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商业流通论文 >

由“卖菜难买菜贵”引发的对我国蔬菜流通体系症结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03-03 16:53

孙梅红   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进入2011 年以后,我国农产品事件频发,武鸣西葫芦滞销、山东卷心菜价太低菜农绝望自杀,这两个热点事件再次将“卖菜难”推到了风口浪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卖菜难买菜贵”的现象,是多年来困扰我国蔬菜流通的难题。本文就卖菜难的根源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卖菜难;买菜贵;蔬菜流通;根源;对策

一、卖菜难事件回放

进入今年春季以来,山东、河南、浙江等多个地区部分品种的蔬菜出现滞销,山东一些地方的大白菜,甚至出现了卖2分钱一斤也无人收购的现象;在山东章丘,已是大葱最后的收获时节,而大部分葱农却守着地里的大葱卖不出去,一毛多钱一斤还没人要,眼看就要烂在地里了;在河南中牟,已经出现了芹菜滞销的情况。当地芹菜大丰收,但菜农却高兴不起来;陕西洋县上千亩菜花同样出现滞销,5分钱一斤仍难以出售;同样是在浙江慈溪市的一些雪菜主产区,今年雪菜的收购价自上市以来一路下滑,现在仅为每斤0.11元左右,而去年同期的收购价在每斤0.35元以上[1]20114月,济南菜农韩进因无法承受菜价下跌自杀,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社会对“菜贱伤农”的新一轮思考。 

二、卖菜难买菜贵的根源

1、生产层面         

1.1 信息来源缺乏有效性

 1)菜农自身缺乏有效的信息来源。我国蔬菜的生产,多以单户农民为单位进行。农户因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大多缺乏判断与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且获得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加之缺乏科学的生产前指导,当年种植的品种与面积多以前一年的市场行情或主观感觉作为判断的依据,或盲目跟风种植。

(2)信息炒作的误导

    近几年,蔬菜流通链条上的利益相关者及社会游资借社会上对“甲流”的恐惧和养生的热衷,对一些相关的农副产品进行了恶意的炒作,“蒜你恨”,“豆你玩”,“姜你军”,着实让这些平日里极为普通的农副产品变的炙手可热,市场价格一路飙升。由此带来的错误价格信号,引发了农民的盲从,导致供应链的失调。

1.2 农资涨价

近年来,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也推动了蔬菜价格的提高。农药、种子、化肥、塑料薄膜等种植过程中刚性资本的投入无一不在增加,例如尿素由2008年每吨1500元,涨到2010年的1700元,比前两年上涨了200元,涨幅13%;其他专用复合肥料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专用生产资料中的农药,在2008年价格的基础上,也都有不同程度地上调,平均涨幅在30%左右[2]。这都将直接影响蔬菜生产成本的变动,导致菜价上涨。

1.3 人力资本的增加

 随着城市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及城市餐饮、娱乐、保洁、家政等行业用工需求量的增加,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镇,“用工荒”现象由此在很多农业领域频频出现,导致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升。在山东寿光,2009年同期农忙时节雇工成本仅为60/天,而到2010年年初就涨到80/天,下半年涨到100/天还难以雇到熟练工[3]。蔬菜不同于粮食作物,种植与收割主要还是依靠人力,人力资本的增加无疑又增加了生产成本。

2、流通层面

2.1 流通链条上各种费用的负担

    当前我国蔬菜流通的主要模式为产地菜农、产地批发商、蔬菜物流商、销地各级批发商、农贸市场、超市与零售商、消费者的流通链条。过长的流通链条,导致我国蔬菜流通和运输环节诸多费用的产生, 其中包括: 蔬菜在公路运输过程中的各种费用,蔬菜进入批发市场的进门费或者管理费[4],及各个环节的人工搬运费等。

2.2 流通过程中损耗过高

据统计, 我国每年有3. 7万吨蔬菜、水果在运送路上腐烂, 其损失足可以供给两亿人的生活[5]。面对如此惊人的数据,不仅要使我们反思蔬菜流通体系的症结所在。蔬菜鲜活易腐的特性,诚然是导致蔬菜在流通的过程中损失如此之高的根本原因,但我国蔬菜在流通过程中,运输设备与保鲜手段的落后,难以做到全程冷链则是这一问题的要害,而这一块巨大的利润缺失必然要体现于蔬菜价格的上涨。

