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大中城市新老城区协调发展测度与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0 14:20
  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秩序的深度调整在持续进行,国家关系、地区关系和城市关系的协调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五个统筹”新要求的指引下,顺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势,我国大中城市的发展已经从求大、求快的规模扩张阶段进入到求强、求优的质量提升阶段。作为城市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路径和保障,新城区建设与老城区转型对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产业分工协作、人民生活改善具有显著的支撑作用,而新老城区关系的协调也成为区域关系协调的微观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区位演变、城市功能、市场主导、政策引导和城市发展等五方面理论看,新老城区在区位特征与格局地位、发展阶段与内部结构、市场主导与政策引导、城市功能与主导产业等四个方面具有不同的现实特征,导致在空间、市场、行政和生态四方面关系上都存在协调与否的可能。以由服务经济、社会进步等构成的新老城区协调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为基础,以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和广州等五个城市为例,利用熵权法指标权重构建的协调度模型实证表明,我国大中城市老城区更新速度放缓,新城区结构亟需优化,新老城区联动发展关系尚未建立。为了推动新老城区联动发展和城市总体可持... 

【文章来源】: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大中城市新老城区协调发展测度与评价研究


天津市新老城区电子设备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比重趋势图

趋势图,综合发展水平,趋势图,案例


五个城市的C值均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另外,各城市的D值总体缓慢上升,表明其??协调发展度在不断提高,其中广州的D值最高,其次是南京、北京、上海,天津最低,五??个城市的f(X)和g(Y)值以及C值、D值趋势图见

趋势图,协调度,趋势图,北京


五个城市的C值均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另外,各城市的D值总体缓慢上升,表明其??协调发展度在不断提高,其中广州的D值最高,其次是南京、北京、上海,天津最低,五??个城市的f(X)和g(Y)值以及C值、D值趋势图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东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J]. 温亮,侯英姿.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7(06)
[2]贵州省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度评价研究[J]. 芦颖.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7(06)
[3]农业机械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的空间异质性[J]. 徐艳兰,刘亚琼.  农机化研究. 2018(04)
[4]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的关联效应研究[J]. 吴亚菲,孙淼.  上海经济研究. 2017(05)
[5]高铁站区与城郊产业园区协同发展研究——以京沪、京广高铁沿线城市为例[J]. 邹卓君,郑伯红.  经济地理. 2017(03)
[6]中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协调发展模型[J]. 王兴芬.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01)
[7]对内陆型空港城市发展的思考[J]. 张文亮.  中国经贸导刊. 2016(24)
[8]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系统协调性研究[J]. 马静,李小帆,张红.  经济地理. 2016(07)
[9]论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分期[J]. 李浩.  城市规划. 2016(04)
[10]国内外城市功能疏解研究进展[J]. 杨成凤,韩会然,张学波,宋金平.  人文地理. 2016(01)

博士论文
[1]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D]. 王玉玲.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7
[2]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研究[D]. 王小波.湘潭大学 2016
[3]“规模—密度—形态—功能”四位一体的城市安全问题研究[D]. 王绮.东北师范大学 2016
[4]中国西部区域经济格局研究[D]. 马红瀚.兰州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产业集群与城市发展互动关系研究[D]. 苏然.河南大学 2016
[2]北京市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D]. 刘钰.北京交通大学 2015
[3]上海市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关系研究[D]. 潘玉慧.上海海洋大学 2015
[4]港城关系的动态测度与驱动模式研究[D]. 杜小飞.辽宁师范大学 2015
[5]国内外城市功能地域理论与实践研究[D]. 周艳丽.东北师范大学 2014
[6]面向长沙市发展规划的城市环境安全对策研究[D]. 李叶军.湖南农业大学 2013
[7]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及定量评估研究[D]. 唐保国.山东财经大学 2013
[8]典型高铁沿线城市在京沪高铁影响下的发展研究[D]. 张慧婷.天津大学 2012
[9]港口工业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分析[D]. 黄新政.北京交通大学 2011
[10]高速铁路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D]. 杨犇.华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91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091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a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