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明确了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突出务实合作、互利共赢,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国发展同相关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把各自发展战略和合作规划有机对接,扩大地区投资和内需,增加就业,减少贫困,从而带动提升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其中推动区域合作、跨域合作主要是在合作框架内由双边及多边地方政府具体推动的。这种跨区域的地方政府间经济合作,有力的改变了传统的以地缘竞争达到规则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开启了扩大开放、多元合作、携手发展的“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因此,契合“一带一路”倡议,立足于实现沿线各国共赢共享发展,选取中老边境地区政府合作内的跨域经济合作为研究案例,探讨中外政府合作的机制、规则、利益协调等具体问题的解决,为跨域政府合作提供有效的理论与实践依据。论文主要分为五章,从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实际调查出发,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老边境地区政府跨域经济合作的框架与领域、经验及问题。以合作争端缺乏保障、非传统安全隐患、合作建设资金存在缺口、合作“碎片化”、合作内容领域不宽、专业人才队伍匮乏等问题为研究导向。通过借鉴中缅瑞丽—木姐跨境经济合作区和国外先进的政府跨域合作经验,给出适合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的若干合作启示。从建立健全跨域经济合作的争端纠纷解决机制;强化政府间安全交流,营造稳定的边境环境;拓展规范跨域经济合作的融资方式;创新体制机制,理顺“区—地”间发展关系;有效充实跨域经济合作中的合作内容与领域;拓展跨域经济合作中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渠道;加强政府公关力度,夯实民意大力推广合作;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跨域经济合作绩效等角度,强化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政府跨域经济合作的理论与实践思考,做到对区域治理理论、合作理论的有益实践,实现对“政府合作”行为的实践理性再审视。进一步拓展中老边境地区政府经济合作空间,以示范工程形象,助推边境地区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125.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理论工具
(四)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难点和创新点
(一)论文的难点
(二)论文创新点
第一章 边境地区政府跨域经济合作的理论依据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边境地区
(二)边境合作
(三)区域与区域经济合作
(四)边境地区政府跨域经济合作
二、边境地区政府跨域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础
(一)合作理论
(二)区域治理理论
(三)跨域合作理论
第二章 “一带一路”倡议与跨域经济合作的关联性
一、全球化与逆全球化
(一)全球化
(二)逆全球化
二、“一带一路”: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三、边境地区跨域经济合作:“一带一路”的实践创新
第三章 中老边境地区政府跨域经济合作的实践分析
一、老挝概况
(一)老挝人文地理概况
(二)老挝经济现状简述
二、中老两国政府合作的历程
三、中老边境地区政府跨域经济合作的基础
(一)中老边境地区合作的政治保障性
(二)中老边境地区合作的经济互补性
(三)中老边境地区合作的族缘亲近性
四、“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老跨域经济合作的成果
(一)政策沟通不断加强,双边文件涉及范围广泛
(二)设施联通不断提高,交通能源通信合作多样
(三)贸易畅通持续走高,多种经济合作内容丰富
(四)资金融通成效明显,投资援助项目不断增多
(五)民心相通根基牢固,各类合作拉近中老距离
五、中老边境地区政府跨域经济合作的内容与经验
(一)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的基本情况
(二)合作框架与原则
(三)合作领域与内容
(四)合作经验
第四章 中老边境地区政府跨域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中老边境地区政府跨域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拆迁征地补偿未决,为中老铁路建设带来不确定性
(二)存在非传统安全隐患,给边境安宁带来不稳定因素
(三)经合区建设资金存在缺口,对非经合区辐射带动不足
(四)传统贸易成本高昂,跨境电商发展较迟缓
(五)跨域经济合作人才匮乏,劳动力技能欠缺
二、中老边境地区政府跨域经济合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解决跨域经济合作争端纠纷的制度保障不充分
(二)维系跨域经济合作安全稳定的措施相对有限
(三)政府跨域经济合作的融资方式相对单一
(四)跨域经济合作呈现碎片化,区—地间协调发展有待加强
(五)跨域经济合作中的合作领域相对狭窄
(六)跨域经济合作的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第五章 完善中老边境地区政府跨域经济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跨域经济合作的争端纠纷解决机制
(二)强化政府间安全交流,营造稳定的跨域合作环境
(三)拓展和规范政府跨域经济合作的融资方式
(四)以创新体制机制理顺“区—地”间发展关系
(五)有效充实跨域经济合作中的合作内容与领域
(六)拓展跨域经济合作中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渠道
(七)加强政府公关力度,夯实民意推进舆论宣传
(八)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跨域经济合作绩效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宗宪;李刚;;“一带一路”建设与周边区域经济合作推进路径[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2 孙久文;顾梦琛;;“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区域合作重点方向探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3 陈明宝;陈平;;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视角下“一带一路”的合作机制构建[J];广东社会科学;2015年05期
4 孟于群;;跨境经济合作区的争端解决机制研究——以云南跨境经济合作区为例[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5年04期
5 申剑敏;朱春奎;;跨域治理的概念谱系与研究模型[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6 张康之;姜宁宁;;公共管理研究的热点与重心——基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14年收录文章的预测[J];中国行政管理;2015年07期
7 何茂春;张冀兵;张雅們;田斌;;“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障碍与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8 马岩;;“一带一路”国家主要特点及发展前景展望[J];国际经济合作;2015年05期
9 肖金成;;“一带一路”:开放、合作、发展、和平之路[J];区域经济评论;2015年03期
10 吴志成;李金潼;;践行区域合作共赢与全球协商共治的中国方案——中央政府主导下的“一带一路”建设[J];当代世界;201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彦君;“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2 王昆;跨境地区合作与空间发展[D];清华大学;2014年
3 鲍丰彬;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普永贵;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李铁立;边界效应与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文星;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宁志玲;“一带一路”的国际公共产品功能与实现路径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2 周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3 李晓艳;美国大都市区地方政府间合作关系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4 罗田;NAFTA背景下美国和墨西哥的区域环境合作[D];复旦大学;2010年
5 卢帅兵;长株潭城市群政府跨域合作治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宋芳;论长株潭跨域合作治理体系的构建[D];中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
27889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788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