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基于自然地域分异的山东省区域发展格局演变与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4 00:5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区域发展实质上就是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大复合系统,是一个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子系统协同增效的过程。当前中国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进程。区域各子系统发展格局的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地理学的角度看,一个区域自然空间格局的形成都是基于自然地域分异规律,而后来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发展格局的演变与最初的自然空间格局密切相关。全面客观的分析区域的发展格局,有利于促进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实施。本研究共分为八章:第一章引言主要阐述了区域发展格局研究背景与意义,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确立了论文了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概括和界定了相关概念,并阐述了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依据山东省自然空间格局划分,重点阐述了不同自然空间格局下的自然环境状况及在全国的地位;第四章从县域尺度分析了山东省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各子系统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在全国的地位;第五章构建山东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山东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格局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第六章分析了不同阶段山东省区域...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12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自然地域分异的山东省区域发展格局演变与优化研究


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模型图

示意图,山东省,示意图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是人们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总结而发展起来的。不同的地理区位形成不同的自然地域分异状况。山东省在中国地理格局地处中纬度的独特位置形成了有别于其他省市区的自然空间格局,对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演变产生重要影响。3.1.1 地形地貌山东省位于中国地形地势三大阶梯的第三阶梯上,全省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m 以下,相对高度多在 200~350m 之间,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不定。具体来看,山东省地貌类型主要有:平原、低山、盆地、丘陵和黄河三角洲等,其中以平原为主,占全省面积的 62.55%,多为黄河泛滥平原,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生产,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丘陵、山地占全省面积分别为24%、13.45%水热条件良好,适宜种植苹果、茶叶等;另外,山东省海岸线全长 3345km,占全国大陆海岸线总长度的 1/6,漫长而曲折的海岸线也形成了独特的海岸地貌,同时沿海地区岛屿罗列、港湾岬角交错,形成了青岛港、威海港、烟台港、日照港等众多优良港口,对提升区域开放度,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自然空间,山东省,格局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防护林总面积的 53%。针叶林多分布在土壤贫瘠、干旱少雨的地区,对于水保持和涵养水源起重要作用,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效益巨大。2 山东省自然空间的格局划分研究所采用的自然空间格局本底依据材料源于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地理系有关中国省、市、区地理丛书之《山东地理》编写组,将山东省自然空从高级到低级划分了自然区—自然地区—自然小区 3 个等级。本研究采用的是级自然空间格局划分为本底条件,以二级构造—地貌单元为依据,结合自然区水热条件、植被、土壤等要素地域分异规律,划分 5 个二级自然地区,即鲁东然地区、鲁中南自然地区、鲁西南自然地区、鲁西北自然地区和鲁北滨海自然区等 5 个地区,下文简称为鲁东地区、鲁中南地区、鲁西南地区、鲁西北地区鲁北滨海地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城市旅游竞争力定量研究[J]. 徐中云,李悦铮.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9(01)
[2]基于PSR模型的海岛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以长岛县为例[J]. 李佳芮,张峰,曹英志,孙苗,王晶.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9(01)
[3]基于PS-DR-DP理论模型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J]. 王亮,刘慧.  地理学报. 2019(02)
[4]40年来中国经济地理格局变化及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J]. 樊杰,王亚飞.  经济地理. 2019(01)
[5]“满意度”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进展[J]. 石龙宇,许通,高莉洁,向雪琴.  生态学报. 2019(07)
[6]“蓝色”经济战略的“绿色”贡献研究——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为例[J]. 李剑,金伟伟,姜宝.  华东经济管理. 2019(01)
[7]从生态环境保护到生态文明建设:四十年的回顾与展望[J]. 任建兰,王亚平,程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8]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区域发展的成效、反思与展望[J]. 高国力,李天健,孙文迁.  经济纵横. 2018(10)
[9]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分析[J]. 李二玲,崔之珍.  地理科学. 2018(09)
[10]中国人地关系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方法述评[J]. 李扬,汤青.  地理研究. 2018(08)



本文编号:3117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117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4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