3、销售层面

3.1 交通管制与工商税务的约束

进城销售的菜农会受到各类城市行政监管的约束与工商税费的支出。进城卖菜车若没有办理相关的通行证,将受到罚款;进城的时段与车型不匹配,会受到罚款;在马路市场销售,会受到城管的驱赶;在小区里销售会受到保安的驱赶,甚至有些小区根本无法进入。每个蔬菜经营摊位的高额摊位费、蔬菜进入超市的进店费等都将最终归结于“买菜贵”。

3.2 销售渠道单一

进城销售的菜农只能出没于“马路市场”或社区。渠道的单一与诸多的限制,严重影响了菜农的销售。急需各相关部门出面为其合法销售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三、卖菜难买菜贵的对策

1、生产层面

1.1 建立良性的信息渠道

1)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建立乡、县、国家三级联网的动态信息网络,网站信息涉及品种、区域、价格、产销、物流、各地行政监管的规章制度、各级政府对蔬菜生产与流通的政策、农超对接、农业气象等板块,将蔬菜流通链条上所涉及的各方面信息都囊括其中,为信息发布、监测预警、引导市场、平抑市场价格提供依据,从生产的源头开始避免错误信息的传递。

(2)严厉打击恶性的信息炒作。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甚至法律法规,对引起社会恐慌造成物价上涨、造成农业生产损失的信息炒作行为要予以严惩。同时加强对涉农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分辨信息的能力,并掌握获得安全的、有效的信息渠道。

1.2 对菜农给予相应的补贴

  目前粮、肉等生产经营有种苗等政策性补贴,而蔬菜生产者却不能享受到同等的国民待遇,菜地开发基金更是名存实亡,蔬菜产业成了政策盲区[6],,这无形中增加了种菜的机会成本,且蔬菜鲜活易腐的特性更容易遭受损失,农资价格的上涨又增加了种菜的行业风险。因此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府对菜农予以相关的补贴,以提高菜农的种植积极性来稳定菜价。

2、流通层面

2.1 减少流通过程中的障碍

    认真执行交通运输部、发改委及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紧急通知”,从扩大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增加鲜活农产品品种、进一步细化“整车合法装载”的认定标准、加强和规范检测工作、提高“绿色通道”通行效率和进一步健全监督工作机制这五个方面切实地解决运菜车进城后所要面临的诸多困难,并相应地减少或减免各个关卡的费用。

2.2 减少流通中的损耗

加大对流通中的冷链投入及先进的保鲜技术的使用。因全程冷链,投入较大,,政府应给予相应的补贴;积极研发与推广低成本的保鲜技术,把流通过程中蔬菜损耗的程度降到最低。还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在产地或就近区域设立农产品加工厂,以减小蔬菜集中上市时的流通与销售的压力,还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大蔬菜仓储设施的建设,以缓解蔬菜“储不进,运不出”的窘境。

3 销售层面

3.1在行政监管上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

对进城销售的菜农,应予以爱护与宽容,杜绝对菜农的任意刁难与随意罚款现象,并在摊位费、工商税务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与减免。

3.2 拓宽与创新销售渠道

3.2.1开辟合法的“马路市场”。在蔬菜集中上市的阶段,在城区内规定出若干的马路市场,允许运菜车与菜农销售,并减免各项杂费。

3.2.2开辟团购渠道。由相关部门出面与各大企事业机关单位及学校、幼儿园的食堂等联系,使有实力的菜贩与其建立长期的业务关系。

3.2.3实行“农超对接”。这是一种新型的农产品营销模式。但由于超市对蔬菜品种的多样性及食品安全均有较高的要求与标准。因此与此渠道对接时,单一的农户势必缺乏话语权,可借鉴北京延庆县的“捆绑式”合作社的方式与超市开展对接,通过提供组织化的程度以确保实现与超市的有效对接。 

3.2.4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借助平台开展网上卖菜,既可减少流通费用,又可及时获得大量的销售信息。农民“在家办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使这种渠道对菜农销售来说更加快捷有效。 

参考文献

[1] 商务部连夜发通知解决“卖菜难”5大措施稳市场.腾讯新闻.

[2] 中国为何陷“菜贵伤民,菜贱伤农”怪圈.新加坡《联合早报》.

百度文库.

[4] 刘星原.蔬菜价格: 影响力度、性质、原因及目标模式[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 (9)

[5] 杨晓琳.当前我国农村蔬菜物流相关问题及对策思考[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6)�

[6]王永重.蔬菜价格高位运行的因素与对策[J].蔬菜,20109

本文链接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现代商业



本文编号:16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16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7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