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排放驱动因素及控制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9 18:26
近年来,温室效应使全球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根据IPCC环境报告显示,自1950年以来全球持续变暖的原因至少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是人类活动使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所导致的。到目前为止中国累计碳排放量居于世界之首。据最新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报告显示,每年中国向环境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超过60亿吨,更有数据表明2017年中国燃煤已致使全球碳排放量猛增2%。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我国碳排放量也已处在高碳排放行列。虽然我国近年来制定了相关节能减排政策,但是我国高能耗高碳排的经济增长模式仍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现阶段我国的碳排放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经济、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现状总结出我国碳排放的特征,应用LMDI指数分解法对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识别,采用STIRPAT环境影响力评估模型对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度量,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探究实行碳税政策后我国宏观经济与行业受影响情况。结果显示我国目前处于产业转型期,碳排放总量也与能源消费呈现相同增长的态势。经济、人口以及能源消费结构对我国碳排放起到拉动作用;产业结构及产业能源消费强度对我国碳排放产生抑制作用。控制...
【文章来源】: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1990年至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率??
2.1我国经济发展现状??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一直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增长状态,??而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政策变化,经济增速逐渐放缓。[28]图2-??1为我国1990年至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率变化情况。??70000?25.00%?_■■国内生f?总??60000?A?20?00%?值(亿元)??A?20-00/°?1990年为基??50000?\?15.00O/O?期??40000??10.00%??30000?,?M??20000?、遍一增长率??10000?〇?〇〇%??0?-5.00%??orsj?对①?OOOfN?呀?LDOOOfN?寸?VD??cncno^o^cr>ooooo^HrHTHrH??cr>cno^cna^ooooooooo??TH^HrHTHtHfNjrsJfNl(NfNfNrsJ(NfNJ??图2-1?1990年至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从1990年1994年,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繁荣期,我国经济呈现??大幅增长态势,而在1993年我国取消粮油收购价格和统销价格后,货币超量??的发行导致社会经济出现通货膨胀,名义GDP虚高,从图中看到1994-1998年??我国GDP增长率大幅下降。自2000年我国GDP进入平稳增长状态,年均增长??率呈现小幅波动态势,增长率总体维持在5%左右波动,按1990年可比价计算,??截止到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累计达到65342.50亿元。??70.0?20.0??60.0??50.0
第二章我国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现状分析??截止2016年末我国人口总数达到138271万人。从图2-2可以看到,人口增??长率从1990年到2008年一直呈下降趋势,18年从14.4%下降至5.1%。2008年??至今人口增长率呈现平稳波动态势,维持在5%的增长率左右。??截止2016年末我国城镇人口总数达到79298万人。从图2-2看到,1990年??1996年,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城市化增长速率较??低。1996年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一个转折点,[3()]在此之后我国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且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城市化人口大幅增加,到2016年我国城市化率己??达到57.3%。??100??90??80??7〇?■第一产业(%)??60????5〇?■第??40??3〇?V.:..卢仆.(%)??20?I??1990?1993?1996?1999?2002?2005?2008?2011?2014??图2-3?1990年至2016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从图2-3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三次产业占比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升级。从图中直观看到19W年第二产业在当时的宏观经济屮处于完全的主要??地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能源代谢分析的南昌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综合生态效率研究[J]. 黄和平,王丽影. 生态学报. 2017(12)
[2]基于时变参数模型的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研究[J]. 刘致秀.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5(02)
[3]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分析——基于Divisia指数法和Toda-Yamamota检验[J]. 孙巍,赫永达.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4]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中国碳税政策模拟[J]. 王丽娟,赵宇,王铮. 生态经济. 2014(04)
[5]我国能源消耗碳排放量测度及其趋势研究[J]. 孙涛,赵天燕.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4(02)
[6]西安市碳排放量行业分布研究[J]. 吴文洁,胡冰然.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7]中国二元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J]. 范晓静. 统计与决策. 2014(03)
[8]基于CGE模型的碳税政策模拟分析[J]. 李创. 工业技术经济. 2014(01)
[9]TTIP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前瞻性研究——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模拟分析[J]. 陈虹,韦鑫,余珮. 国际贸易问题. 2013(12)
[10]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的新疆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研究[J]. 孙毅,孙慧,张志强. 特区经济. 2013(09)
博士论文
[1]中国省区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及预测研究[D]. 王文超.大连理工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我国碳排放增长驱动因素与控制策略研究[D]. 刘致秀.五邑大学 2015
[2]产业结构、能耗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D]. 宫丽丽.天津财经大学 2015
[3]基于PDA的中国能源消费CO2排放因素分解[D]. 周玉侠.厦门大学 2014
[4]云南省能源CGE模型的节能政策研究[D]. 邓细林.云南财经大学 2012
[5]碳排放驱动因素与减排潜力研究[D]. 王玮.华中师范大学 2012
[6]中国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测度及减排绩效研究[D]. 景元美.湖南大学 2012
[7]基于CGE模型的碳税政策对我国经济影响分析[D]. 秘翠翠.天津大学 2012
[8]中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与CO2排放量分析预测[D]. 李淼.大连理工大学 2011
[9]征收碳税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D]. 韦晓倩.浙江理工大学 2011
[10]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 孙猛.吉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73273
【文章来源】: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1990年至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率??
