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创新过程内部转化的区域科技创新效率评价
发布时间:2020-07-24 08:54
【摘要】:创新驱动战略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针战略,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国经济的格局,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经济变革的中坚力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是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共同提出的要求。科技创新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促使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有力手段。深层探索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利用效率,并探究影响创新效率表现的因素,以实现科技创新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科技创新效率水平,对于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被广泛用于效率评价,是一种对多投入多产出系统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的非参数方法。传统的DEA模型将生产过程看作“黑箱”进行分析,不考虑生产系统的内部结构,往往不能全面测量系统效率,网络DEA模型的提出,能够打开生产“黑箱”,将生产过程的多个阶段进行分解去测算效率。同时,不同决策单元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各决策单元之间存在异质性,因此,需要全面考虑创新过程的内部转化结构,从决策单元异质性的角度,衡量区域科技创新的效率并找出引起科技创新无效的原因。因此,为了更全面的剖析区域科技创新结构,考虑创新的生产过程,本文从不同的生产前沿出发,结合网络DEA模型,从松弛的角度全面度量生产过程的无效性。将网络DEA与SBM方法结合,一方面可以具体考虑创新生产过程的内部转化情况,另一方面能够找到生产过程每一阶段的投入冗余量和产出不足量。同时,考虑区域技术差异的异质性问题,提出群组前沿网络SBM和共同前沿网络SBM模型,将中国省级行政区域按行政规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实证分析在不同的生产前沿技术下不同地区的决策单元的效率表现。为测量环境因素对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使用Tobit回归对影响科技创新效率的因素进行检验,以探索创新环境要素对创新过程各阶段效率的作用模式。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1)构建的不同前沿下的网络SBM模型可以考虑到区域异质性的影响,衡量出各决策单元在不同的参考决策单元下的效率表现,并能够从投入和产出松弛的角度来深入剖析引起决策单元科技创新无效的原因。(2)利用潜在信息函数赋权法可以对决策单元的不同效率阶段赋予不同的权重,避免人为赋权的主观性。(3)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水平平稳发展,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效率水平有所提升,这体现了国家协调创新发展的理念,以东部地区较强的经济实力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以缩小区域之间不平等的差异。(4)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科技创新整体效率和分阶段效率存在或大或小、或正或负的影响作用,不可将环境因素剥离开来。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124.3
【图文】:
013-2016年省域科技创新两阶段效率二维位势比较图
图 4.3 2013-2016 年省域科技创新相对效率空间分布图图4.3显示了观测期2013-2016年中国省域的科技创新整体相对效率的空间分布状态,以 0.25 的间隔分为 4 个梯度,颜色由浅到深表示创新效率从低到高,各省份的相对效率大小标注在省份名称旁。从图中可以看到,观测期 2013-2016 年中西部地
图 4.3 2013-2016 年省域科技创新相对效率空间分布图图4.3显示了观测期2013-2016年中国省域的科技创新整体相对效率的空间分布状态,以 0.25 的间隔分为 4 个梯度,颜色由浅到深表示创新效率从低到高,各省份的相对效率大小标注在省份名称旁。从图中可以看到,观测期 2013-2016 年中西部地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124.3
【图文】:
013-2016年省域科技创新两阶段效率二维位势比较图
图 4.3 2013-2016 年省域科技创新相对效率空间分布图图4.3显示了观测期2013-2016年中国省域的科技创新整体相对效率的空间分布状态,以 0.25 的间隔分为 4 个梯度,颜色由浅到深表示创新效率从低到高,各省份的相对效率大小标注在省份名称旁。从图中可以看到,观测期 2013-2016 年中西部地
图 4.3 2013-2016 年省域科技创新相对效率空间分布图图4.3显示了观测期2013-2016年中国省域的科技创新整体相对效率的空间分布状态,以 0.25 的间隔分为 4 个梯度,颜色由浅到深表示创新效率从低到高,各省份的相对效率大小标注在省份名称旁。从图中可以看到,观测期 2013-2016 年中西部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爽;赵立恒;;区域科技创新评价研究综述[J];辽宁经济;2017年01期
2 袁红英;石晓艳;;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7年01期
3 张勰;王俊东;杨丽;欧秀芳;安一丹;;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兰州区域科技创新评价体系[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4 张永安;耿U
本文编号:27686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768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