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本深化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32.7;F127
【图文】:
第 1 章 总论路。首先在回顾相关文献和经验证据的基础上,以金融资本深化和全要素生产率为切入点,对文章涉及的重要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并对相关理论进行回顾分析,重点对金融资本深化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路径机制进行梳理并构建相关数理模型,以奠定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分析我国金融资本深化的现实状况并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然后,利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系统 GMM 法等现代计量方法对金融资本深化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做细致的实证经验分析与检验。最后,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得出总结性的结论,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具体的技术路线如图 1.1 所示。问题提出与界定 研究价值、意义、目标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1 直接金融资本深化路径首先,从融资功能角度来看,以证券市场主导的直接金融资本深化通常更加注企业和项目的潜在成长力与未来市场前景,通过对创新企业和项目提供较高股权资本,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及要素匹配,从而实现全素生产率的提升。直接技术进步
图 4.5 三大金融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单位:亿元) 4.6 和图 4.7 中可以看出,2001 年东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全余额总量的 59%,远高于中部和西部之和,在贷款余额量上占绝对优势。一优势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呈现出逐步趋势,到 2015 年东部地区的贷款余额在全国占比为 60%,上升幅度有所表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区间,但东部良好的自然及经济政策条件依然是银行资本最青睐的地区。西部地区在全国贷款占比上升,由 2001 年的 18%上升到 2015 年的 21%,表明国家“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吸引了一定量的金融资本,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而中部地区的 2001 年的 23%下降到 2015 年的 19%,这可能是由于国家在政策层面上对区的放松与忽视所致,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金融资本的逐利性,资本往好于效率高并能取得良好收益回报的地方。0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东 中 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健;卫平;;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年08期
2 王霞;胥敬华;曾铖;郭兵;;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的中心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基于中国17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5年03期
3 张乐;潘武军;;适度金融资本与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4 方大春;杨义武;;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4年16期
5 董直庆;陈锐;;技术进步偏向性变动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J];管理学报;2014年08期
6 马正兵;;中国金融发展的生产率增长和要素再配置效应——基于省区市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估计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9期
7 孙晓华;王昀;郑辉;;R&D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行业异质性——来自中国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管理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8 姚耀军;董钢锋;;金融发展、金融结构与技术进步——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13年11期
9 赵勇;雷达;;金融发展、出口边际与“汇率不相关之谜”[J];世界经济;2013年10期
10 陈启清;贵斌威;;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效应与增长效应[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定祥;金融产业资本循环理论与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88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788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