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经济融合水平测度及对策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125;F151.2
【图文】:
图 3-1 1998-2017 中俄商品贸易进出口额 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UN Comtrade https://comtrade.un.org/与商品贸易相比,中俄服务贸易情况不容乐观。2002 年以来,中俄服务贸易不仅规模远不及商品贸易,且增长速度也相对滞后。2002 年到 2016 年间,中俄双边服务贸易总额仅从2002年的11.26亿美元上升到2016年的43.59亿美元,增加了大约 4 倍。双边服务贸易额除个别年份呈负增长状态,大体上呈缓慢增长状态。在中俄服务贸易中,运输业和旅游业的主导地位正在发生变化,一些新兴的高附加值的服务业的比重正逐渐上升,服务贸易结构正在改善,但整体结构仍然欠合理。出口方面,2002 年以来,中国对俄的旅游服务的出口比例大幅度下降,由 2002 年的 83.49%下降到 2016 年的 21.7%。中国对俄的新兴服务贸易出口比例不断扩大,由 2002 年的 8.61%上升到 2016 年的 59.65%。进口方面,中国从俄进口的旅游服务比例呈下降趋势,比例从 48%下降到 23.69%,运输服务的进口由 44.85%小幅上涨到 46.07%,新兴服务所占比重从 10.91%上涨到 30.24%,但保
图 3-2 2002-2016 中俄服务贸易进出口额 单位(亿美元)数据来源:UN Comtrade https://comtrade.un.org/ 和 WTO http://data.wto.org/1998-2017 年期间,中俄贸易总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始终偏低,均值仅为 1.97%。相对于中国与美国、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的贸易规模而言,中俄两国的贸易规模相对较小。双方政府对总量目标曾多次提出计划,希望 2020 年两国商品贸易额达到 2000 亿美元。但就目前中俄双边贸易的具体变化情况来看,这一总量目标的达成需要的时间要更长。从中俄贸易总规模的变化来看,两国的贸易融合水平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两国贸易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平衡、不合理的,可能会增加中俄贸易摩擦的变数,制约中俄贸易进一步扩大和可持续发展,阻碍贸易融合水平的进一步提高。(2)中俄产业内贸易水平本文采用格鲁贝尔与劳埃德提出的 G-L 指数来测度中俄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当指数大于 0.5 时,说明中俄两国贸易模式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反之则说明以
2006 0.83 2.41 2016 0.73 4.212007 1.05 3.21 2017 0.83 5.01数据来源:根据 UN Comtrade 和世界银行的数据计算得出(4)中俄贸易自由度贸易自由度用于衡量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之间贸易自由便利化的程度,该指标的分值越高,则证明国家之间或地区之间商品自由流动的阻碍越小,商品跨国交易的成本也随之越低。从图 3-3 中可看出,从整体来看,中国贸易自由度呈现一直稳定增长的趋势,1998 年-2017 年,中国贸易自由度从 34 分上升到 73.6 分,平均增长率为 4.14%。而俄罗斯的贸易自由度大体上呈波动增长的趋势,从 1998年的 58.6 分逐渐上升到 2017 年的 75.2 分,平均增长率为 1.32%。1998-2000 年,中国和俄罗斯在投资自由度这一指标上差距有点大。中俄两国的贸易自由度水平在近年来不断的努力下,都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两国的贸易自由度的差值呈明显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灵;;浅析成都市信息化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J];中国信息化;2018年11期
2 韩承平;;一带一路战略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路径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06期
3 刘琳;;新媒介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中的作用[J];新闻战线;2015年10期
4 刘颖;;中国两岸三地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利弊浅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年10期
5 蔡晨宇;;一带一路——中国复兴梦想战略[J];知识文库;2017年02期
6 马培原;;“一带一路”战略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年18期
7 张湛;;多维视角下的民族经济融合:内在机理和实现途径[J];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8 陈炜;;近代广西城镇经纪业发展与民族经济融合[J];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9 范栋华;杨华;;对城乡经济融合的认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年11期
10 杨东华,李德虎;热经济学的历史与现状[J];自然杂志;198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丰华涛;;推进高职教育与沈阳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A];第十四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C];2017年
2 ;印度智库专家:中印携手将极大推动亚欧大陆的经济融合[A];《今日轨道交通》头条版2017年3月[C];2017年
3 谢国j;;经济融合有利于香港经济转型突围[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关红玲;;香港产业及政府干预的再思考[A];“区域经济整合:模式、策略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王毅;;“共同现代化”:“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特征 “一带一路”是什么? “一带一路”的目的[A];察哈尔报告——“共同现代化”:“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特征(第二版)[C];2015年
6 周卫东;;四川核工业军转民的机制创新[A];资源·环境·产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嘎日达;;在京外地农民工的经济融合状况分析[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张家敏;马家华;;落实《纲要》精神,推进粤港融合[A];粤港澳区域合作与发展报告(2010~2011)[C];2011年
9 唐咸明;;铁路、蔗糖业与民族经济融合——以百色为释例[A];历史的启示——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杨玉芳;蔡学静;戚基艳;张慧玲;刘家骅;;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A];第十四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颖;市财金投资集团 创新“平台+”模式 服务实体经济 探索资本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路[N];日照日报;2019年
2 徐惠喜;推动东亚实现更高水平经济融合[N];经济日报;2019年
3 记者 夏训武 通讯员 蔡东赢 罗峰;黄家湖新区研学产业促区域经济融合发展[N];益阳日报;2019年
4 记者 张楠;与经济融合成为知识产权工作重点[N];中国科学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王浩;裘东耀代表 促进数字经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N];人民日报;2019年
6 本报记者 温济聪;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副局长杨帆代表:促进数字与实体经济融合[N];经济日报;2019年
7 记者 武勇;实现韶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8 本报记者 李洋;5G开启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新时代[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9年
9 本报记者 胡逢超;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促进科技经济融合[N];桂林日报;2019年
10 本报评论员;走好龙头企业与集体经济融合发展之路[N];安康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陆淑珍;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研究[D];中山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瑞;中俄经济融合水平测度及对策研究[D];新疆大学;2019年
2 蓝晓飞;新中国成立以来桂西地区特色资源扶贫开发与民族经济融合[D];广西师范大学;2018年
3 余倩;江西省生态与经济融合共生水平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4 刘爱新;近代经纪业发展与边疆地区民族经济融合[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白力民;传媒产业与智慧经济融合发展研究[D];浙江传媒学院;2016年
6 李明;中德两国区域经济融合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唐咸明;论20世纪广西糖业现代化与民族经济融合[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钟子倩;生态与经济融合共生的动力机制构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梁刚毅;近代广西民族间的对外经济交往与融合[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杨小宁;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27692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769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