2.1我国经济发展现状??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一直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增长状态,??而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政策变化,经济增速逐渐放缓。[28]图2-??1为我国1990年至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率变化情况。??70000?25.00%?_■■国内生f?总??60000?A?20?00%?值(亿元)??A?20-00/°?1990年为基??50000?\?15.00O/O?期??40000??10.00%??30000?,?M??20000?、遍一增长率??10000?〇?〇〇%??0?-5.00%??orsj?对①?OOOfN?呀?LDOOOfN?寸?VD??cncno^o^cr>ooooo^HrHTHrH??cr>cno^cna^ooooooooo??TH^HrHTHtHfNjrsJfNl(NfNfNrsJ(NfNJ??图2-1?1990年至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从1990年1994年,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繁荣期,我国经济呈现??大幅增长态势,而在1993年我国取消粮油收购价格和统销价格后,货币超量??的发行导致社会经济出现通货膨胀,名义GDP虚高,从图中看到1994-1998年??我国GDP增长率大幅下降。自2000年我国GDP进入平稳增长状态,年均增长??率呈现小幅波动态势,增长率总体维持在5%左右波动,按1990年可比价计算,??截止到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累计达到65342.50亿元。??70.0?20.0??60.0??50.0
第二章我国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现状分析??截止2016年末我国人口总数达到138271万人。从图2-2可以看到,人口增??长率从1990年到2008年一直呈下降趋势,18年从14.4%下降至5.1%。2008年??至今人口增长率呈现平稳波动态势,维持在5%的增长率左右。??截止2016年末我国城镇人口总数达到79298万人。从图2-2看到,1990年??1996年,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城市化增长速率较??低。1996年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一个转折点,[3()]在此之后我国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且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城市化人口大幅增加,到2016年我国城市化率己??达到57.3%。??100??90??80??7〇?■第一产业(%)??60????5〇?■第??40??3〇?V.:..卢仆.(%)??20?I??1990?1993?1996?1999?2002?2005?2008?2011?2014??图2-3?1990年至2016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从图2-3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三次产业占比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升级。从图中直观看到19W年第二产业在当时的宏观经济屮处于完全的主要??地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能源代谢分析的南昌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综合生态效率研究[J]. 黄和平,王丽影. 生态学报. 2017(12)
[2]基于时变参数模型的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研究[J]. 刘致秀.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5(02)
[3]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分析——基于Divisia指数法和Toda-Yamamota检验[J]. 孙巍,赫永达.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4]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中国碳税政策模拟[J]. 王丽娟,赵宇,王铮. 生态经济. 2014(04)
[5]我国能源消耗碳排放量测度及其趋势研究[J]. 孙涛,赵天燕.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4(02)
[6]西安市碳排放量行业分布研究[J]. 吴文洁,胡冰然.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7]中国二元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J]. 范晓静. 统计与决策. 2014(03)
[8]基于CGE模型的碳税政策模拟分析[J]. 李创. 工业技术经济. 2014(01)
[9]TTIP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前瞻性研究——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模拟分析[J]. 陈虹,韦鑫,余珮. 国际贸易问题. 2013(12)
[10]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的新疆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研究[J]. 孙毅,孙慧,张志强. 特区经济. 2013(09)
博士论文
[1]中国省区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及预测研究[D]. 王文超.大连理工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我国碳排放增长驱动因素与控制策略研究[D]. 刘致秀.五邑大学 2015
[2]产业结构、能耗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D]. 宫丽丽.天津财经大学 2015
[3]基于PDA的中国能源消费CO2排放因素分解[D]. 周玉侠.厦门大学 2014
[4]云南省能源CGE模型的节能政策研究[D]. 邓细林.云南财经大学 2012
[5]碳排放驱动因素与减排潜力研究[D]. 王玮.华中师范大学 2012
[6]中国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测度及减排绩效研究[D]. 景元美.湖南大学 2012
[7]基于CGE模型的碳税政策对我国经济影响分析[D]. 秘翠翠.天津大学 2012
[8]中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与CO2排放量分析预测[D]. 李淼.大连理工大学 2011
[9]征收碳税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D]. 韦晓倩.浙江理工大学 2011
[10]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 孙猛.吉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732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073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