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地理供给如何影响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基于地方金融和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4-03 21:51
本文基于金融地理视角,研究金融空间供给影响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区分金融中心与本地金融,构建金融空间供给影响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分析框架,并利用2003-2016年中国283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检验金融影响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促进了邻近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增长,本地金融对本地经济高质量增长影响不显著。另外,欠发达地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更能促进邻近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增长,发达地区的本地金融对本地经济高质量增长效应则显著。随后对区域性金融中心与本地金融影响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机制进行了检验,发现区域性金融中心主要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效率和支持节能减排促进了邻近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增长,地方金融促进了本地经济结构升级、成果分享,但也支持了高污染与高能耗企业,从而并没有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金融空间结构与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系,为制订相应的金融发展政策以支持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了金融地理视角的解释。
【文章来源】:经济问题探索.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理论机理分析
(一)金融集聚、经济增长动力与经济增长质量
1. 金融集聚提升技术创新水平
2. 金融集聚促进人力资本水平提升
(二)金融集聚、经济增长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
1. 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2. 金融集聚对消费投资结构的影响
3. 金融集聚对出口结构的影响
(三)金融集聚、经济增长效率与经济增长质量
1. 金融集聚的规模经济效应:
2. 金融集聚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3. 金融集聚的网络经济效应:
(四)金融集聚、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质量
(五)金融集聚、成果分享与经济增长质量
(六)金融集聚、空间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质量
三、模型、数据与变量
(一)计量模型
(二)变量测度与数据说明
1. 被解释变量:
2. 核心解释变量:
3. 其他控制变量: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基本回归结果
(二)进一步检验分析
(三)稳健性检验
1. 核心变量的重新测度
2. 关于内生性问题的处理
五、进一步分析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升城市经济增长质量了吗?[J]. 曾艺,韩峰,刘俊峰.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9(05)
[2]中国金融供给的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地方金融发展与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视角的研究[J]. 郑威,陆远权. 国际金融研究. 2019(02)
[3]潜在流动性约束与城镇家庭消费[J]. 杭斌,余峰. 统计研究. 2018(07)
[4]金融地理结构如何影响企业生产率?——兼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 陶锋,胡军,李诗田,韦锦祥. 经济研究. 2017(09)
[5]“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辨[J]. 李扬. 经济研究. 2017(06)
[6]金融集聚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吗:空间溢出的视角——基于中国城市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J]. 于斌斌. 国际金融研究. 2017(02)
[7]金融发展、创新与二氧化碳排放[J]. 严成樑,李涛,兰伟. 金融研究. 2016(01)
[8]专利能否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基于中国专利资助政策视角的一个解释[J]. 张杰,高德步,夏胤磊. 中国工业经济. 2016(01)
[9]创新驱动下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J]. 李标,宋长旭,吴贾. 财经科学. 2016(01)
[10]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升级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J]. 徐敏,张小林. 金融论坛. 2014(12)
本文编号:3117149
【文章来源】:经济问题探索.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理论机理分析
(一)金融集聚、经济增长动力与经济增长质量
1. 金融集聚提升技术创新水平
2. 金融集聚促进人力资本水平提升
(二)金融集聚、经济增长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
1. 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2. 金融集聚对消费投资结构的影响
3. 金融集聚对出口结构的影响
(三)金融集聚、经济增长效率与经济增长质量
1. 金融集聚的规模经济效应:
2. 金融集聚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3. 金融集聚的网络经济效应:
(四)金融集聚、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质量
(五)金融集聚、成果分享与经济增长质量
(六)金融集聚、空间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质量
三、模型、数据与变量
(一)计量模型
(二)变量测度与数据说明
1. 被解释变量:
2. 核心解释变量:
3. 其他控制变量: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基本回归结果
(二)进一步检验分析
(三)稳健性检验
1. 核心变量的重新测度
2. 关于内生性问题的处理
五、进一步分析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升城市经济增长质量了吗?[J]. 曾艺,韩峰,刘俊峰.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9(05)
[2]中国金融供给的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地方金融发展与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视角的研究[J]. 郑威,陆远权. 国际金融研究. 2019(02)
[3]潜在流动性约束与城镇家庭消费[J]. 杭斌,余峰. 统计研究. 2018(07)
[4]金融地理结构如何影响企业生产率?——兼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 陶锋,胡军,李诗田,韦锦祥. 经济研究. 2017(09)
[5]“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辨[J]. 李扬. 经济研究. 2017(06)
[6]金融集聚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吗:空间溢出的视角——基于中国城市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J]. 于斌斌. 国际金融研究. 2017(02)
[7]金融发展、创新与二氧化碳排放[J]. 严成樑,李涛,兰伟. 金融研究. 2016(01)
[8]专利能否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基于中国专利资助政策视角的一个解释[J]. 张杰,高德步,夏胤磊. 中国工业经济. 2016(01)
[9]创新驱动下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J]. 李标,宋长旭,吴贾. 财经科学. 2016(01)
[10]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升级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J]. 徐敏,张小林. 金融论坛. 2014(12)
本文编号:3117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117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