刘晓洁;Dhruba Bijaya G.C.;;生态系统对生态补偿的响应研究——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为例(英文)[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5年06期
4 程臻宇;刘春宏;;国外生态补偿效率研究综述[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5年06期
5 田开春;;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研究——以张家界市为例[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5年10期
6 魏琦;侯向阳;;建立中国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农业科学;2015年18期
7 梁丹;金书秦;;农业生态补偿:理论、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8 郭年冬;李恒哲;李超;陈召亚;许v
本文编号:27631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763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