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吉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23 01:02

  本文关键词:吉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就业结构发生改变,反之,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随之改变,供给者必须根据需求结构的变化相应作出调整,优胜劣汰,从而产业结构发生改变。从宏观来看,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关系是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但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的产业结构变化程度与就业结构的变化程度有较大的差异,可见吉林省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存在偏差。本文通过查找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梳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进规律,借鉴其他省份的相关数据,对吉林省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进行研究分析,为今后吉林省的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也为全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保持与就业结构的良好互动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本文主要对以下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第一,本文选取1980~2013年吉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相关数据,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吉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现状进行数据分析,并将吉林省与辽宁省、河南省、广东省进行横向对比。结果发现吉林省的产业结构在过去的33年里实现了由“二一三”结构向“二三一”结构的演进,第二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第一产业滞留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无法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第二,本文应用Eviews6.0软件对吉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相关性、偏离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吉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但二者处于失衡状态,尤其第二产业偏离度最大,第二产业虽然产值比重较高,但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最弱。第三,基于对以上数据的分析,本文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优化吉林省的第一产业;将吉林省由东北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以减少工业污染,提高科技含量,降低资源消耗,使吉林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挖掘吉林省的第三产业潜力,促进就业;增加吉林省的再教育投资,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让其适应社会的变化,获得更多的再就业机会。
【关键词】: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相关性 结构偏离度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F249.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引言9-14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9
  • 1.2 文献综述9-12
  • 1.2.1 国外文献综述9-11
  • 1.2.2 国内文献综述11-12
  • 1.3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12-13
  • 1.3.1 主要内容12
  • 1.3.2 创新点12-13
  • 1.4 研究方法13-14
  • 第2章 吉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现状14-28
  • 2.1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理论分析14-18
  • 2.1.1 产业结构相关理论14-15
  • 2.1.2 就业结构相关理论15-17
  • 2.1.3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作用机制17-18
  • 2.2 吉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现状18-28
  • 2.2.1 吉林省经济发展现状18-19
  • 2.2.2 吉林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19-23
  • 2.2.3 吉林省就业结构现状分析23-28
  • 第3章 吉林省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偏离度分析28-38
  • 3.1 吉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28-31
  • 3.1.1 吉林省第一产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28-29
  • 3.1.2 吉林省第二产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29-30
  • 3.1.3 吉林省第三产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30-31
  • 3.2 吉林省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偏离度分析31-38
  • 3.2.1 结构偏离度的确定31-33
  • 3.2.2 吉林省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纵向比较33-34
  • 3.2.3 吉林省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横向比较34-37
  • 3.2.4 吉林省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总结37-38
  • 第4章 吉林省产业结构影响就业结构的原因分析38-43
  • 4.1 吉林省产业结构影响就业结构的特点38-39
  • 4.1.1 吉林省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反向变动38
  • 4.1.2 吉林省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较弱38-39
  • 4.1.3 吉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较低39
  • 4.2 吉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的原因39-43
  • 4.2.1 我国严格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40
  • 4.2.2 劳动力市场分割严重40
  • 4.2.3 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40-41
  • 4.2.4 不合理的教育培训体系41-43
  • 第5章 优化吉林省产业结构促进就业的政策建议43-47
  • 5.1 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力密集型产业43
  • 5.2 由东北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43-44
  • 5.3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优化升级44-45
  • 5.4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45-47
  • 参考文献47-50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50-51
  • 后记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传忠,李建标;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作用[J];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2 ;安徽产业结构纵横向比较[J];安徽决策咨询;2001年04期

3 周叔莲,王伟光;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04期

4 刘景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与实践的有益探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论纲》评介[J];学术交流;2002年02期

5 庞红云;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S2期

6 王群;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思路(续)[J];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7 杨为众;;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辨析[J];内蒙古统计;2006年05期

8 胡刚;;云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实证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宋玲玲;;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07期

10 施碧月;;产业结构政策的条件、背景及其特点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如贤;成盛超;王毅;;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与机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2 邹礼瑞;乔海迎;;产业结构转移机制及地区产业结构转移若干问题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3 戴锦;;生态化的产业结构[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马慧强;;山西省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陈方正;周勤;;江苏和西部产业结构的衔接和互动模式[A];民革全国西部大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梁少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7 王晶;;一种基于需求的产业结构优化控制模型[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陈树文;袁方;;创新驱动在实现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应用[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9 孙利杰;;廊坊市加强“两个环境”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A];基于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与环首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王光;李久洲;;对廊坊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思考[A];基于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与环首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桂丽;培育产业结构调整主体 从源头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2 西江日报记者 袁绫 实习生 白凌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N];西江日报;2012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张淼;献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江淮时报;2014年

4 孙曙英;什么样的产业结构才算合理[N];发展导报;2002年

5 臧斗尔;调整产业结构要多听群众意见[N];保定日报;2006年

6 广西大学商学院 张林;优化我区产业结构[N];广西日报;2007年

7 苗蓓;省政协调研产业结构优化[N];南通日报;2007年

8 孙红源 林静 作者单位:通化市房屋管理处;充分发挥品牌企业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N];通化日报;2007年

9 本报评论员;更新发展理念 调整产业结构[N];渭南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鄢来雄;以节能降耗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中国信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凤波;我国铁矿需求与经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2 赵秀娟;低碳转型目标下产业结构优化的机制与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3 李西江;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4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5 贺丹;基于生态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汪朝阳;对外开放与产业结构[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江洪;自主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雪松;利用外资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10 姚德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制度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韶华;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张晓倩;我国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3 高爽;徐州市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刘璐;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唐山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5 胡泽明;首都经济圈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6 段春莲;“泛珠三角”区域内云南省产业结构差异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7 陆道芬;八师石河子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8 杨露鑫;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9 姜江;东、中、西15省相对劳动生产率及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10 贾明乐;日本OD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吉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21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3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