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价值视角下的环境审计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2 06:01
环境审计是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为深化和发展环境审计理论基础研究,在回顾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中"效用价值论"分析了公共价值及环境审计的本质;并以"公共服务价值链"为理论工具,分析了公共服务价值链中价值实现与增值的过程,从而以"价值实现与增值"的角度重新思考了环境审计的内涵;在环境审计的监督、评价及反馈功能与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审计如何促进和帮助被审计单位实现价值增值的实施路径。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47(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消费者价值链
为描述公共服务的价值创造过程,Bovarid&Loeffler[17]提出了公共服务价值链的概念体系。该公共服务价值链系统是一个更广泛意义的“价值系统”,为准确地反映“收益成本剩余”和公众对于公共服务消费或体验的效用满足,该系统包括处于价值流上游的专业机构价值链和下游的消费者价值链,即消费者自己通过使用服务或服务设施的过程,提高他们生活质量,从而产生了公共价值。如图1所示,公共服务价值链是由若干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价值链条组成,包括专业认证主体价值链、个体价值链、用于专业持续提升的培训价值链、专业机构价值链、专业服务机构价值链和消费者价值链。其中专业机构价值链中公共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由单独提供可利用的高质量服务的活动构成,支持性活动是所有基本活动正常进行所必需的保证因素。专业机构价值链中价值实现和提升的关键因素是由专业机构价值链决定的基本活动。消费者价值链中消费者可通过图2的方式吸引其他社会大众消费公共服务,从而实现其更进一步的价值增值:消费者的家人、事业合作伙伴、朋友和其他人可以通过模仿体验公共服务,从而使得公共服务的供给人数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对于未来可能需要这种服务、看到其便利性和潜在优势的消费者而言,观察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可以扩大公共服务的潜在消费人群。图2 消费者价值链
环境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系统中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应充分发挥其预防风险、揭示潜在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抵御系统漏洞的功能,从源头、过程和结果全方位完善我国生态文明制度。结合上述公共价值理论和环境审计制度的意义,我们可以把环境审计的作用机制理解为如图3所示。其中,政策问题作为环境审计的核心,是指通过公共部门的行动可以改善却未实现的价值或机会,这些价值或机会包涵了公众对环境改善的需求[18]。例如:政府通过补贴有研究能力的大企业,推动其对节能技术的研发,促进节能技术的创新,推广其应用范围;加强对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便利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提高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利用效率,减少汽车的使用,从而降低能耗和污染。具体来看,环境审计人员在对政策问题(公众的现实需求)进行准确分析的基础上,首先运用经济分析方法,预测各种即将实施的政策结果可能需要的投入及实现的价值和效用,并从政策制定的程序合法性和合规性、需投入的资源(包括资金、权力和公平等)、对环境潜在和可能的影响、项目运行中的组织管理方式、运行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价,对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防范,建立切合实际、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保证政策问题中的价值得以实现。通过一系列政策风险评估,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政策结果进行情景分析,从中选出优先政策。其次,在政策实施或项目运行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可通过搜集投入产出、组织管理、项目进度和运行效果等信息,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对照风险控制体系,揭示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漏洞,确保政策按计划实施的同时,运用有效的环保措施,使其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最小化。最后,结合观察到的政策结果、政策问题中要改善的价值或机会和搜集到的监测信息,通过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政策或项目实行全面绩效评价,评价其对政策问题的贡献程度;通过对政府公共部门在政策制定、管理和运行的过程及其对公众所处环境的改善程度进行评估,以审计报告的形式针对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优化政策制定程序,提升环境组织机构管理能力,对存在改善空间的价值进行重新建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府环境保护责任理论基础与环境审计实施路径[J]. 唐秋凤,谷爱明. 中国内部审计. 2014(03)
[2]公共价值的研究路径与前沿问题[J]. 王学军,张弘. 公共管理学报. 2013(02)
[3]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J]. 刘家义. 中国社会科学. 2012(06)
[4]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源起、架构与研究问题[J]. 包国宪,王学军. 公共管理学报. 2012(02)
[5]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环境审计:理论基础、应用现状和发展路径[J]. 阚京华.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7(03)
[6]环境审计的理论前提: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受托环保责任[J]. 刘长翠,焦若静. 环境保护. 2004(10)
[7]浅谈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J]. 吴季勇,毛岳玲,高运川. 环境科学动态. 2003(03)
[8]试论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J]. 张军. 湖北审计. 2000(12)
