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商业流通论文 >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评价和选择

发布时间:2015-03-05 09:01

罗智    中国石化巴陵石化物资装备部电子商务科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评价与选择  

随市场全球化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控制外部资源风险和降低运营成本的关键环节,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的竞争已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为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是供应链中经济利益相连、业务关系紧密的上、中、下游企业的竞争关系,这就要求企业要在全球范围内寻、确立符合自身需求的合作伙伴。由于社会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同一类物资的供应商越来越多,怎样从中选择适合自身企业需求的供应商,这是摆在许多企业面前的一个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供应商评价标准和方法,来帮助评判选择供应商。

本文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供应商的评估、选择等角度,对如何评价和选择供应商进行了阐述,着重就企业如何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做好供应商评价和选择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1.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PRTM关于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调查表明,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使企业总成本降低10%,企业储备降低15%,企业准时交货率提高15%以上,订货周期时间缩短25%35%,生产率提高10%以上。

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的评价和选择

供应链角度来说,供应商是企业的外部资源,也要纳入企业的正常管理中,这使得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延伸和发展为面向产品的上、中、下游企业,乃至全行业的产业链管理,管理的资源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了外部。把多个企业纳入一个整体的管理下实现协作经营和协调运作后能够大大增强该供应链大市场环境中的整体优势,同时也使每个企业实现以最小的转换成本来获得成本优势。从原来的内部业务流程重组上升到企业间的协作 [2]。供应商的选择的好坏对企业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一个好的供应商能够使企业节约成本,提高质量,增强市场相应能力和加强供应链的柔性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估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一项战略性的工作。供应链中80%的成本和风险都集中在供应商选择、开发的决策过程中。

3.当前企业供应商评价和选择存在的问题

3.1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标准不客观、全面

许多企业对供应商的管理仍注重短期目标的管理。仍沿用传统评估方式,以价格、质量或服务作为主要评估指标。过多使用定性和主要的评价法,缺乏对指标的权重和科学性进行研究和平衡,因此评价结果往往很难准确客观的反映供应商的实际情况。

3.2对供应商没有实行分类管理

现在国内企业大多是采取统一的供应管理标准,这种无差别式的管理模式既占用了企业的管理资源,难以对重要供应商进行的重点管理。分类管除了按照供应商的本身特性分成战略供应商、主力供应商、一般供应商外,还应按照物资类别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并对每种物资类别的供应商进行分类、排队,有利于对供应商进行评估、考核和业绩引导。

3.3供应商选择和评价方法量化指标不多

由于目前国内对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不够深入,国内企业在用的评价指标以定性的为多,而量化的、客观性指标偏少,造成对同一个供应商,不同评价主体,评价结果有可能差异较大,无法反映供应商的真实情况。

4.基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的评价和选择

根据供应商的竞争性、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可将可将供应商分成一般供应商、主力供应商、战略供应商三类[3]

4.1.1一般供应商

这一类供应商的产品市场化程度较高,供应链增值率较低,供应商数量多,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较高,供应商转换成本低,应把管理重点放在价格上,按照充分竞争的原则实施管理。

4.1.2主力供应商

这一类的供应商在市场中占有率较高或是在某个行业处于垄断地位,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对企业有较大的增值作用,其特点是供应商数量不多,具有较高替代成本。

4.1.3战略性供应商

这一类供应商的产品在供应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产品无可替代性,能对采购方的生产运营产生重大的影响,或者由于其产品为满足采购方需求,实现了个性化和独特化,供应商转换成本很高或不可替代,对这类供应商采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

4.2 供应商选择标准

”原则,也就是4.2.1质量

质量是指供应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能力。通过第三方的认证,由权力代理机构来评估供应商,为采购商运作所制定的某些规定说明的准确度和能力,这是一种被石化界普通接受的认证方法,目前世界上最通行的标准行业认证ISO9000.被认为是保证双方利益的标准。

4.2.2价格

价格包括产品的价格,折扣,运输费用等,是由企业的财务状况,生产成本、等因素决定的。

4.2.3交付

交付能力包括交货时间,交货速度,灵活应变性.等。交货准时牵涉到节约成本,保证现场需要。交货速度是要求在百分之百的准时供货基础上,通过缩短交货周期来加快交货速度。交货灵活应变性是要求在交货数量、速度方面有足够的柔性,能够随用户的要求而及时调整。

4.2.4服务

服务包括信息交流,售后服务。信息交流是指与供应商关于成本、质量控制、库存技术等方面及时进行交流,信息高度共享,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适时性,进行经常性的互访,建立良好的合作气氛。售后服务是指产品提供后,供应商仍需要继续关注质量问题,通过一些使用指导、技术指导保证产品得以正确使用。

4.3  供应商选择的原则与目标

4.3.1.1门当户对原则

门当户对原则体现的是一种对等管理思想。在充分竞争的供应市场上,由于供应商的个体的管理水平和生产规模的不同,应该考虑规模、层次相当的供应商。如果双方规模差异过大,,供应采购的比例在双方的经营总额中所占的的比例过小,则采购商、供应商往往在交货期、售后服务、货款支付方面不能满足双方要求,无法达到稳固和紧密的合作关系。

4.3.1.2半数原则

半数原则是要求咋一个供应商购买的产品的数量不能超过该供应商产能的50%。如果仅由一家或两供应商负责某类物资的供应,供应风险较大,如有突发事件,会影响企业供应链的正常运行。

4.3.1.3供应源数量控制原则

供应源数量控制原则指某类物资的供应商数量不能太多,最好保持在3~4家,并且有主次之分。在降低供应商管理成本的同时,保证管理的效果,对主力供应商采取框架协议采购的模式。
   4.3.1.4
供应链战略原则

供应链战略原则是指与重要供应商发展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析市场竞争环境,对可供选择有限竞争的市场和垄断货源的供应市场,需要采取战略合作的原则,确保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和价格优惠。
参考文献:

1.马士华, 林勇. 供应链管理.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2.高陆, 童秉枢, 董兴辉等. 供应商评价体系及力法,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3(2) : 295-298

3.马士华.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综合评价选择研究. 物流技术, 2002(5) : 23-26

本文连接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现代商业



本文编号:163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163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7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