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商业流通论文 >

从在华韩商看中韩文化交流与融合——以沈阳西塔商业街为例

发布时间:2015-03-05 09:46

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其中培育共同的价值观,求同存异、互相借鉴,扩展沟通渠道等等是解决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冲突与矛盾的正确手段。我们应相互尊重对方国家的独特性,扩大两国的共同性,以求实现文化上的“和而不同

其中辽沈地区是韩商的投资热点地区。因而总结促进韩商与当地社会融合的重要经验,研究中韩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就成为促进当地进一步吸引韩商、加强中韩合作、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课题。这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背景下,对于加快老工业区的经济结构转型具有现实意义。

一、西塔地区的历史与现状

日俄战争时期,朝鲜沦陷后许多人来到中国东北避难,沈阳便容纳了这样一批人。他们在西塔附近的火车站周围做起了小买卖,这便是西塔商业街的雏形。帝俄战败后,沈阳成为日本人的领地,日本将原俄国火车站附近定为“满铁用地”,而向东则为沈阳城自己的商阜地。这种划分客观上使这一地区变得繁华,时至今日,西塔街仍享有中国“小首尔”的美誉。

西塔及附近区域是东北三省朝鲜族自治州、县以外的最大民族聚集区域,交通便利,地理位置独特,是典型的金三角地带

二、韩商与韩国文化

韩商文化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很大,如强烈的大家族观念,重家族、重群体、重社会、重国家而轻个人;重视对企业的忠诚,序列意识强,讲求论资排辈,强调上下级的差别;有浓厚的血缘、地缘、学缘意识等都是儒家文化熏陶的结果。显而易见,韩国的商业文化无论是积极方面:重“仁”讲“和”增强凝聚力、言“情”崇“德”培育新风尚、创新进取敢为天下先等 ,还是消极方面:集团至上、论资排辈、顾及情面、脱离实际盲目扩张等,都显露出以儒学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痕迹。

三、中韩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状况分析

(一)韩商适应中国社会——商业文化本土化

虽然韩商文化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深远,但由于韩国多年受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文化的影响,在政治和经济体制、社会观念、行为方式等与中国有很大不同,这成为双方交流、合作主要障碍。韩商入华之初,没有透彻了解中国政策,不了解中国市场的发展情况,开拓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比较差, 经营管理上发生过一些问题。诸如:企业管理层均为韩国人,中国员工晋升和提拔机会不多;员工的培训重视不足;语言不通,与中方人员沟通困难;管理粗暴,管理纠纷时有发生;韩商和中国员工互不信任等等。文化差异曾使得相当数量的韩企举步维艰,有的只好打道回府。这说明韩商进入中国,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经营思路必须实现本土化,商业文化需要本土化。

西塔商业街的许多韩商在多年的在华生活中已经摸索出一套适应中国社会的路子,他们雇佣中国的朝鲜族员工,经常组织员工聚会和交流,利用民族文化相近的优势在中韩文化的矛盾冲突中间进行缓冲,有效地调节的韩企文化在中国的“水土不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韩商越来越重视当地人事管理,开始青睐熟悉中国劳动人事管理法规、并具有本地人事方面管理经验的人事经理。人才本地化,加强人事管理,是西塔韩商在多年的工作中摸索出来的宝贵经验。有的韩商将中国员工与韩国员工的薪酬绩效分开管理,实行不同的两套考评体系,但不偏不倚,只是根据文化习惯做适当调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除了人事管理方面以外,韩商来到西塔后在市场营销方面也做了相应的本土化调整,以服装市场为例,首先,要把典型的韩国颜色变成适合中国市场的颜色。韩国品牌通常会采用纯色和亮色,这个基本特点在进入中国市场时是需要保留的,但在款式方面,韩国人喜欢宽松肥大的感觉,而中国消费者更喜欢紧身合体的服装,,这就需要设计时适当的调整以适应中国市场。不仅服装市场如此,炊具市场、餐饮市场和电子市场等等都有相应的本土化调整,深得当地消费者的喜爱。

(二)中国社会适应外来文化——“韩流”盛行和“韩国周”

活动,以此为契机推动中韩贸易的往来。

(三)中韩文化交流的未来——韩商下一代在中国

目前,在沈阳的韩国人约为二万以上,长期居住的有七千多人。随着在沈阳投资的韩国企业家和在沈韩籍人员不断增加,其子女教育和就学问题日益突出,而且这些学生普遍年龄较小,适应环境能力差,迫切需要有与韩国国内学生相同水准的学习机会及得到相应的教育。据沈阳市教育局2006年的统计,沈阳接受的外国籍学生中,百分之九十五是韩国籍学生。鉴于此,当地政府在继续搞好交通、能源、通讯、供水等投资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已将改善韩商衣食住行、医疗、娱乐及子女教育等投资软环境放在了更突出的位置。

四、启示与建议

由于西塔地区的成功运作,使中韩文化在这里实现了深入的交流与融合,这也为我国其他地区、与其他文化更好地交流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总结西塔商业街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可预见的矛盾和冲突。为了使韩商能够在这里长远发展,尚需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从而推动中韩文化在西塔地区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不断交流融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以出台更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促进外商移民与文化交融的新举措。

(一)培育共同的价值观

中韩两国存在商业文化差异是不争的事实,归根到底,中韩商业文化的差异主要是以价值文化为核心的社会文化的差异。在韩商的店铺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员工总是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充满自豪,而对来自异国他乡的文化感到不理解甚至拒斥;当然也可能存在部分员工对本国文化感到自卑、全盘接受外国文化的情况。所以, 在吸引外商投资的过程中,首先要消除种族优越感或自卑感,注意尊重和理解相互的文化,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 在此基础上寻找两种文化的结合点,发挥两种文化的优势,逐步建立统一的价值观。建立共同的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稳定的思维框架和行为规范,避免文化冲突。

(二)求同存异,相互借鉴

文化交流促进着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实现着文化的交融,使人类不断进步。文化交流必定伴随着文化冲突,而从哲学的角度来讲,文化交流的负面效应远远小于正面效应。求同存异,相互借鉴,是实现文化融合和化解文化冲突的必然逻辑。中韩两国文化虽各有特色,又有许多相似性。比如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在中韩商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都有深刻影响,所以两国的商业文化都具有集权、仁爱、提倡吃苦耐劳工作精神的特点。韩商注重科研、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时间观念强,善于处理东西方文化冲突,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而中国商人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同样也值得韩商借鉴和学习。

(三)扩展沟通渠道

理解是促进两国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条件,一方面是理解自己的文化模式,这种文化的自我意识使我们在跨文化交往中能够获得识别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文化类同和差异的参照系。另一方面是善于理解他文化模式,包括对其文化演变、文化特色的认识,促使文化关联态度的形成。在中韩商业合作的过程中,要解决商业文化差异问题,必须增进理解、重视沟通。要扩展沟通渠道,建立完善的沟通网络,形成更为开放、包容的沟通环境,使员工走出封闭的社交、工作、生活圈,自由灵活地进行沟通、合作。因此,同韩商合作除了要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技术知识和管理能力外,还应有较强沟通能力、能够容忍不同意见、善于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友好合作。

参考文献

韩国对华投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李宝山

对外商投资的法律保护问题刍议

本文连接:现代商业



本文编号:16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16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c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