[9]环境审计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分析[J]. 杨芳. 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03)
[10]试论开展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J]. 薛岩,张晓君. 审计研究资料. 1997(08)
本文编号:3317032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47(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消费者价值链
为描述公共服务的价值创造过程,Bovarid&Loeffler[17]提出了公共服务价值链的概念体系。该公共服务价值链系统是一个更广泛意义的“价值系统”,为准确地反映“收益成本剩余”和公众对于公共服务消费或体验的效用满足,该系统包括处于价值流上游的专业机构价值链和下游的消费者价值链,即消费者自己通过使用服务或服务设施的过程,提高他们生活质量,从而产生了公共价值。如图1所示,公共服务价值链是由若干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价值链条组成,包括专业认证主体价值链、个体价值链、用于专业持续提升的培训价值链、专业机构价值链、专业服务机构价值链和消费者价值链。其中专业机构价值链中公共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由单独提供可利用的高质量服务的活动构成,支持性活动是所有基本活动正常进行所必需的保证因素。专业机构价值链中价值实现和提升的关键因素是由专业机构价值链决定的基本活动。消费者价值链中消费者可通过图2的方式吸引其他社会大众消费公共服务,从而实现其更进一步的价值增值:消费者的家人、事业合作伙伴、朋友和其他人可以通过模仿体验公共服务,从而使得公共服务的供给人数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对于未来可能需要这种服务、看到其便利性和潜在优势的消费者而言,观察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可以扩大公共服务的潜在消费人群。图2 消费者价值链
环境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系统中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应充分发挥其预防风险、揭示潜在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抵御系统漏洞的功能,从源头、过程和结果全方位完善我国生态文明制度。结合上述公共价值理论和环境审计制度的意义,我们可以把环境审计的作用机制理解为如图3所示。其中,政策问题作为环境审计的核心,是指通过公共部门的行动可以改善却未实现的价值或机会,这些价值或机会包涵了公众对环境改善的需求[18]。例如:政府通过补贴有研究能力的大企业,推动其对节能技术的研发,促进节能技术的创新,推广其应用范围;加强对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便利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提高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利用效率,减少汽车的使用,从而降低能耗和污染。具体来看,环境审计人员在对政策问题(公众的现实需求)进行准确分析的基础上,首先运用经济分析方法,预测各种即将实施的政策结果可能需要的投入及实现的价值和效用,并从政策制定的程序合法性和合规性、需投入的资源(包括资金、权力和公平等)、对环境潜在和可能的影响、项目运行中的组织管理方式、运行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价,对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防范,建立切合实际、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保证政策问题中的价值得以实现。通过一系列政策风险评估,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政策结果进行情景分析,从中选出优先政策。其次,在政策实施或项目运行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可通过搜集投入产出、组织管理、项目进度和运行效果等信息,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对照风险控制体系,揭示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漏洞,确保政策按计划实施的同时,运用有效的环保措施,使其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最小化。最后,结合观察到的政策结果、政策问题中要改善的价值或机会和搜集到的监测信息,通过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政策或项目实行全面绩效评价,评价其对政策问题的贡献程度;通过对政府公共部门在政策制定、管理和运行的过程及其对公众所处环境的改善程度进行评估,以审计报告的形式针对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优化政策制定程序,提升环境组织机构管理能力,对存在改善空间的价值进行重新建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府环境保护责任理论基础与环境审计实施路径[J]. 唐秋凤,谷爱明. 中国内部审计. 2014(03)
[2]公共价值的研究路径与前沿问题[J]. 王学军,张弘. 公共管理学报. 2013(02)
[3]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J]. 刘家义. 中国社会科学. 2012(06)
[4]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源起、架构与研究问题[J]. 包国宪,王学军. 公共管理学报. 2012(02)
[5]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环境审计:理论基础、应用现状和发展路径[J]. 阚京华.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7(03)
[6]环境审计的理论前提: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受托环保责任[J]. 刘长翠,焦若静. 环境保护. 2004(10)
[7]浅谈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J]. 吴季勇,毛岳玲,高运川. 环境科学动态. 2003(03)
[8]试论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J]. 张军. 湖北审计. 2000(12)
[9]环境审计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分析[J]. 杨芳. 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03)
[10]试论开展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J]. 薛岩,张晓君. 审计研究资料. 1997(08)
本文编号:3317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3317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